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26 00:27:22貓的怪奇

漢武大帝/成語故事:沾沾自喜竇嬰



竇嬰相:看的出是一美男子是也

  竇嬰,西漢清河人,漢景帝母親竇太后之侄,以賢德才具聞名天下為竇氏一門族長,因出身顯赫加以才具過人,屢屢引退仍屢屢受到重用,和韓安國一樣是當代受人敬重的政治家,卻因為人不知進退,最終死於莫須有的罪名是典型的悲劇人物,景帝對他的評語沾沾自喜一詞,意外流傳千古。

  文帝時,竇嬰曾出仕吳王劉濞的丞相,後來稱病去職,在竇嬰的人生中,這是一個不停被拿來使用的老梗,因為這老毛病害了自己不淺。景帝孝景三年時發生七國之亂,景帝再度召竇嬰任大將軍,派任竇嬰鎮守滎陽負責漢軍的後勤補給,七國之亂平定後,竇嬰以軍功封魏其候。當時論功行賞,竇嬰排第三只在條候周亞夫和梁王劉武之後,一時大將軍魏其的名聲鵲起。豈料不久的一次自家人的酒席之上,景帝礙於竇太后情面曾於論功行賞的酒席上酒後失言道梁王年輕可為儲君。雖為竇嬰阻止。

竇嬰:「我漢家天下自來只有父子相傳無兄終弟及之例,梁王為儲君有違體制」。

卻造成了竇太后對竇嬰的極不諒解,削了竇嬰的族籍,並且不准他進宮。吃了排頭的竇嬰,自覺委屈也對景帝不滿,再度稱病隱退。

  不久,孝景四年為了立儲大事,景帝再度召出竇嬰,當時的竇嬰依舊稱病不出,竇太后和景帝是用盡了手段,恢復他的族藉並且允諾任他為地位崇高的太子太傅,竇嬰才再度出山,竇太后出於自己過往對竇嬰過於嚴厲,因而沒有意見,景帝卻覺得竇嬰真是個會自抬身價的傢伙。最後,太子劉榮被廢,為劉榮打抱不平的竇嬰再度稱病隱退,景帝不斷派人勸說才說動竇嬰出山,這下景帝真的火大了,在母親竇太后為竇嬰說情,請景帝任竇嬰為相時留下了沾沾自喜的故事,而此一典故千古以來也專被用來引諭自鳴得意之人。

景帝:魏其沾沾自喜,多易,難以為相持重。沾沾就是得意狀而自喜就是自戀。多易指草率輕浮,整句翻譯就是魏其候竇嬰這人總是趾高氣昂,自戀的不得了,為人草率輕浮,這樣的人如何堪的起丞相重責?

一個身懷經世之才的人卻被皇帝下了如此罵人不帶髒字的評語,可想而之景帝當時是有多麼的討厭他了,而竇嬰卻真的是很有才幹的,可真是個讓皇帝又愛又恨的臣下。

  相傳景帝有感於自己不久於人世時,曾經密召竇嬰入宮,並且給了他一份密詔。

景帝:魏其,你我即是君臣,也算得上是兄弟,你雖屢次稱病隱退,對朕甚有輕慢,但平七國之亂你是有功重臣,也曾挺身而出阻止劉武立儲,又差點被劉武暗殺,你也是屢屢為朕出身入死,但你個性輕浮,等朕和太后百年之後恐你有變故,特留密詔他日你若遭逢危難,可以此密詔面聖。

武帝初即位,大力推崇儒家,任竇嬰為丞相,王太后同母異父弟田蚡為太尉,同時提拔了一大批倡導儒家思想的官員,如御史大夫趙綰、郎中令王臧等。建元二年,趙綰、王臧上疏不必向太后太后竇氏請示朝政。太皇太后大怒將兩人下獄,竇嬰和田蚡也被免官。從此以後竇嬰在政治上便走上了下坡路。

  建元六年,太皇太后竇氏駕崩,竇嬰連這個靠山也失去了。王太后則獲得更多機會影響朝政,與之相應的是田蚡出任丞相。田蚡大肆賣官廣植黨羽,到最後田蚡的生死至交韓安國也官至大司農、御史大夫,一時之間,田蚡權傾朝野,士人們都逐漸疏遠竇嬰而親附於田蚡。不久,黃河決堤,武帝再度召竇嬰為大將軍負責巡視災情,而竇嬰強勢的將田蚡和王太后的田地潰堤,更導致田蚡與竇嬰的衝突升高。

  元光三年,竇嬰舊屬兼至交曾在七國之亂中在山東身先士卒立下戰功的灌夫將軍,因在酒席中對田蚡出言不遜,被田蚡以先前所犯罪名逮捕下獄,並被判處死刑。竇嬰傾全力搭救灌夫,並在廷辯上就此事與田蚡辯論。竇嬰雖揭發田蚡貪贓枉法,但田蚡揭發灌夫一族為穎川豪強,反而使竇嬰觸怒武帝,並且由於王太后的壓力,灌夫仍被判為族誅。竇嬰乃以曾受景帝遺詔「事有不便,以便宜論上」為名,請求武帝再度召見。當時詔書必須有副本留存在尚書,但尚書很快就發現竇嬰所受遺詔在宮中並無副本,於是以「矯詔」之名彈劾竇嬰。

  竇嬰遭到下獄,不久武帝到獄中密探竇嬰。

武帝:表叔。委曲你了。

竇嬰:臣惶恐!只是臣不明白為何尚書找不到密詔的副本。

武帝緩緩的拿出袖中的褶子。:表叔。副本在這裡。也是我刪了副本的目錄,你有這份先帝遺詔「事有不便,以便宜論上」,就是說你可以越人臣之上,隨時向朕進言,如同先帝和竇太皇太后在世,你說朕如何容得你的存在?只要這密詔和表叔你在的一天,朕的皇位就坐的不安穩呀,這竇氏一門也該是從朝廷中退出的時候了,朕知你忠心耿耿,也知你為朕和田蚡鬥的辛苦,朕會為你留下一幼子延續你這一脈,朕保證在你死後,不會再對竇氏的人出手,表叔你就安心的去吧。

竇嬰被斬首後,田蚡和王太后是驚恐不已。

田蚡聽聞竇嬰一族滿門抄斬時,對著王太后驚恐的說道:殺了!竇嬰一族族誅,一百多口全部問斬都被殺死了。

田蚡後來發瘋,臨死前把貪贓枉法而來的財產全部捐出作為武帝建軍之用。只是灌夫鬧酒的小案,最後卻演變成竇嬰處斬、田蚡發瘋。竇氏一門與田蚡一派全面退出權力核心,從此武帝獨攬大權。而矯昭一案也成為千古懸案,竇嬰比岳飛早了一千多年成為死有莫須有罪名的經典人物。後世對他的評價負面的沾沾自喜多於正面功績。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戲劇<漢武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