2006-11-23 17:57:58果前

1581-何者為『如來不共之法』

標題:何者為『如來不共之法』

眾所周知:佛乃自初發『菩提心』,歷經『三大阿僧祇劫』之積功累德,福慧雙修,才能獲得如上之三明、四智、五眼、六通、七聖財、十力、『諸不共法』、首楞嚴定及金剛定等萬億三昧之殊勝,正是吾等學佛修道者所夢寐以求,模仿效法之最終目的。至於何者為『如來不共之法』?依《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開示:何者如來不共之法?答言,大王,如來不共法者,所謂
(一) 無有一切過,名不共法。何以故?如來身業無失故。
(二) 無一切過,名不共法。何以故?如來口業無失故。
(三) 無一切妄,名不共法。何以故?如來意業無失故。
(四) 無種種相,名不共法。何以故?如來若得供養不生高心,若得毀辱不生下心故。
(五) 無不定心,名不共法。何以故?如來若行若住若坐若臥若語若默,常在定故。
(六) 無不住心捨心,名不共法。何以故?如來修身故、修戒故、修心故、修慧故、斷癡故。
(七) 捨欲無休息,名不共法。何以故?如來大慈大悲說法度人,安住寂靜無增減故。
(八) 精進無休息,名不共法。何以故?如來為一切眾生,於無量劫。受大苦惱,不生疲厭故。
(九) 念無休息,名不共法。何以故?如來初得道時,遍觀一切去來現在眾生之心,後為說法不須更觀,不失先念故。
(十) 智慧無休息,名不共法。何以故?如來於三世中憶念不忘故。
(十一) 解脫無休息,名不共法。何以故?如來不從師學自然覺悟,不同二乘從他聞故,因緣生故。
(十二) 解脫知見無休息,名不共法。何以故?如來得無礙智,知一切義一切字一切句,於一句法無量劫說義無窮盡故。
(十三) 一切身業智,為本智展轉,名不共法。何以故?如來所有身業隨智行故。
(十四) 一切口業智,為本智展轉,名不共法。何以故?如來所有口業隨智行故。
(十五) 一切意業智,為本智展轉,名不共法。何以故?如來所有意業隨智行故。
(十六) 知過去世無障無礙,名不共法。何以故?如來具宿命明故。
(十七) 知未來世無障無礙,名不共法。何以故?如來得天眼明故。
(十八) 知現在世無障無礙,名不共法。何以故?如來得漏盡明故。
(十九) 無見頂者,名不共法。何以故?如來無邊身故。
(二十) 無能勝者,名不共法。何以故?如來過諸天人聲聞辟支佛故。
(二十一) 眾生各各見在己前,名不共法。何以故?如來身不可思議故。
(二十二) 所有言說聞者生善,名不共法。何以故?如來成就一切諸功德故。
(二十三) 說法之音隨受者聞,名不共法。何以故?如來善知餘者聞無益故。
(二十四) 出言清淨,名不共法。何以故?如來口常不說非義語故。
(二十五) 出口所說麤言軟語聞者歡喜,名不共法。何以故?如來其心平等離怨親故。
(二十六) 所說言音聞者無厭,名不共法。何以故?如來說微妙故。
(二十七) 處眾無畏,名不共法。何以故?如來清淨一切諸智障故。
(二十八) 於眾言說不生怯弱,名不共法。何以故?如來畢竟成就四無畏故。
(二十九) 隨意言說,名不共法。何以故?如來善知一切眾生心故。
(三十) 弟子寂靜,名不共法。何以故?如來所有徒眾隨順受教故。
(三十一) 見者離惱除諸不善,名不共法。何以故?如來常願其身如藥樹王故。
(三十二) 觀者無厭,名不共法。何以故?如來能令見者覺一切法故。
(三十三) 動身迴顧如大象王,名不共法。何以故?如來視如龍王威儀清淨故。
(三十四) 在於四眾能師子吼,名不共法。何以故?如來具足十力善決眾疑故。
(三十五) 常受上供,名不共法。何以故?如來無上福田故。
(三十六) 功德無盡,名不共法。何以故?如來所修諸行不求果報故。
(三十七) 一切天人魔王梵眾無能壞者,名不共法。何以故?如來一一節中有那羅延力故。
(三十八) 所記之事無有虛謬,名不共法。何以故?如來善知一切諸根使故。
(三十九) 知一切行,名不共法。何以故?如來覺一切法故。
(四十) 所有智慧無有疑濁,名不共法。何以故?如來善知三世智清淨故。
(四十一) 煩惱習盡,名不共法。何以故?如來善能清淨煩惱因故。
(四十二) 於諸世間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眾中,而為師首,名不共法。何以故?如來通達一切諸法相故。
(四十三) 所得法身,名不共法。何以故?如來壽命無盡故。
(四十四) 見聞親近得大利益,名不共法。何以故?如來成就善法三業不空故。
(四十五) 出身血者犯於逆罪,名不共法。何以故?如來成就無上勝善根故。
由此觀之,如是『四十五種不共法』,如來畢竟成就之。何以故?蓋『佛寶』,乃三寶之一。佛是覺者之意思,能自覺,又能覺他,直至覺行圓滿者,叫做佛,佛是世界上之真寶,故稱佛寶。又『覺』具二義:從佛之洞徹諸法真理而言,是覺悟義;從佛之明鑑萬法明辨事機而言,是覺察義。即如同《大乘妙法蓮華經》所云之『由本垂跡,開跡顯本,廢跡立本,為實施權,開權顯實,廢權立實』之道理,恰如蓮華一樣,為蓮故華,華開蓮現,華落蓮成是也。
總而言之,學佛修道者要證得『初地』以上菩薩摩訶薩果位時,就時間而言,至少須歷經『一大阿僧祇劫』,就事功而言,須悲智雙運、福慧雙修至如同『十三、十四』之月亮,將圓未圓;而欲證得如『佛陀』之福慧圓滿(如『十五』之明月)者,則須三大阿僧祇劫,確屬不易做到。尤其身處『五濁惡世』之娑婆世界,障道因緣特多,更是如『天方夜譚』般難上加難。是故吾等學佛修道者,若能選擇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之『念佛法門』,一門深入地修行,只要能臨命終時,自知時至,身無痛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蒙受 阿彌陀佛及清淨海會聖眾,手持『九品蓮花』來接引,一生『西方極樂世界』,即能如同『初地』以上菩薩摩訶薩不退轉『菩提心』,直至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果)』為止。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11月23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http://myblog.pchome.com.tw/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