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15 10:11:39♥淘氣精靈 ♥

(三脈)中脈七輪

事萬物皆有其輪,而中國道教也言要勤轉法輪

一般常聽說,人的身體由上至下則有頂(頭)輪、眉心(額)輪、

喉輪、心輪、胃(臍)輪、薦(腹)(丹)(密)輪、

基底(海底)(底)(根)輪等七輪。

但又聽說七輪者是海底輪、臍輪、心輪、喉輪、眉間輪、頂輪、梵穴輪。

到底其七輪與三脈及中脈可知各有何用,代表何意?

我們每個人體內都有一個內在的能量系統,雖有膚色種族的不同,

但這些都只是表面的分別。在這個看得見,物質性的身體外,

我們還有一個看不見的、靈性的身體(subtle body)

這個靈性的身體是由靈量三條經脈(nadi/channels)

七個輪穴(Chakras)組成,

即一般所說的三脈七輪。它與醫學上人體神經系統密切相聯,

所有三脈七輪的問題都會反應在人的身體上變成疾病與現象,

它的主要部份分為:

三脈(nadi/channels)

(一) 左脈 ( Left channel 或 Ida Nadi) 即陰脈或月亮脈:

相對於過去、昏沉、感性和超我(社會制約),亦掌管願望的力量。


(二) 中脈 (Central channel,即 Sushumna Nadi):

位于脊柱處中部,相對於現在此刻、進化、和靈性昇進,

此乃人類與宇宙靈力合一的唯一通道,喜樂之源。


(三) 右脈 ( Right channel 或 Pingala Nadi

即陽脈或太陽脈:

相對於將來、理性邏輯、宰制和自我,也掌管了行動的力量。

過度左脈的人不會折磨他人,卻樂於接受別人的折磨,

他們往往自甘受苦,並走向自我毀滅的道路。

過度右脈的人肝臟往往過熱,於是脾氣暴躁,

對他人呼呼喝喝,令別人感到痛苦。

左右二脈分別與左右交感神經有關,

卻在視覺神經床的位置交叉到左右腦。

中脈與副交感神經有關。

現在醫學尤其對副交感神經(中脈)的認識甚少,

卻十分肯定其重要性。若左右二脈過分活躍或有阻塞,

人的注意力便被牽引離開中道(中脈),引致不平衡,

身心疾病因而產生,靈性昇進更受阻。

七個輪穴 (Chakras):

由下而上,它們分別是

1(底)(基底)(海底)(根) 純真輪 Moodadhara Chakra)
2 (腹)(丹)(薦)(密) 真知輪 Swadisthan Chakra)
3 (臍)(胃)正道輪 Nabhi 或 Manipura Chakra)
3a 幻海 Void 或 Ocean of Illusion)
4 (心)仁愛輪 Heart 或 Anahata Chakra)
5(喉)大同輪 Vishuddhi Chakra)
6 (眉心)(額)寬恕輪 Agnya 或 Ajna Chakra)
7 (頭)(頂)自覺輪 Sahasrara Chakra)

 輪穴是身體上能量的進出口,這些進出口在身體上主要有七個,

因此一般說有七個輪穴又稱為七個能量中心

但其實除了這七個大的外,還有許多小的,分佈全身。

經脈也是一樣,除了三條主要的外,還有許多小的。

現代醫學發現,這幾個輪的位置其實相應於

人體脊柱上的主要神經叢~~

(Plexus),是控制我們身體的樞鈕。

古代的瑜伽士更確切的描述每個輪的花瓣數,

這些數目和該神經叢處的副神經叢(sub-plexus)也相應。

1.根輪(純真輪 Mooladahra Chakra):

相應於盤骨神經叢(Pelvic Plexus),

照顧著我們的排泄系統和生殖器官。

2.腹輪(真知輪 Swadisthana Chakra):

對應於主動脈神經叢(Aortic Plexus),

它掌管我們的脾臟、胰臟和肝臟下部。

3.臍輪(正道輪 Nabhi Chakra / Manipura):

太陽〔腹腔〕神經叢(Solar Plexus),掌管著我們的腎上腺,

部分肝及脾、胰、腎、胃與部分子宮

4.心輪(仁愛輪 Heart/ Anahata Chakra):

心輪相應於心臟神經叢(Cardiac Plexus)

照顧著我們的心臟及呼吸系統。

5.喉輪(大同輪 Vishuddi Chakra):我們的甲狀腺、

副甲狀腺、頸、耳、鼻、喉、面部、牙齒、舌、口、上下顎、

眼前部、手部控制和頸部神經叢(Cervical Plexus)。

6.額輪(寬恕輪 Agyna Chakra):我們的松果腺(pineal gland)

和腦下垂體(pituitary gland)及下丘腦、視網膜、視神經叢、視葉

7.頂輪(自覺輪 Sahasrara):

這裡是所有能量中心與三條脈絡會合的地方

 

靈量(Kundalini)

 靈量是從梵文Kundalini這個字翻譯過來的,

這個字的本義是捲曲,

在印度的古籍,這個字被用來指在人體脊柱底部,

捲曲成三圈半的能量。隨著佛經傳入,

有關靈量的知識也傳入中國,

當時按音譯為「軍荼利」、

後亦有譯作「昆達里尼」、「靈蛇」、

「拙火」、「靈能」等。我們譯作靈量,

是取它是個靈性的能量的意思。

 靈量位於我們脊柱底部三角骨的位置,

當人還是胚胎的時候,

靈量便從頭頂進入,通過脊柱,潛藏在三角骨

現代醫學稱為的「薦骨」

薦骨(Sacrum)這個解剖學名詞,

源自hieron ostoun 希臘文,意思為聖骨),

捲曲成三圈半的形狀。

靈量是個母性的力量,

我們體內的靈量是外界萬物之母的力量的反映

這個母性力量一直養育著我們,照顧著我們。

她知道我們的一切,

到了適當的時機,在適當的條件下,靈量便會昇起,

將我們連接到無所不在的整體能量去。

這時我們便說那人得到了「自覺」

 霎哈嘉瑜伽的練習方法是先打開一個人的頂輪

讓靈量沿中脈上昇,所以不會發生出偏左或偏右的情形。

中脈連接到的是集體的無意識

(collective unconsiousness),

即宇宙無形無象的整體能量。中脈所代表的是現在,即當下此刻。

錫呂‧瑪塔吉女士經常說,過去的已經過去,將來是不存在的。

唯有在現在此刻,我們才能夠知道真實。





中脈,乃是小宇宙身體,所形成的自然能量場,

此自然能量場在人體之中,

從頭頂中央百會穴(頂輪)至人體正下方會陰穴(底輪)

形成了自然能量柱,稱為「中脈」。

而在這中脈之內,又形成了七個中脈能量點(或稱為穴)

這七個穴,發出肉眼所不可見的輪狀光芒,

稱為七輪,又叫做「七輪穴」。

而中脈七輪 為何能產生出光芒?為何是七處?又為何是輪狀?

輪穴的另一名稱叫「靈穴」,乃是「靈通」之意。

靈穴」的開啟,也是打通了「物質世界」與「靈界」之間的橋樑。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人人具有原始的「神通」或「感應」會顯現出來。

中脈七輪的開啟,同時開啟了人體小宇宙與天地大宇宙之間的門戶,

這大宇宙包括「無限度的異次元空間」,

大宇宙能量將會無限廣大的直接的從中脈輪穴而進入身體。

首先人體會先產生外表看不見的變化,

從「頂輪」至「基底輪」(尿道與肛門之間)

人體中央的潛在脈象(能量柱)會形成出來,

此能量隨即在身體構造的「關鍵點」,

自然形成七處能量穴(頂輪、額輪、喉輪、心輪、臍輪、丹輪、底輪)

「頂輪」與「底輪」是人體之最上與最下端,

所以自然形成兩處能量聚集點。

而腦部的中央點 ~ 松果體,則自然形成另一能量聚集處,

稱為「額輪」或「眉心輪」。

頸部為頭、身相連處,形成另一能量場,稱為「喉輪」。

而橫隔膜之上,心肺器官中央處,則也聚集了能量,稱為「心輪」。

肝、胃、大小腸等消化器官的通氣口~肚臍,

則自然形成另一能量交會處,稱為「臍輪」或「胃輪」。

較為特殊的,是整個人體的能量,自然向身體內縮聚焦所形成之集合點

稱為「丹輪」或「密輪」或「薦輪」或「腹輪」,

就如同一顆水晶球的能量聚合點,是自然集中在中心處。

當中脈七輪開啟,功力逐漸增強,人體自然會孕育出「能量結晶體」,

這結晶體呈現小型發光球狀,稱為「丹」,

「丹」之聚集處,即一般人所稱的「丹田穴」。

 印度教具代表性的哈達瑜珈(hathayoga),

是一種不自然禪修功法,若依意思翻,

即是說「率意方便」達到修苦行之目的。

印度哈達瑜珈在喜馬拉雅山設有瑜珈學院,

在美國賓州亦設有一哈達瑜珈學院

Honesdale, Pennsylvania 18431),

現在哈達瑜珈也有被淪為健身、美容等瑜珈功法羼雜。

瑜珈術都要談脉輪,脉者三脉,輪者七輪,

一般講的三脉是中脉、左脉、右脉等三,

七輪者是海底輪、臍輪、心輪、喉輪、眉間輪、頂輪、梵穴輪。

若談修行上的境界,七脉輪是修行者經絡、脉象貫通的一種境界,

然後再配合心性之修證,小者得天人身,中者得聲聞身,

高者得菩薩身等之修證。

先看道家、密教對有形七輪之說法,

然後再談佛法無相密乘之脉輪現象,供各修行人參考。

要談道家、密教對七輪說法,首推當代南懷瑾老師論著

《道家密宗與東方神密學》一書中所說。

節略如下:三脉是三條氣脉,即中脉、左脉、右脉,

中脉是藍色,在脊髓中間,由頂下至海底

(即肛門前一片三角形地帶,密宗稱為生法宮),

中脉兩邊有左、右兩脉,左脉為紅色,

右脉為白色。

此等顏色若未破色身者,在靜定中以見性真如才能看到。

所謂七輪者依該書敘述如下:

穴輪─約在人頭上四指之處,在此會發出光芒

(註:當然指有修行境界者而言)。

─從額頭髮際往上四橫指處,

也就是嬰兒幼小時頭部會跳動處(註:一般稱為孩兒囪門)

此處未封閉前為先天,嬰兒還處形而上之境界中。

此輪又名大樂輪,未打通前腿酸腳麻,一旦打通頂輪,

腦部氣充滿,其樂無比,道家指有卅二根氣脉,

如雨傘一樣,由間腦向外分散。

間輪─兩眉間印堂穴稍下方,此處打通後雖閉眼,

亦可由內往外觀外世界、遠世界,隔牆見物。

(註:能見處是從間腦─明點處發起)

─由眉間輪下到喉結處,共有十六根氣脉,

像倒轉的雨傘樣,接眉間輪諸脉。

─神密學者稱為法輪,此輪在肚臍上四寸(人身寸)處

(註:各人食指彎曲後兩節紋之間為一人身寸)

共有八脉,也像雨傘樣,向下分散。

─此處是神經叢中心,由此處開始,

向外分散六十四根脉,中間分散達到腰四周,

往上分散達到心輪,向下分散達到腳跟。

底輪─由臍分散的脉,接到海底輪,就是會陰處。

以上是摘自南懷瑾老師《道家密宗與東方神密學》一書中者。

再來看看印土瑜珈士的說法,

婆羅門教或密教都稱修行當發起軍荼利(梵語)

譯稱為靈力環或靈蛇,

即現在英文所謂的軍荼利尼(拙火─kundalini)法門,

此確與藏密的拙火中脈法頗為相同,但還是屬於有相密法。

現在密教軍荼利尼(拙火)修行,藉用效果較高的聲波或音韻,

即所謂的曼陀囉(咒語mantra),用密咒由菩薩灌頂加持,

將神秘而沈睡在各人脊椎骨尾端的意識能力誘起,

叫做軍荼利尼(kundalini)的喚醒,然後此氣元沿著脊椎,

從會陰部根杵輪(muladhara cakra,俗稱海底輪)上昇,

經過生殖輪(svadhisthana cakra)、臍輪(manipura cakra)、

心輪(anahata cakra)、喉輪(visnuddha cakra)、

眉心輪(ajina cakra)、達於頂輪(sahasrara cakra

於頭頂相會合,

有此現象便成為色身成就者,而行者每通過一輪,

均有不同的心靈感受,心清淨度亦隨而增加。

此與中國道教所說,打通任督二脈、奇經八脉情況頗相類似。

於藏密密法,也主張由上師指授的智慧灌頂,

由杵輪(男性生殖器)發動菩提心,沿著中脈上昇,

經過密輪、臍輪、心輪、喉輪、頂輪,達於最高的髻輪。

此種說法與中國道家、密宗、婆羅門瑜珈士都相略似。

此可見,婆羅門(印度教)的軍荼利尼,道教稱為氣,

藏密稱為菩提心者都是指同一樣東西─氣。

道教指氣沿脊椎而上者稱為督脈,藏密貫穿七輪者名為中脈。

道教打通督脈者叫做黃道,道家只是講上下丹田,

未論及七輪,但與印度教及密教講七輪等同是有相之身見。

密教興起於佛滅後像法時期,修密法若沒有達到大手印的修證,

講到空、無相觀,就與印度教的軍荼利尼,道家的經絡論等同,

均係身見的執著,不僅有我執,而且還是以色身為我之見,

有唯物論之斷見傾向。所以藏密所說的中脈,不管有無其脉,

其本身是空,能貫七輪而通虛空,才是達無我相觀,

入大手印中是法性身活起之證。所以修密法要能即身成就,

若僅仰賴中脈,將全身的七輪從中貫通,成就尚屬有限的。

在談談破色身無色相行者,其氣脉走向與佛法修心實證之情形。

上述諸法以本人所知,雖然他們色身上有成就,

可以自見其象顏色,但智慧眼未能全開,

也就是同時未能得世間智(世才辯聰、技藝工巧)

出世間智(空、解脫),最後證得出出世間智(圓融入世間行菩薩道)

證得最後終歸無所得,而進入無上如來菩提之途證中。

若能做到這樣的修證,才是真正世尊所教導的無上心法,

指向無上正等正覺之法門,此等行者本無色身亦無所證,

入無餘依之涅槃,這才是世尊最後歸入一佛乘之教導。

楞嚴經》講破色身的行者,在禪宗講是開悟行者,

素法身活起,並沒有七輪之相,亦無三脉之感,

但全身已充滿氣感,也可說全身無處不含「氣」,

氣通心臟處(非心輪)最為恐怖,因心跳可能達150/分鐘,

若不進入寶瓶氣,可能就會心慌意亂而導致失心(精神錯亂)

要通心臟時氣由兩邊鼠蹊上行,匯入心臟通後,

即入喉結(十二重樓仔細通過,不岔道),始上行入腦中,

八識心現起,妄想、法塵無量,如瀑流而出,

正如《解深密經》中世尊云:「阿陀那識甚深細,

一切種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

一股氣由體中線起,再從喉輪後方轉折入頭後部腦戶穴,

直驅入腦部中,誘發起可愛又可怕的無量智慧眼,

此此智慧轉念間對世間事無所不解、無所不知,

無般若智慧行者,或不見菩薩護持者可能執取不放。

此時身體氣也依中醫所言經絡順序運轉,

正經十二脉、奇經八脉,以及吾人尚未懂得的脉絡等運轉。

因全身都能被氣輪充滿,此氣輪源自於會陰,然後連結小腹、

腎臟,瞬間自形成三點氣源(形似鐵三角),同時整個小腹範圍

(上從臍,下至恥骨間,左右橫達兩邊腹脇處)都是氣源(power center)

能量之強非常人所能想像,從身體上講這才是無上密乘所謂的(拙火)發起,

欲藉此(拙火)飛身入空中,易如反掌。

但行者此時若學此等神通,當誤入歧途,忘修無漏智慧,

不修斷無始劫以來習氣,將迷失於菩提道路中。

當然氣也有依督脉、任脉等順序大轉河車之相,

但若不知轉入心地法門修行,而光修此色身氣輪、

輪、轉河車等,當淪入無色界世間禪行者境界中。

等行者因無諸根真如性用,也能不執色身之見,

所以都是無相、無光可見,慢慢行者不執取有形諸相,

以平凡心態調理諸識妄習、妄執心,法身徧滿虛空,

真心在起心動念,覺知萬種因緣,內外因緣都能隨緣而應,

無所不知,無所不覺,所以此時就有最聖最靈的真心現起。

行者慢慢以無漏心煉有漏心,煉到無妄想隨真心覺知而轉,

僅依真性主行,自在無礙於眾緣中,至此也僅達於明心之境,

尚未達性空之理地。

種佛法的修證,不講三脉七輪,祇講心地的去污揚垢,

直入如來所說「心地法門」中,斷五下分結

(身見、戒取、疑、貪、瞋),淡薄三毒(貪、瞋、癡)

或永斷貪、瞋、癡三毒,從不涉及脉輪之說,

更易能證得心空法了,而成就佛道,這才是真正無相的密乘,

從證量上而言,能達此境者僅是禪宗行者或無上密乘行者。

談這些是給僅知談論三脉、七輪,或是喜談色身經絡之理者,

知道修行實以修心為主,色身的變化為輔,依宿緣而有不同,

若心身本末倒置,重色身脉輪而忘修「心地法門」,將永無出期。

這「七輪」之數字,正好與佛教以「七」作為一大數之「循環或圓滿」

不謀而合,所以有其意義之所在。

當七處能量穴經過逐漸的修煉,此能量即擴大輻射成球狀,

人體「中脈七輪」才會真正的形成。

但七輪並非是固定大小,一成不變,而是會隨著隨著功力的強弱、

心念,而大小縮放,顏色與光芒也會形成不同變化,

不是只有外界所認知的七輪是「紅澄黃綠藍靛紫」

或單一顏色的中脈而已。

 當功力越來越強之時,輪穴會不斷擴大,

所散出之光芒也會越來越大,銳氣萬象,

最後整個七輪連為一體,人體將形成一個超級能量體,

這能量體的光芒大小以及色彩,會隨著我們的心念而千變幻化,

也可收放自如,真至如此,已非凡夫境界。

 

老 張 2009-04-29 21:05:41

請問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誰, 或是哪本書刊載的內容
可告訴我嗎?
我有興趣研究一下.

版主回應
可唷~~ 2009-04-30 10:41:04
寇米漿 2009-02-16 09:27:42

單練杵輪會發生什麼事?

版主回應
帝王無敵強 2009-02-16 10:5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