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8-08 00:49:17到尾

[聯合報文化周報]國片新希望

國片新希望

國片從來沒有真正死去過,在這屆金馬獎可以說得到了証實。而新的希望其實從前一陣子金馬國際影展的一個單元,華人新力展,就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很多新片新導演新演員被挖掘出來,陸續在戲院上演,當然,希望也會有新的國片觀眾湧進戲院。

事實上,這些『國片』已經和我們印象中的刻板國片大相逕庭----國片總要變的,而現在你我正逢其時。

不唱高調,不講藝術,沒有身段,現在的國片,不只是對準了多數本土觀眾的脾胃,甚至在製片的過程中,也和以
往純正本土的國片---自已出資,台灣的演員,本土的導演方式,在地的構圖風格----不同。跟以往的所謂的國片新浪潮比起來,現在的導演像是外星來的。不過,以前的導演作者不也受了國外的電影影響。否則,怎麼會取個法國名字,『新浪潮』?

太多的因素使現今國片變貌,全球化的網路資訊潮,日本偶像劇,大陸改革開放,台商進駐,文化上的後現代崩解,影像廣告MTV化……在這21世紀的開始,似乎也預言今後國片會走出多不一樣的路來。

是一部顯然迎合年輕e世代族群的電影。整部電影是一種設計過的漫不經意,沒有包袱,誇張而討喜,沒有什麼多餘的屁話,或者說,微言大義。導演王毓雅是一個看起來平凡的小女生,但是腦子裏可是些天馬行空的奇想。她以前幾乎沒拍過什麼片子,日劇倒見識不少。她認為這部片『充滿了日本偶像劇的感覺』,不過,我倒覺得比日本偶像劇還好看。兩個主角貫穿全劇----婷婷和新人陳承祥,尤其搶戲的其實不是美少女婷婷,卻是首次亮相的大學新鮮人陳承祥。他渾身上下有種痞味,也有很東洋的演技風格(倒不如說就是演他自已),叫人眼睛一亮。全片沒有日劇深刻的愛情,甚至高潮迭起的劇情,完整的結構,都付之闕如,只能說是『扯蛋』兩字。不過,看得開心就好了,何必想太多?

這部片讓『徐志摩』黃磊首開許多先例,包括獻出他的第一次銀幕三字經,處女溫泉浴,還有極為生活的演出。但是,這還不夠特別,更特別的地方在於它的『混血』----導演是台灣的,拍戲方式是大陸的,而演員也是一中一台,林強加黃磊。這並不是要強調此片的政治性特強,相反的,這片說的只是你來我往,兄弟一場,何必管政府那一套呢。可以說,這也是一部刻意去掉意識型態,而著重在導演在北京生活的感懷。黃磊之所以第一次劇本都沒看過,就點頭拍戲,便是衝著導演和他在北京藝術學院的同學身分。另外,片中有個日本美少女,還是黃磊的愛徒呢。所以北京實在的人物生活都在這部片子裏,紀錄式的觀照,有別於一般大陸尋奇式的走馬看花。

比較起來,算是血統純正的國片,吳念真監製,洪智育導演,可以說是一鳴驚人。其實洪智育已經不算新人了,之前他都躲在大師如侯孝賢的鏡頭後作副導,這次的也讓人大呼意外,把一個很可能會平凡無奇的故事拍得非常有趣,也顛覆掉綁匪和外遇的傳統故事。另外,東森台北TV的主播向麗雯也在此片挑起大樑,滿足了我們對主播台下的窺奇感,也看到她的演技。蕭淑慎和屈中恆自不必說,值得一提的倒是另一個『新人』----蔡政良,他其實作演員很久了,只是都是在小劇場,這次他連下二城,另一部國片裏也是他作男主角,厲害的是,你認不出兩部片裏的他是同一個人。

金馬盛會中一個引人注目的焦點就是上映以來,好評不斷的。藉由喜劇式的舖陳出運轉手(計程車司機)的各種生活樣態(包括愛情),都非常均勻地分門別類,非常公平。最值得玩味的是,是它的有如漫畫式的喜感,使片中處處充滿了驚喜。很少國片如此揮灑得開,尤其導演是之前才拍過及的陳以文。不像綜藝短劇,戲而不謔。還有一點『給我報報』式的後設趣味,都是這部片在挑剔的觀眾眼中可以獲得掌聲的關鍵。

的開出紅盤也絲毫不令人意外,繼之後幾乎原班人馬的架式:黃磊,劉若英,加上民初的背景,徐立功的導演。當然,如果再仔細探究,甚至還有一點的情節發展以及一些的戲曲背景。


章蕙蘭的則是在這群以觀眾取向主導的國片潮中,比較獨立而往女性細膩經驗中探尋的一部,三段式的故事,把三對母女三種對應照顧得很好,和另一位女性導演王毓雅的截然不同且相映成趣。片的不求偶像風格,就連舒淇和蕭淑慎的光芒也被刻意低調處理。把重心擺在意象的蘊釀,詩意的呈現或許難解,但是在看了太多商業主流的片型,內在的挖掘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很多人都說金馬獎多變成了安慰獎,這可能是一個面向,是暫時的,但是另一個方面,卻不啻是一種實質的激勵,激勵的成果卻可能是永恆的。它告訴了觀眾:金馬獎的榮耀雖然剛剛落幕,而國片的奮鬥卻永不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