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26 21:20:49犬儒汪汪

媒體是要教寬容,還是教對立?

西哲魯米說:「要澆灌果樹,不要澆灌荊棘。」意思是人要心存善念,多做好事,不要讓仇恨滋長,蔓延成災,但看了十幾天災後新聞,我總覺得電視媒體澆灌荊棘多於果樹。

媒體搶第一時間把災區第一手新聞往外送,讓社會大眾知道災區的困境,進而伸出援手,幫助災民重建家園,讓災區儘早步入正軌,但是太多太多的資訊,超出新聞從業人員的負荷,等於沒有把關的機制,有什麼就報什麼,因此,我們就必須接受這樣的負面新聞轟炸。

災民怒吼「裡面快斷糧了,還不快空投食物?」

災民哭訴:「積水一週,國軍還不來幫我清淤泥」

災民大罵「要糧食,竟然送屍袋來,太過份了!」
(新聞標題:扯!要食物給屍袋 災民怒:要我們埋掉自己嗎?)

災民抱怨:「什麼物資,拿到的便當是冷的,兩條土司給一家人撐兩天。」

災民家毀,百廢待舉,心情不佳可以理解,但是我們真的需要這麼毫無保留地把這些情緒化的批評透過電波,讓全社會的人都知道嗎?一個人的聲音足以代表群體嗎?

只要一個人怒吼、吶喊、大罵,馬上就把救難人員、國軍、義工的辛勞瞥棄在一旁,為了奔波救難已經折損了一架直昇機、四位救難人員、兩位國軍士兵和一位村長,希望這數字不要再擴大。

事實是救災是無法讓每個人滿意的,直昇機數量有限,飛行一個小時,事後需保養五個小時,而油錢更是以數十萬來計算,直昇機不是計程車,坐計程車還要給錢,坐直昇機不用給錢,還要隨叫隨到,連美國人也做不到,真是折煞相關單位。

再者,居民清一層樓高的淤泥清到手軟,當然希望有幫手,但是投入上千名國軍幫忙,國軍也是人耶!他不是萬能,順利的有小山貓幫忙,不然就得徒手清,從這一頭的路口清到下個路口,可能花上好幾天,有被幫忙清到的居民滿口感謝不會上版面,反而破口大罵國軍沒來的躍居頭版,這像話嗎?

災後重建,需要吃熱食才有體力,但是熱食從炊煮到包裝、分送,不可能馬上完成,有熱騰騰的便當是運氣好,便當不熱也沒辦法,先求有再求好,不然一人發一支竹蜻蜓,自己來領便當。

我想要說,抱怨是人之常情,但不應該是報導的全部,作為新聞工作者,應該要挖掘重要的真相,而非抱怨的累積;傳達災區的需求,不是把救難人員、國軍當出氣筒,一股腦發洩。

還有一家電視台播出以下新聞:「民眾愛心被嫌 數百飯盒被丟垃圾桶」,記者懷疑在三地門災區愛心是否被濫用,因為數百個善心廠商提供的飯盒被倒入廚餘桶,只因為有總舖師擔心災民每天吃便當吃膩,所以請災民吃流水席,有義大利麵、羊肉爐、藥膳雞心、燒酒雞等。

看完之後,一定會有不少人大罵災民浪費,但實際情況是,大家都一片好心,只是沒有事先協調好,導致資源浪費,至於誰該協調誰?善心廠商?總舖師?災民?官員?事後批評很簡單,但有誰願意請纓做這項工作,恐怕逃得比誰都快,因為真的沒有那麼簡單。

還有一則新聞,有一間模特兒公司帶領員工去南投慰問小朋友,帶他們做活動,前場模特兒與小朋友玩得興高采烈,記者卻只注意姚采穎在後場吹電扇睡覺,雖然有播出經紀人的解釋,她因為暈車,所以身體不適,無法參與活動,但是整個活動事後的報導,故意塑造「明星在睡覺,大家快來罵她」的陷阱,而忽略大多數模特兒仍盡一己之力,幫助災區兒童,這報導一點都不公平,也沒有同理心。(真的有人是暈車體質,沒有人故意跑去災區睡午覺好嗎!)

希望媒體在報導新聞時多肯定出發點,不要挑毛病,因為毛病是挑不完的,我很討厭電視上責罵救災不力的「名嘴」,他們只會出一隻嘴巴,那些名嘴若是肯做事,去災區當一個星期的義工,就知道救災絕沒有那麼簡單。前幾個禮拜,他們還都是政治專家,sars時是衛生專家,毒奶粉時是食品專家,現在又變成了救災專家,包山包海,無所不能,那為什麼只在鏡頭前救災,還不趕快下鄉來幫災民清淤泥?

事實上,我們的社會是有很好的本質,有太多太多感人的故事等著被報導出來,感動更多人,讓更多愛心挹注災區,同時這類正面新聞,也會鼓勵第一線救災人員,肯定他們的辛勞,而不是給予負面壓力。

前幾年,美國南部被卡崔娜颶風襲擊,紐奧良除了淹水天災之外,還遭遇人禍,警力潰散,社會秩序全面瓦解,搶劫擄掠無惡不作,連前來支援的國民兵都被授權擊斃暴徒,可見災後情形已經失控,而台灣卻沒有劫掠的事情發生,這就是我們社會良善的一面。

證嚴法師說:「慈悲,沒有敵人。」希望媒體多多報導這些光明面,教我們寬容、惜福、互助,不要教我們對立、仇恨;也希望媒體應多報導「我們該怎麼做」而非「他們又做錯了什麼」,不要讓整個社會被謾罵的陰影所掩蓋,因為人禍比天災還要可怕。

98.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