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08 19:20:00D’Artagnan

陸軍排雷裝具的整建(除雷工兵車與人員用除雷具)



photo 1: TRAILBLAZER 除雷車(新加坡)



photo 2: M728 CEV(新加坡,由M60A1戰車改裝而來)


>>>>>>>>>>>>>>>>>>>>>>>>>>>>>>>>>


陸軍對於工兵裝備的投資有限,向來不是重點,然若沒有工兵的“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有地雷路障也要順便排除,否則再強大的機甲大軍,也是寸步難行;本文所提除雷工兵車的需求即是一例,望此短文能引起大眾更多注意。 解放軍是以人民傳統戰法起家,強調”以弱敵強”的不對稱作戰,對地雷/水雷這些廉價又可大量佈放的兵器情有獨鍾,除不斷改進感應式水雷性能外,對地雷佈放早已是”陸空立體化”,除可透過戰機攜帶具地雷次彈頭的械彈, 二砲的短程地對地飛彈(DF-11/DF-15),解放軍陸軍的多管火箭系統亦具佈雷能力(如:WS-1/2 多管火箭);另一方面,解放軍除雷能量更是齊全,從人員用除雷具至除雷工兵車都有。

反觀陸軍的排雷,還是依賴人員(之前登步部隊操演,還是用人工排雷),先前聯勤研製的人員用除雷具(以60迫砲加上簡易爆炸索結合而成)已遭放棄,想必又是嫌效益過低,而導致無法量產(雖說裝備的研製難度不高,但還是敗在上級的僵化思考,老是喜歡將所有資源集中在高司單位,結果基層缺裝,等高司支援更是浪費時間,在戰場上可是分秒必爭,戰機稍縱即逝);其實就像野戰防空系統一樣, 陸軍老是貪求性能高的大型系統(倚賴空軍的天弓與愛國者飛彈),但基層連隊的需求,只是可以車輛攜行,隨傳隨到的編制裝備;人員用除雷索或許無法像除雷工兵車般,利用威力更大的爆炸索或車上的除雷犁快速為大部隊開路,但至少為班/排單位士兵開條安全通行的道路還適用,於軍團工兵裝備未抵達前,可透過自力小規模排雷,仍保有相當程度的行動自由,不致為敵所佈之地雷癱瘓,倚賴少數工兵到達實在緩不濟急。怪的是,在除雷裝具方面,陸軍未重複其”貪求性能高的大型系統”的錯誤,而是連除雷工兵車一併缺乏(大型系統),幾可說是徹底放棄除雷能量。

以戰時看來,解放軍必會充份利用其”陸空立體化” 的佈雷能量,先以戰轟機在空優機掩護下,投擲攜帶地雷次彈頭的械彈於目標區附近,或是利用飛彈佈雷,以延遲本軍部隊增援,以目前陸軍倚賴少數工兵人工排雷的情形,解放軍的地雷必能達成延遲本軍增援的效果;奇怪的是,陸軍高層似乎以為反登陸作戰中, 擁有數量優勢的解放軍,必然不會使用地雷,但即使是攻方,並不代表地雷必然無用,只是要用對時機及妥善規劃佈放範圍,達成延遲增援目標後,再進行除雷,以利增援友軍挺進,地雷同水雷般,並非靜態”防禦”之兵器,亦可用於攻勢作戰中。

排雷裝具的整建,宜”輕重兼備”(除雷工兵車與人員用除雷具皆須配置), 人員用除雷具可下放至基層連隊使用, 除雷工兵車則能強化工兵對抗大規模雷區的能力; 何況除雷工兵車通常配備推鏟,亦可進行陣地構築作業,算是多用途裝備;若是要求與現役裝備搭配,提升後勤共通性,則不妨考慮探詢美軍除役下來的M728 CEV(加裝除雷犁),或是將部份狀況較差的M60A3/CM-12翻修後,改裝成除雷工兵車;若要引進,則新加坡的TRAILBLAZER" 掃雷車是個不錯的參考指標,其採用BIONIX裝甲車底盤,加裝鏈鎚式除雷系統,具備路徑標示系統,能自動發射道標,總之, 排雷裝具的整建實有其必要性,希望陸軍能早日規畫並籌獲。

阿楨 2010-05-11 10:48:53

可能之因:

之前著重外島佈雷,島內則反(人而非雷)空降.

如今兩岸和解,軍方更覺無需了

不過還是有備無患的好

版主回應
是阿 2010-05-11 16:5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