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浦彌太郎40歲的嶄新開始
松浦彌太郎:步入40歲後,最好不要說的三句話
言語,就是心態的反映。
share
125622
share
文/松浦彌太郎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把70歲定為人生巔峰,首先必須捨棄會阻礙我們下決心的想法,讓我們從平日會無意間說出口的一些話著手吧。
無傷大雅的言辭,有時候也會在不知不覺間成為侵蝕自我的咒語,在此列出3句我個人覺得不要說出口比較好的話語。
第一句是:「我不做這種事。」
這句話聲明了自己願意做什麼、不願意做什麼,等於是把自己嵌入了固定的框架。正因為滿四十歲,不論是人際關係或工作方面,一路走來已養成了一套應對方式,有著自己的堅持,導致遇到狀況時便容易說出這句話。從今天起,把這句話忘了吧。要是執著於「一路以來的堅持」,未知世界的大門將不會為你開啟。
第二句話是:「抱歉,我不知道。」
不曾接觸的知識、文化或新技術,雖然沒有必要全盤接受所有新事物,在你說出「我不知道」的瞬間,鐵門便拉下,當場斬斷了學習的機會。一旦放棄學習,你便踏入了老化的過程。
第三句話是:「人生就是這麼回事啊。我現在這樣很就滿足了。」
結婚了,孩子也有了,房貸還有多少多少要還;在公司的職位、這輩子所賺得到的錢,就都是那樣了。「已經清楚地看見下半輩子就這樣了,接下來我只要為孩子盤算將來,然後找到一點生活的樂趣就足夠了……」這麼說的人,恐怕早在35歲時便陸續拋下許多事物,懷著半放棄的心態過活;講難聽一點等於是過著自暴自棄的日子,這樣真的太悲哀了。
那麼,你的心態又是什麼呢?請不時做一下自我檢視。
有堅持並不是壞事,重點在於拿捏。一路走來的堅持與開放的心態,能夠兼顧兩者,才是讓你40歲之後的人生發光發熱的祕訣。
不再執著於累積至今的經驗,隨時做好準備接受新的事物,獲得更多的成長、更加耀眼,而這份光芒將在日後成為身邊的人的助力。
這正是我想要的生活方式,因此我總是時時提醒自己,別把這3句話掛在嘴邊。
從「毛蟲」蛻變為「蝴蝶」
請回想20多歲或是剛踏進社會時的自己。
那時的你想必懷抱著比現在要更多的夢想。
那些夢想全消失了嗎?
夢想終究只是夢想嗎?
即便我再三肯定夢想的存在與可實踐性,有些人還是會消極地回應:「那時年輕氣盛,根本不懂現實的殘酷。」一句話就結束了話題。
認為20多歲時的夢想到現在早已蕩然無存的人,恐怕目前的人生過得並不如意,而且對自己還相當失望:「已經40歲了還搞不出個名堂,後半輩子大概也就這樣了吧。」
但如果試著換成另一種思考模式呢?
我們在40歲之前,都是為了變成毛蟲而努力。從蟲卵孵化而出的那一瞬間起,便夢想著「我想成為黃黑條紋相間的毛蟲」、「我想成為非常大隻的毛毛蟲」而尋找著未來的各種可能性。
然後到了40歲的現在,身上的花紋並非憧憬的黃黑條紋相間,而是成了一隻綠色毛蟲,或者夢想沒能成真長成大隻的毛毛蟲,如今只是隻再普通不過的一般毛蟲。沒錯,結果已經出來了,但這不過是「毛蟲時期的結果」。
「在40歲時暫時停下腳步」,就是拋去毛蟲的形體化為蛹。當我們破蛹而出,將以蝴蝶的形體迎向全新的開始。
綠色毛蟲說不定會成為閃耀著寶藍色光澤的美麗蝴蝶,體形嬌小的毛蟲或會化成有著令人眩目的澄澈翅膀的透翅蝶。
這些都是身處蟲卵時期的自己所無法預知、美麗絕倫的蝴蝶。
放棄努力,覺得「已經不可能再有什麼成長」的人,不妨想像一下蛻變狀態。蛻去至今覆在身上的外皮,體形便隨之大上一號;當你一次次脫去外皮,覺得「已經沒皮可脫了」,事實上還存在一層宛如堅硬鎧甲般的外殼。請將這層外殼也蛻去吧,一如蝴蝶破蛹而出,一個全新的自己就這麼誕生了。
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蝴蝶的,但如果你停留在毛蟲階段不願繼續成長,這不是太可惜了嗎?
以毛蟲階段來看,40歲的毛蟲可能已經是大前輩了,但以蝴蝶階段來看卻只是個新生兒。我一直覺得,只要能夠認知到,身為蝴蝶能夠飛舞的世界是如此寬廣,今後人生的可能性將是無限的。
(本文摘錄自松浦彌太郎著,《給40歲的嶄新開始》,麥田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