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6-20 02:08:40May(瞳漾)

> 柴燒情懷 #8

 
  成形後的陶胚,須放在通風的地方自然風乾,風乾的時間,視陶胚黏土的溼度、大小、厚薄、氣候等而長短不同,工業製陶可用電動烘乾機,但林昭地從經驗得來,陶胚燒結之前,自然風乾一段很長時間,才能獲得好作品。

  「自然風乾,讓土中的水份慢慢蒸發,土裡還存有少量水份能均勻的分佈,燒出來之後表面沒有瑕疵,若是用電來烘乾,外層很乾,裡層還是溼的,進窯一燒,容易龜裂甚至爆開;表面會留下很多坑洞。」

  燒結用的窯,有一般的中小型電窯和瓦斯窯,但大師堅持依古法用傳統的柴窯,在空曠的地方,用耐火磚、黏土等堆砌成一直條形密閉的隧道,台灣話稱做「行窯」,行的唸音像爪和蛇的音很相近,大家以訛傳訛,「行窯」變成了「蛇窯」,且誤以為「行窯」像蛇一樣是彎曲的。在林昭地藝術館仍保存著兩座行窯,現己不用,近年大師作品大都移往同村座落在有名的屏東大鐵橋邊的「三和窯」燒。

  柴窯密封之後,必須夜以繼日連續燒三個月以上,然後封死窯口,讓它自然降溫,降溫時間約要一個月,才可開啟窯門,小心翼翼的取出陶器成品。
以林昭地的作品「梅瓶」為例,成形之後風乾約一個半月,等候進窯十幾天,柴燒三個月,自然降溫一個月多,到取出作品至少共要七個多月;因此,林昭地常常向友人玩笑說:「要能看到我的作品的人,必須長壽一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