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03 11:11:53伊柴

狂極(N+5)

舞台說明:舞台的後方有一道和式拉門狀的簾子,像是一道出入口,也像是一幅裝飾性的畫,整個舞台像是在一個頗為正式的排練場上。籠罩著一股沉靜純潔的氣氛。舞台的前方佈置了一些樂器。

人物:
A:樂團的首席鼓手,在訓練的過程中遭遇瓶頸,好像失去了一些什麼,想要重新尋回。
F:樂團的首席鼓手,另一名。
C:樂團的首席鼓手,未來的。
口簧人:一個彈奏口簧的人,穿著拉遢但有趣味。彷彿一個全知者。
A腦中混亂的思緒:由五名穿不同顏色、戴七彩面具的人扮演。
B、D、E:樂團團員。

Q:寫這個故事的人,不敢說自己是什麼劇作家,看到「專職寫作」這樣的字眼,會全身起雞皮疙瘩。



第0場 這些事情的開始
□(偏偏不用三角形)Q穿著不搭配的不鞋跟短褲,拿著幾張紙走出來。

Q1:有的時候我懷疑,寫一些沒有人想看的東西是為了什麼。說這些沒人聽得懂的話,自以為高明的文字遊戲。難道這樣就叫做創作?
Q2:(換了口氣說話,假裝自己是另一個人)我不好意思說,那是...創作。我只是習慣自言自語。
Q1:不要假裝這是一種堅持。也不要說這是理想。那是狗屁一通。
Q2:我有很想去做的事。
Q1:你這個偽浪漫主義者。
Q2:就是寫寫東西,按照別人希望的去寫,保留一點自己的想法。在不能變動的規則裡面,穿插一些變化。有些乾癟、通俗的橋段。
Q1:去你的文藝青年。
Q2:不然怎麼辦?我不想要只是這樣,人都要有夢想呀。不是說,「人因為夢想而偉大」。
Q1:去吃大便啦。莎士比亞也只是為了賣錢而已。不要放高調。你只是想逃避而已。你不想面對現實的壓力。誰不是放棄了一些天花亂墜的夢,勉強著過日子。不要用這種藉口,以為自己比較偉大。
Q2:可是,已經要開始了。

◇燈暗。Q扮演以下角色。念白。


第一場 失序的重返

△燈暗。
△燈亮的時候,舞台十分明亮,每個角落都毫無掩飾地展露,包括A和他前方的節拍器。A背著大鼓在胸前,獨自站在舞台最前端,蓄勢待發。
A:(像在對著舞台前方的某人說話)要開始了嗎?要開始了。
△A調整節拍器,整了整姿勢就準備開始打擊,規律而節制的節奏,沒有情緒起伏,就像正在進行一種基礎訓練。
△在A打擊時,「腦中混亂的思緒」紛紛從簾後竄出,五名戴著面具的人以迅速但輕盈的步伐,迷走穿梭擺放的樂器之間,敲打擺放在舞台上的樂器,一個個單音發出斷斷續續的節奏、聲響。
△節拍器持續著,A看似跟著節拍器,卻已隱隱約約受到腦中思緒的干擾,不時出現不合節拍的變奏,忽快忽慢,忽高忽低。
△「混亂的思緒」所敲打的節奏逐漸地固定,A無法克制地跟著那段節奏發展成合奏。此時節拍器的聲音已經停止。
△A發現自己失去控制,並不在自己原有的節奏裡面,所以他大喝一聲。一切靜止。「腦中混亂的思緒」退回簾後。
△A重新演奏大鼓,這一次沒有節拍器的聲音,仍然是規律的節奏,但是可以感覺到節奏裡有一些情緒,有一些情感激昂著。A好像找回了,一些感動。
△A邊敲打著邊走離排練場。


第二場 變奏曲的逸出

△團員陸陸續續進入排練場準備排練,在架好的樂器旁簡易地暖身就緒。眾人開始演奏,節奏優美而溫柔。節奏開始了以後,C也開始敲打,但是卻始終跟不上節奏。
△眾人合奏,節奏優美而溫柔,C卻受到眾人節奏的影響而找不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越是想跟上別人的節奏,越失去自己的主軸。C是一個適合獨奏的樂手,但是此時他感到有點慌張,企圖跟上節奏,始終找不到主要節奏。
△眾人合奏。氣氛匆忙。


第三場 遇見節奏

△匆忙的氣氛中,節奏顯得紊亂,如同一些變奏曲,混亂中顯出一些不協調的韻律感。
△A邊敲打著非洲鼓邊回到排練場,節奏裡帶著嘗試的感覺,幾個高音階給人一種新鮮的味道,非洲鼓的節奏逐漸地加快,彷彿帶來熱帶低旋的風。
△排練場裡原有的節奏因此而有所變化,受到影響而極度熱烈地合奏著。
△幾個人身體感受到熱烈異常的節奏,肢體隨著節奏自然起舞。在舞蹈中發現體內蘊藏的節奏、能量。
△氣氛歡樂。熱烈。充滿力量。


第四場 創造節奏

△眾人在非洲舞中的歡樂中發現隱藏在身體內的節奏,那是大自然間,自由奔放卻不狂妄的生命節奏。眾人拍打著身體,創造自我的節奏。
△此時節奏像一陣草原裡忽地吹起的狂風。強而有力,且痛快。


第五場 時間的通道

△眾人隨著這陣狂風,舞蹈成圓,向右旋轉的圓,隨著赤道恆風旋轉的圓,沿著地球軌道旋轉的圓。開始的地方也就是結束的地方的圓。
△正當眾人沉浸在節奏中,口簧人悄悄地從眾人後方推上一口大箱子。沒有人發現他的出現。他又悄悄地隱沒。
△F突然發現箱子的存在。
F:那是什麼?
E:是個箱子。
C:箱子裡有什麼?
D:打開看看就知道了。
A:不能開。
B:為什麼?
A:打開了就無法恢復原來的樣子。
E:原來的樣子是什麼樣子?
A:你看哪,方方正正的大箱子,端莊安靜的鎖上。現在多麼美好呀。(敲敲箱子)連聲音都好聽。(輕輕用手敲著節奏)
D:我還是想打開它。
A:不行,為什麼一定要打開?打開了,一切就會改變,無法停止。
F:為了藝術,這一點犧牲是必要的。(轉頭問其他人)要開始了嗎?
眾:要開始了。
△F緩緩打開箱子。箱子裡彷彿有另一個世界,似乎有風傳來,也許是草原上的昆蟲集體輕踏而過。F朝裡頭探索著,竟拿出一把澳洲吹管,他奮力一吹,像是吹來另一個世界的消息。F放下吹管,如同忽然領悟了一樣。
F:這不是一個箱子。
D:這是什麼?
F:這是一個通道。
B:通往哪裡?
F:通往你想回到的過去。
D:過去?
A:也就是現在正在過去的。
B:現在?
F:或者說是回憶。美好溫暖的回憶。每一個曾經存在的現在。
A:過去的現在。悲傷而快速消逝的。現在的過去。過度美化而泛起毛邊的回憶。開始的是已經結束的。
E:可是,這只是一個箱子。(試著敲打,想證明它確實是一個箱子)
F:不是,你聽。(吹奏著吹管)
△眾人聆聽並圍繞F,旋轉他,聲音彷彿在眾人的體內傳遞穿梭著。眾人放下F以後,也一一上前探索著箱子,各自發現自己的樂器,吹奏。
△每個人所演奏的,都是一段回憶,一些快樂的回憶,一些悲傷的回憶,一些痛快高喊的時候,一些大罵出聲的憤恨。這些節奏,彼此呼應著,彼此錯落地出現。


第六場 節奏出現的理由

△口簧人彈奏著口簧出現,一種穩定而沉靜的節奏,就像在耳邊低語,觸探內心深處。起初隱隱約約,然而當其他樂器逐漸退去的時候,口簧的力量逐漸顯明。
△隨著口簧聲音的顯明,眾人逐漸將樂器放下,彷彿聆聽一種內心的對談。
△A走向前,像在對某人說話。
A:所以,你有沒有聽過那種聲音?
B:什麼聲音?
A:一種節奏,或者一種心跳!像潮汐,跟著月亮固定拍打岸邊的聲音。持續不斷的想念。
B: 你是說,嘩啦嘩啦的海浪聲?
A:不是,我是說一種節奏,一種心跳,非常若即若離。在第三拍末端與第八拍落下之間,閃現的人影,一個長頭髮的女孩。
C:是不是「滴‧答‧滴‧答‧滴‧答」,精準的演奏,在該開始的地方開始,該停的時候停。
A:不是,我是說一種節奏,一種心跳。在看不見圍牆的操場,陽光很熱烈,甚至沒有風,有一顆足球無聲無息的滾過,孩子的嬉鬧聲在很遠很遠的地方。一隻輕輕牽著你的手。非常若即若離。
D:這只是一場設計十分精巧的遊戲,每個人都該說出自己的關鍵語。
A:不是,是一種節奏,或者一種心跳。是積極開始或者不斷結束的過程。捕捉聲音的輕盈,遺落的生命片段。我應該對她唱出那首歌的。
E:你必須坦白承認,那只是可有可無的存在。
△眾人退,只留A在台上自言自語。
A:關於你提出的我無法否認,我尋找不到瘋狂收集的理由,或者藉口。我必須坦承,這只是過度美化的收集癖,也許是一種慾望。或許如你所言的,我應該和「它」保持在若即若離的關係,把腦海裡時常會浮現的那種聲音,那種回憶,過去的就留在過去。(說完聽見阿爾巴尼亞琴的聲音進,A離開排練場)


第七場 阿爾巴尼亞琴的記憶

△上一場的結尾處,阿爾巴尼亞琴的聲音進。
F:
我第一次見到她,是在一個星期二的下午。炙熱的陽光在室內蒸騰,甚至沒有風。空氣喧嘩,佈滿桌椅刺耳的拉扯聲,輕快尖銳的運動鞋摩擦聲,大家若即若離地貼近、擁擠。
她走進來的時候正好有風,空氣喧嘩。喧嘩,然而輕盈懸浮。
只聽見我的心跳聲。
只聽見我的心跳聲。


第八場 非常節奏
△是心跳的狂熱瞬間,才使我們聽見,鼓譟異常,非常節奏。



第結束場 0
(要結束了嗎?)
(要開始了。)
(準備好了嗎?)
(一直都是)
(要開始了嗎?)
(已經結束了。)
鄰居某試圖再解釋 2006-06-04 11:22:44

看初稿N的時候,覺得第七場很ok,但在N+5,卻覺得可以再壯大一些;我剛又把兩篇看了看,覺得因為N+5的前面更明白/豐富了(此處明白為讚美之意),所以第七場好像相對變小了些.好像是這樣吧,我試圖對自己的感覺解釋了一下.

鄰居某 2006-06-04 11:17:33

喃喃1:初稿(N+5)我十分喜歡,讀得很過癮,跟隨你的文字一路讀下來,腦海中的畫面比較清晰了.

喃喃2:第七場好像弱了點?我喜歡這裡獨白的感覺,但覺得不夠清楚;或者,多一些敘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