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
因為看了一個節目,把導演的戲翻出來看一輪,本就很愛讓子彈飛,還沒爆紅就愛,或許是愛那個怪誕的手法,結果的結果看了原來過去的作品就有了如此的結構,不是特例,或許也因為骨子裡的涵養夠深,那些融會貫通的,經過了大時代的洗禮的人,藏在骨子裡的東西都會成為自己。
原來是因為講究,也原來或許是因為年輕時的夢,所以到後來的後來,夢還沒有醒,每一齣戲中都有那個孩子的模樣,用特例的方式說著奇特的時代與真實,"假時亦真,真亦假"分不清楚現實還是夢境,但其實不論是戲還是真實,都肯定有人走過的阿!!!
然後在那個戲裡看見了祜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莫名相同,查了一下時間也才相差三年,那麼相似的兩個點,是一種致意嘛!?還是刻意,我不清楚,不同的世代,但近乎的背景,說著不一樣的國情,卻描述著相同的年輕,只是陽光燦爛的日子似乎更單純了一點。
而鬼子來了似乎也是致敬檀香刑!?還有菊豆!?果然是跟張藝謀導演混過紅高粱,所以是否那時候起就也看著莫言的書籍呢!?是否都成了養分,那個大時代的悲歡離合,到底有多少是真實的,看過大江南北的或許也就在這樣的生命中寫就一番歲月。
人們說他很愛那個時代的氛圍,但或許是因為喜愛那個充滿各國文化交融,有小日子卻也有大時代的悲劇,所以刻意在苦中作樂,但也因為這就是眼睜睜,且更是民族的特色了阿,那個風華絕代,你可以在一步之遙中看見,曾經就是那麼繁華的時代,更可以在邪不壓正中清楚那個來龍去脈,到底誰成就了誰,誰是漢奸,誰更愛國,你愛的到底誰是誰!?
不知道是因為總採用了同一號女主,還是因為夢中情人的樣態,其實你都可以看見,那個真愛都有一個輪廓,簡單而靈犀,或許是因為拍出了美進而愛上了美,才知道原來那成了後來的老婆,而也著實有著很深刻的韻味。至於那部荒誕詭譎的太陽照常升起,卻令人有這麼多的悲,其實就是因為太陽照常升起,所以所有的悲傷都會被帶過,而那個瘋癲與過錯也會因此而被遺忘,但真的遺忘了嘛!?其實只是外人沒看見,每當太陽升起,每一日或許那個悲傷又將重擊一次,而悲劇並沒有落幕!!!
每個人都會看戲,看出了自己的意義,但導演想讓你看見的或許又不僅如此,正如同姜文導演在那個圓桌派中說的,其實戲都只會先寫出40-50%,之後在看劇情演變實拍的時候去靈感湧現,或許這就是一種真實的流動,一種真會自然而然的感染了你,而你也將身在其中,看戲的有時候並不是傻子,只是想要在戲裡沉溺一次別人的人生。
不過看戲需要專注的影片大概也真的就是過癮了,畢竟我天生就不愛看一眼到頭的影片阿。
上一篇:《以神之名:信仰的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