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7 20:27:21多面向呈現

25招加強「聽力」祕笈

1凝視對方的眼睛

 無論耳朵有無在聽,若溝通時眼睛沒有注視對方,或是閉眼沉思,對方往往有沒被傾聽之感。

 廖國壽舉例,一位CEO某天在員工餐廳時,有員工跟他反應餐廳膳食欠佳,他答應改進;過幾天又碰到那幾位員工,他心下正想:「糟了!完全忘記這回事!」沒想到員工卻喜孜孜說道,「餐廳真的有改善耶!謝謝!」他左思右想,那天唯一做過的事,就是員工說話時,他神情認真的望著對方。

除了凝視對方,其他合於傾聽的姿勢還包括:

2 上半身微向前傾

3 臉部表情有變化

4 面帶笑容

而以下姿勢請注意:

5 不要抖腳:礙眼,讓人無法定下心說話。

6 別將雙臂交叉於胸前:這是拒絕對方的訊息。

7 避免高高在上姿態:如身體向後躺、翹腳等。

8 避免態度散漫:如放空發呆、手撐下巴等。

Ask

 表現出你很有興趣的方法之一,即是不斷提問、不斷開發新話題、延伸主題。

9 不停提問前,先弄清楚目的

 提問一定要有明確的目的。若希望對方吐露真心話,就必須把「深度理解」對方的話當作目的,然後向對方提問,藉此傳遞「共鳴」。

10 從主題周邊發問,逐漸逼近核心

每一個問題不是獨立存在,而是環環相扣,愈問愈深入,最後集中於你所關心的重點。

11 多做「開放式提問」

所謂「開放式提問」,即無法單純以「是」或「不是」回答的問題,如以5W1H(What什麼/When何時/Where哪裡/Why為何/Who誰/How怎麼這樣)開場的提問。多使用開放型提問,有助於話題的持續。

反之,「封閉型提問」就是用「是」或「不是」回答的問題。當我們感情用事時,往往不自覺常用到封閉式提問,如「用這種方法比較有效率吧?」、「這次的失敗應該是因為你準備不夠吧?」但同樣問題若改成:「你覺得怎樣的做法最有效率呢?」、「關於此次失敗,有任何可以列出的原因嗎?」這樣,雙方會比較容易有對話。

12適時示弱

想要聽到真心話,最好自己先吐露真心,例如主動帶到自己的缺點、或困擾,會使對方也卸下心防,願意多說。

Don’t interrupt

13 不要突然打斷談話

不要突然打斷別人談話、不搶話,這是談話重要的禮儀之一,可惜許多人常不自覺犯此錯誤。例如自覺英明的主管,常在部屬報告到一半即忙著下結論;愛子心切的父母,孩子話說到一半就開始訓起話來。

常被打斷談話的人,到後來會習慣性的把嘴閉上,愈加減少發言。

Don’t change the subject

14 不要貿然改變話題

想像你正在跟同事描述自己以完美45度跳入水池的高超泳技……,同事突然冒出一句:「那我們今天中午吃什麼?」或是心不在焉的妻子在飯桌上一邊聽老公說話,一邊忍不住斥責在旁亂動的小孩,這時,你會不會火冒三丈、氣到閉嘴?

Emotion

動用同理心及提升自我EQ的技巧包括:

15 避免說教、講道理

長輩或主管要忍住愛說教的習慣,而「強烈的建議」往往也會被解讀為是「批評」。有時,人們說出他的困擾只是抒發情緒,這時最好先設法理解對方感受、安撫情緒。

16 重新理解負面發言

有時聽到的抱怨只是表象,例如「今天的會議根本是在浪費時間!」首先,要控制自我的情緒,思考:「他這樣說是針對事,不是衝著我而來」,才不會隨之起舞,雙方惡言相向。

接著,你該接著問:「不曉得你是指哪個部份?」、「那你覺得怎麼做比較好?」這樣的同理心,可讓對方明確說出所謂「浪費時間」的理由。

17 用客觀事實與對方溝通

情緒化或主觀意識強烈的字眼,容易引發情緒上的連鎖反應,用平和穩定的聲調及客觀的事實陳述,在處理負面情緒、衝突場面時格外重要。

Response

反應包括回應與回答的方式,它也可以分成封閉型及開放型兩種。

18 避免封閉型反應

當我們正在說很重要的話時,若對方只會回問:「咦,什麼?」或是無精打采的寒暄、曖昧不明的回答、「沒什麼……」、「還好啦……」、「很難說……」,都會令說話的人意興闌珊。

封閉型反應等於暗示說話者「我不想聽」;開放型反應則顯出你對這話題有興趣,也鼓勵對方繼續說下去。第19~23招便是營造開放型反應的方法。

19 善用眼神交流

20 點頭致意

21 抄筆記

22 查清楚對方最常使用的關鍵字句,並且反覆說出

23 不時發出共鳴之語

如「原來如此啊!」、「我也考慮過這件事呢!」、「那種感覺我也曾經有過」等話語。

24 掌握對方話中真意再反應

要小心「努力反應」的結果很可能是「表錯情」,所以回應不只要適時,更要求「正確」。

有個笑話是這樣的。客人把服務生叫來:「這牛排沒辦法用刀切斷耶!(OS:今天牛排太硬了吧!)」結果服務生熱情回應:「那我再幫您換一副刀叉!」這樣的反應就無法順利溝通。

必須將對方立場、現況納入考慮,透過「留意」、「關注」、「思考」,用回話顯示自己的理解,才不會出現「雞同鴨講」的局面,甚至惹惱對方。

25 掌握對方詢問的意圖後,再回答

一般人詢問有5種意圖,我們必須在瞬間判別對方的意圖,才知道如何做出正確的回應。

‧單純要求回答:太太問丈夫:「晚上吃什麼?」老公回一句:「都好。」對方要求單刀直入的答案,卻得到模稜兩可的回答,最後往往掀起戰端。

‧期待、委託、命令:同事問:「有止痛藥嗎?(OS:有的話,可以拿一顆給我嗎?)」你該不會真的回一句:「我有!」然後逕自走開吧?

另外,若上司詢問:「明年度的業務計劃,開始作業了吧?」意思就是「你開始去做吧」的命令,此時若回一句「還沒開始!」就顯得多餘又不「上道」了。

‧勸說等主觀意見:上司問:「讓A當主任沒問題嗎?」表面上是確認的詢問,但有可能是「我認為放棄A比較好吧!」的忠告。

‧批評:「為什麼做出這種事呢?」、「工作中,你在吃什麼啊?」這類問句背後是為了阻止你再做同樣的事,若你真的回答主管一句:「在吃鹽酥雞。」他可能會氣到腦充血。

‧確認:「修改報價的事,你告知客戶了嗎?」這類問句簡短以「是」回答便可,若答案為「不是」,最好追加一個簡短的正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