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13 10:49:58第五小組:)

義大利簡介

義大利共和國(義大利文:Repubblica Italiana,IPA:/re’pubblika ita’ljana/)是南歐的一個國家。其領土範圍與地理意義上的義大

利基本吻合。義大利西接法國,北接瑞士和奧地利,東接斯洛維尼亞。義大利境內有兩個內飛地國——聖馬利諾和梵蒂岡。另外,義大利還

有一個市鎮——義大利坎皮尤內,位於瑞士提契諾州境內。1871年,義大利將首都定在羅馬,之前佛羅倫斯曾作為憲制政府機構的臨時辦公

地點,1865年之前,首都為都靈。

全國行政劃分20個大區(其中5個自治區),110個省,8,103個市政府。義大利現人口約5,800萬,人口密度約每平方公里196人。義大利因

其擁有美麗的自然風光和為數眾多的人類文化遺產(截至2006年7月,義大利共有41項世界遺產,居世界第一)而被稱為美麗的國度(義大

利文:Belpaese)。



國名來源
「義大利」一詞第一次出現在希臘作家Erodoto的作品中,原意本指亞平寧半島南部古布魯蒂姆地區(拉丁文:Bruttium,今卡拉布里亞)

,後引申為指居住此地之人(希臘文:Italiótai)。

據詞源學考證,「italiós」為希臘語化的埃特魯利亞語,同源詞亦見於同時期其他記載,對此義大利詞源學家、哲學家瓦羅(Varrone),

與天文學家、哲學家伽利略均有所考證。但仍有專家對結果質疑,認為其詞另有所源。最近語源學家——喬萬尼·塞梅拉諾,以其論證以印

歐語系源於某種閃米特語而聞名——以語言學角度考證並提出該詞源自阿卡德語atalu,意為「日落之地」。


歷史
主條目:義大利歷史
義大利的歷史,在地中海地區,不論從文化或社會發展角度都佔據著最重要的地位。這一地區有著重要的史前時期人類活動的記錄。許多地

方,如拉丁、托斯卡納、翁布里亞、巴西利卡塔,都有著重要的考古遺址。大希臘,埃特魯里亞文明,以及其後的羅馬帝國分別統治了這片

土地許多個世紀。義大利的發展亦即是羅馬帝國的興衰。

中世紀時,由於西羅馬帝國滅亡,義大利地區隨著中世紀的封建制度,變成以城邦發展為主體,教廷在中世紀對義大利以至全歐洲有著長遠

的影響。15世紀末,發源於義大利中部佛羅倫斯的人文主義和文藝復興運動確定了近現代歐洲思想和藝術的根基。文藝復興令義大利地區雲

集著各種有專能的學者,多個城邦的經濟蓬勃,每個富甲一方的義大利富商成為當地的大地主。義大利自然被分裂成多個小城邦國。

作為一個現代意義上的民族國家的義大利卻姍姍來遲。在法國的拿破崙的軍事行動,義大利各個城邦國都被其征服,由拿破崙劃成一個義大

利王國,這是現代史上義大利的第一次統一。但這個王國維持了不久,當拿破崙在1815年戰敗投降後,歐洲列強召開維也納會議,重新劃分

歐洲,義大利王國被瓦解,回復到1789年法國大革命前的多個城邦國。當中中部劃分為教宗國,由教廷掌管羅馬。奧地利帝國的勢力也滲透

至威尼斯和義大利東北部。

此後40年,義大利地區和整個歐洲大陸都經歷多次大規模的民族革命浪潮,歐洲近代民族主義之父糾澤佩·馬志尼提出統一義大利的設想。

與此同時,薩丁尼亞王國在1850年代迅速崛起,義大利統一運動的策劃者加富爾伯爵,就是維托里奧·伊曼紐爾二世在1850年成為薩丁尼亞

王國國王時的首相。由革命家糾澤佩·加里波底于1860年開始發動統一運動。1861年3月17日義大利半島上的各個公國和兩西西里王國合併成

為義大利王國。除了教宗國因為受法國保護下仍然在中部存在外,義大利半島已見統一。直到1870年9月20日,羅馬成為義大利王國的一部

分,這也標誌著義大利統一的完成。教廷被迫在梵蒂岡成為義大利境內的一個獨立國家。

統一後的義大利漸漸湧現殖民主義意識,義大利曾在1911年發動意土戰爭奪取北非的利比亞沿岸。第一次世界大戰在1914年爆發,1915年義

大利向同盟國宣戰,在沒有積極參戰的情況下成為戰勝國,取得東非和巴爾幹半島部份土地。1922年,法西斯獨裁者墨索里尼當選總理,掌

握了政權,並進而與納粹德國以及日本結盟,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軸心國的一員。1943年,反對墨索里尼的義大利國王發動政變,逮捕了

墨索里尼,並加入同盟國集團,與軸心國作戰。1946年6月2日,一份關於結束君主制政體的備忘錄標誌著義大利共和國的誕生。1948年1月1

日,新憲法生效。

義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及歐盟成員國,更是八國首腦高峰會議的始創成員。雖然當今歐洲強國為法國和德國,但是義大利亦有積極地參

與西歐政經一體化的進程,

2006年4月11日,義大利內政部公布了議會選舉結果。中左聯盟在眾議院630個議席中獲得348席。在參議院,中左聯盟獲得158席,中右聯盟

獲得156席,另一個席位由上述兩大聯盟以外的小黨派獲得。[1]5月10日,中左聯盟推出的候選人、前眾議院議長、終身參議員喬治·納波利

塔諾當選新一屆總統。[2]5月17日,以中左聯盟領導人普羅迪為總理的新一屆政府宣誓就職,目前由於參議院通過不信任案,普羅迪辭職,

總統喬治•納波利塔諾解散國會,預定四月舉行國會大選。 [3]
地理
主條目:義大利地理

義大利斯靈吉亞山谷中被遺棄的普福爾茨海姆房舍義大利領土以自歐洲大陸延伸入地中海的靴子型的亞平寧半島為主,和兩個主要島嶼——

撒丁島和西西里島組成(分別為地中海第一和第二大島嶼)。以此三部分義大利水域分為:東北方的亞得里亞海,東南方向為伊奧尼亞海,

西南方向為第勒尼安海,以及西北方向是利古里亞海。

亞平寧山脈構成半島的主幹,並向西北方向綿延約1,000公里與阿爾卑斯山脈相接。弧形的阿爾卑斯山則環抱義大利的北部。在北部有一個

大面積的沖積平原,波-威尼斯平原。它是由波河及其源自阿爾卑斯山脈、亞平寧山脈和道羅邁特山脈的眾多支流沖積而成。其它著名河流

諸如:台伯河、阿迪傑河和阿爾諾河等。

義大利的最高點是海拔4810米的勃朗峰,超過4,000米的山峰還有玫瑰峰(4,637米)和切爾維諾峰(4,476米)。義大利還有兩座著名的火

山:靠近那不勒斯,目前休眠的維蘇威火山和卡塔尼亞附近歐洲最高的火山而至今仍在活躍的埃特納火山(3,323米)。

氣候: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控制,冬季受鋒面氣旋影響,為地中海型氣候。


政治
主條目:義大利政治
義大利現行憲法于1947年12月22日由立憲大會通過。憲法規定義大利是一個建立在勞動基礎上的民主共和國。議會是最高立法和監督機構,

採用兩院制議會形式,由共和國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兩院權力相等,可各自通過決議,但兩院決議相互關聯。參、眾兩院分別有315個和

630個席位,參、眾議員均由普選產生(義大利公民年滿18歲即可享有選舉權,但年滿25是檢查和監督法律條文是否符合憲法,由15名法官

組成,任期9年,不得兼職,享有豁免權。此外,還依次設有地方調解法官、初審法院(輕罪)、法庭、初審法院(負責民事和刑事案件)

、上訴法院、審計院(主管公共賬目和養老金)等。


行政區劃
主條目:義大利政區

義大利地圖義大利分為20個大區(regione),其中5個政區擁有自治權(以 * 表示)

阿布魯佐(Abruzzo)
巴斯利卡塔(Basilicata)
卡拉布里亞(Calabria)
坎帕尼亞(Campania)
艾米利亞-羅馬涅(Emilia-Romagna)
弗留利-威尼斯朱利亞(Friuli-Venezia Giulia) *
拉丁姆(Lazio)
利古里亞(Liguria)
倫巴第(Lombardia)
馬爾凱(Marche)
莫利塞(Molise)
皮埃蒙特(Piemonte)
普利亞(Puglia)
薩丁(Sardegna) *
西西里(Sicilia) *
托斯卡納(Toscana)
特倫蒂諾-上阿迪傑(Trentino-Alto Adige,Trentino-Südtirol) *
翁布里亞(Umbria)
瓦萊達奧斯塔(Valle d’Aosta, Vallée d’Aoste) *
威尼托(Veneto)
除瓦萊達奧斯塔外,每個大區又由省組成。
經濟
主條目:義大利經濟
參見:義大利企業列表
根據GDP的計算,2006年義大利是世界第七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日本、德國、中國、英國、和法國。義大利也是歐洲的第四大經濟體。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統計,在2004年,義大利是世界第六大食品出口國,她的資本主義經濟由北部的發達的私有制工業和南部欠

發達的農業所組成。

義大利絕大多數工業材料和75%能源需要進口。過去十年,義大利採取了從緊的財政政策,以便與達到歐洲經濟和貨幣同盟的要求,義大利

經濟也受益與過去的十年中比較低的利率和通貨膨脹率。義大利于1999年加入歐元區。

義大利經濟的表現時常過後於她的歐盟夥伴,現政府已採取為數眾多的短期改革措施,以提升競爭力和長遠增長。然而,諸如減輕高額的稅

負負擔、重新審視其僵化的勞動力市場,和花費巨大的養老體系等,卻由於經濟的減速和工會組織的反對,而進展緩慢。

同其他與之規模相當的經濟體而言,義大利只擁有相當較少數量的世界級跨國公司。取而代之的是,這個國家的主要經濟實力建立在中小型

企業上。這些中小型企業中的一部分,由於其所生產的產品,技術含量一般,因此面臨著來自中國和其他能以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廉價出售同

類產品的新興亞洲國家的競爭。這些義大利中小型企業正提升自己的產品的技術含量予以應對,與此同時,也把一些低端技術的製造產業轉

移到那裡勞動力更便宜的國家。這種企業平均規模較小的狀況是一個制約因素,而政府已經致力於鼓勵兼併重組,並改革那些限制這個國家

大企業發展的既有規章制度。

義大利的主要出口商品是汽車(菲亞特集團,阿普里拉、DUCATI、比亞喬)、化工產品、石化產品(埃尼)、電力(義大利國家電力、愛迪

生)、家庭用品(默洛尼、凱迪)、航空及防務產品(阿萊尼亞、阿古斯塔、芬梅卡尼卡)、槍械(伯萊塔);但這個國家更著名的出口商

品是時尚領域的喬治·阿瑪尼、華倫天奴、范思哲、Dolce&Gabbana、貝納通、普拉達、Luxottica。食品工業(費雷羅、百味來、百加得、

金巴利、帕瑪拉特)、豪華跑車(法拉利、瑪莎拉蒂、蘭博基尼、帕格尼)、遊艇(法拉帝、阿茲慕特)。


軍事
主條目:義大利軍隊
義大利憲法11條規定:義大利否認把戰爭作為侵犯他國人民自由的方式和解決國際爭端的工具;義大利同意在與其它國家同等條件下,為了

建立保障國際和平和正義的秩序,對主權作必要的限制;促進和贊助有此目的的國際組織。

義大利武裝部隊分成四個組成部分:

義大利陸軍(Esercito Italiano)
義大利空軍(Aeronautica Militare)
義大利海軍(Marina Militare)
義大利憲兵(Carabinieri)
義大利武裝部隊從屬於有義大利總統領導的最高國防委員會。總兵力為308,000人。義大利的國防預算排名世界第八。

Esercito Italiano是義大利共和國的地面武裝力量。2004年7月29日後,已經轉變成由全部115,687名志願兵組成的職業軍隊,在參與聯合

國維持和平行動中,義大利陸軍比較知名的裝備有半人馬裝甲車,Centauro型輪式戰車和Ariete(公羊)型主戰坦克,和阿古斯塔A129「貓

鼬」型武裝直升機。義大利陸軍還裝備著大量的豹1型主戰坦克和M113裝甲運輸車。

Aeronautica Militare Italiana (AMI)由義大利國王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以 Regia Aeronautica(義大利皇家空軍)的名稱,作為

一個獨立的軍種創立於1923年3月28日。二戰後,經過公民投票,Regia Aeronautica被改成現在這個名字。今天,AMI總兵力45,879人,擁

有585架飛機,其中包括219架戰鬥機和114架直升機。作為「狂風」戰鬥機的繼任者和權宜之計,AMI已經租用了30架F-16A Block 15戰鬥機

和4架 F-16B Block 10 戰鬥機,而且保有租用更多數量的選擇權。近年來,也有關於義大利空軍將採購121架颱風戰鬥機以取代F-16的報導

。此外,預計中還包括對「狂風」戰鬥機和AMX攻擊機的現代化改造。AMI的運輸能力由擁有22架C-130J的全新的G222大隊組成, 被稱為C-

27J Spartan (12架的訂單),將替換G222現在所擁有的飛機。AMI還正在計劃購買F-35,雖然這種飛機目前還沒有在全球範圍服役。

Marina Militare 是義大利武裝部分四個組成部分之一,成立於1946年,前身是Regia Marina(義大利皇家海軍)。今天,義大利海軍是一

支擁有35,261人和各種艦種,包括航空母艦,驅逐艦,護衛艦,潛艇,兩棲戰鬥艦等等的現代化海軍。

義大利海軍正在裝備更大的航空母艦(「加富爾」號),新的驅逐艦,潛艇和多功能護衛艦。在現代,義大利海軍作為北約的一部分,參加

了許多維持和平的聯合行動。義大利海軍被認為是排名世界第4的海軍。

Carabinieri是義大利的憲兵和軍事警察部隊。在2004年的G8會議中,Carabinieri被要求建立一個中心以培訓在國際維和行動中的民事警察


人口
主條目:義大利人口
義大利無論在語言還是在宗教方面都很統一,但文化、經濟和政治則呈現多樣性。義大利的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93人,居歐洲第五位。

從羅馬文明至今,希臘人、日耳曼人和後來的凱爾特人、諾曼人都對義大利人產生過重要影響,這些影響如今早已融入義大利民族性之中。

在義大利的外來移民已經接近至240萬,占人口的4%強。根據有關統計,其中最多的移民來自阿爾巴尼亞(316,659),其次為摩洛哥

(294,945)、羅馬尼亞(248,849)、中國(111,712)和烏克蘭(93,441),還有大量來自土耳其、馬其頓、塞爾維亞和菲律賓的移民。


宗教
羅馬天主教為義大利第一大宗教。據一項截至2005年的統計,至少有87%的義大利人自己承認信仰羅馬天主教。義大利擁有許多著名的天主

教教堂,加之梵蒂岡城國位於其中,每年有大量的教徒來此朝聖,另外每周彌撒的出席率都近50%。而作為基督教的一個分支——耶和華見

證人,在義大利則有約40萬信眾,人數且在逐年增加。除此還有少量新教徒。近年,隨著來自北非、阿爾巴尼亞移民人數的增加導致境內穆

斯林人口的增長,目前約有83萬人,約占總人口的1.4%。另有猶太教徒和佛教徒各約3萬人。


語言
義大利的官方語言為標準義大利語,最早源自拉丁語,現今在義大利語詞彙中約75%的詞源來自拉丁語。

謝謝:grazie (grazie mille: 1000個謝謝 = 非常謝謝啦!)

不客氣:prego

對不起:scusa(scusami),如果對方為長輩或想表示尊敬:scusi(mi scusi)

再見:arrivederci 或 ciao (年輕人有時用 ”ciao ciao!”),

ci vediamo!(我們再見!- 句子後面可接時間地點),

a presto(很快再見), a Dio!(上帝那兒見=永別了~)

哈嘍:ciao! salve!

你好嗎?:come stai? come va?

您好嗎?:come sta?

我很好,你呢?:(sto) bene,e tu?

好極了!你呢?:(sto) benissimo,e tu?

我不好:(sto) male

我很不好:(sto) malissimo

馬馬虎虎:cosi’ cosi’ 或 insoma~




足球
義大利曾四次奪得世界盃冠軍,分別是1934年,1938年,1982年,2006年。僅次於巴西。 義大利足球以頑強的防守見稱。 義大利有高水平

的足球聯賽,彙集眾多豪門俱樂部與頂級球星。義大利足球甲級聯賽享有「小世界盃」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