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11 15:44:07果前

標題:云何名為『王之過失』

標題:云何名為『王之過失』

今日之『政治動盪』、『經濟蕭條』、『社會不安』、『天災連連』,乃因先前眾生之『貪瞋癡慢疑』,所造身、語、意三業,而招引之共業。尤其以『九二一大地震』,乃所謂『吉凶未到,先有兆』,警告吾人要淨化民心,改過遷善,朝野團結。是故若欲改善政經環境,唯有從『淨化民心』開始,而欲淨化民心則應由『當政者(國家領導人)』做起,方能收『風動草偃』之效。換言之,當政者應當了知『王之過失』、王之功德、王衰損門、王可愛法,及能發起王可愛之法,即能得諸佛菩薩天龍八部,日夜加持恒常護念,而能感世間風雨順時兵甲休息。至於云何名為『王之過失』?依《王法正理論》開示:云何名為王之過失?王過失者,略有九種,王若成就如是過失,雖有大府庫、有大輔佐、有大軍眾,將不可歸仰。何等為九?即所謂
(一) 【不得自在】。云何名王不得自在?謂有國王,志性不強所為軟弱,為諸大臣輔相國師群官所制,不隨所欲作所應作錫[來/貝]群臣,於妙五欲歡娛遊戲,亦不如意,如是名王不得自在。
(二) 【立性暴惡】。云何名王立性暴惡?謂有國王,諸群臣類或餘人等,隨於一處現行少小不如意事,即便(1)對面擯黜,發麤惡言、咆勃忿恚、顰蹙而住時生憤發;(2)設不對面背彼向餘,而作於前擯罵等事,設不對面亦不背彼向餘,而作於前黜罵等事,然唯內意憤恚鬱快,懷惱害心懷怨恨心,然不長時持憤恚心相續不捨;(3)復有內意憤恚鬱快,懷惱害心懷怨恨心,亦於長時持憤恚心相續不捨。由如是相對面暴惡、背面暴惡、、懊恚暴惡、暫時暴惡、長久暴惡,如是名王立性暴惡。
(三) 【猛利憤發】。云何名王猛利憤發?謂有國王諸群臣等,有小[億-音+(夫*夫)]過有少違越,便削封祿奪去妻妾,或以重罰而刑罰之,如是名王猛利憤發。
(四) 【恩惠奢薄】。云何名王恩惠奢薄?謂有國王,諸群臣等供奉侍衛,雖極清淨善稱其心,而以微劣軟言而慰喻之,頒賜爵祿酬賞勳庸,不能圓滿不順常式,或損耗已、或稽留已、或推注已、或怨恨已,然後方與,如是名王恩惠奢薄 。
(五) 【受邪佞言】。云何名王受邪佞言?若有國王諸群臣等,實非聰叡詐現聰叡,貪濁偏黨不閑憲式,情懷謀叛不修善政,聽受信用如是輩人所進諫議,由此因緣王務財寶,名稱善政並皆衰損,如是名王受邪佞言。
(六) 【所作不思不順儀則】。云何名王所作不思不順儀則?謂有國王,不能究察不審究察,不能思擇不審思擇,諸群臣輩於彼彼務機密事中(1)不堪委任而委任之,堪委任者而不委任;(2)堪驅役者而不驅役,不堪役者乃驅役之;(3)應賞[來/貝]者而刑罰之,應刑罰者而賞[來/貝]之。又於群臣不善安處先王儀則,由此群臣處大朝會,餘論未終發言間絕,不敬不憚而興諫諍,不如旨教而善奉行,不正安住王之教命,如是名王所作不思不順儀則 。
(七) 【不顧善法】。云何名王不顧善法?謂有國王,不信他世亦不曉悟,由於他世不信不悟,便於當來善不善業,愛非愛果不能信解,不信解故無有羞恥,隨情造作身語意業三種惡行,不能時時布施修福受齋學戒,如是名王不顧善法。
(八) 【不知差別忘所作恩】。云何名王不知差別忘所作恩?謂有國王,於諸大臣輔相國師及群官等,其心顛倒不善了知忠信技藝智慧差別,以不知故(1)非忠信所生忠信想,於忠信所非忠信想;(2)無技藝所生技藝想,有技藝所無技藝想;(3)於惡慧所生善慧想,於善慧所生惡慧想。彼由如是心顛倒故,於非忠信無有技藝惡慧臣所敬重愛養,忠信技藝善慧臣所反生輕賤。又諸臣等年耆衰邁,曾於長夜供奉侍衛,知其無勢無力無勇,遂不敬愛不賜爵祿不酬其賞,設被陵蔑捨而不問,如是名王不知差別忘所作恩。
(九) 【一向縱任專行放逸 】。云何名王一向縱任專行放逸?謂有國王,於妙五欲一向沈沒,耽著嬉戲愛樂受行,不能時時勗勵方便作所應作勞[來/貝]群臣,如是名王一向縱任專行放逸。
由此觀之,若有國王成就如是『九種過失』,雖有大府庫、有大輔佐、有大軍眾,將不得歸仰(外國歸順、人民景仰),是王自性之過失也。何以故?蓋當政者若欲得國泰民安、風調雨順,首須由己身做起,首先須格除其物欲(避免如是『九種過失』)、窮盡其所能知、真誠其意念、正大其心地、修養其自身、整齊其家庭,而後方能治理其國家、平息天下之紛爭。
總而言之,當政者若欲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勢必要避免如是『九種過失』,格除『物欲』,進而如同孔子於《大學》所示:物格而後知致、知致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此與上述 佛陀教化『治國之道』,應從避免『九種過失』做起,頗有志同道合之處,為吾人不能不知。願與諸仁者共勉之!Tuesday, May 17, 2005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