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4-12 19:35:03稚希
世紀末少年愛讀本4
如吳繼文指出,晚清風月小說的改寫,其實前有來者。張愛玲就曾把吳語小說《海上花列傳》翻成國語版的《海上花》。《海上花列傳》本身已是精緻的作品,張所作的,不過踵事增華而已。除了題材外,我不覺得《品花寶鑑》是部出色的小說,因此以為吳繼文改寫的壓力要大得多。平心而論,吳的文筆細膩、考證詳實,但在敘事言情的方法上,多少嫌呆板些。他有意在單雙章節經營不同敘述聲音,卻不能有效區隔睹物觀人的角度。凡此都是基本功夫不足之處。小說最後一反陳森原作大團圓的公式.而以繁華褪盡、情愛成空作結,顯然是回到曹雪芹的路數。《世紀末少年愛讀本》是吳繼文初試啼聲之作。選擇這一寫作姿態,懺情傷逝的感觸,想來深在其中。而他沉思緣與孽後的空寂,其極致處,是把小說也當作是一種方便法門,一種訴說色相無常的「讀本」。出入風月鑑、懺悔錄與弘法書間,吳繼文的小說堪稱別具一格,未來的作品值得拭目以待。
後記
.吳繼文
大學三年級在文學史的課上第一次知道《品花寶鑑》這本書,不久在報上看到一家「天一」出版社的出書廣告,他們剛印行了一批市面上罕見的古典小說,包括《海上花列傳》、《品花寶鑑》、《龍圖公案》、《隋煬帝豔史》、《後西遊記》、《紅樓夢補》等,於是照著廣告上的地址,記得是在羅斯福路或師大路的巷子裡,直接到出版社買了幾種,從而見識到《海上花列傳》和《品花寶鑑》這兩部奇書。《海上花列傳》後來有張愛玲先生將它的上海語體改寫成普通白話,在台灣由皇冠出版社印行流傳,但《品花寶鑑》卻一直不見有人加以彰顯。我想一方面論者認為它師法《紅樓夢》,已經少了點原創性,而陳森筆下功力卻又還不能及曹雪芹;另一方面,它從頭到尾描寫男性之間的情誼,一般論者也實在很不方便肯定它的成就。
我想以陳森的時代背景而言,他的《品花寶鑑》已經盡了一部小說的能事,縱然它有很多顯而易見的缺點,但還是可以讓不太挑剔而且有十足耐性的讀者獲得許多閱讀上的樂趣。至於對細心而喜歡辯證的讀者,則《品花寶鑑》更是提供了一個有趣的文本,可以在其中充分地挖掘男性性取向中所含藏的複雜、詭譎甚至荒謬的諸面向,以及顛覆的可能。這一點本書附錄的王德威先生大文有更為詳盡而且犀利的闡發。
然而我以《品花寶鑑》為藍本寫《世紀末少年愛讀本》,重點並不是放在各種可能的男性情誼的展示與辯證,因為即使在這方面雖然自認還有一點想法,但也只是些無甚新意的想法而已,如果拿來作為寫作這部小說的主要意旨,衡諸我自己堪稱稚嫩的小說創作能力,大概會落個無趣收場。
《品花寶鑑》提供了一個瑰麗的畫面,以及一個空洞的時代背景,這是我拿來據以寫《世紀末少年愛讀本》的初衷。在那樣一個七彩斑斕的繪卷上,彷彿閱讀「清明上河圖」一樣,你看到想像的豪奢宮殿、精緻花園,嘉年華會般鼎盛的市容、摩肩接踵的人群,田園牧歌風的郊區則是屋宇儼然、男耕女織,好一個太平盛世、和諧而充滿秩序的理想圖像,每一個人都有適當的位置,做著應做的事,也有相稱的外表和毫無懷疑——融合了天真、樂觀、無懼——的容顏,好像,他們未必都有幸福的過去,但從此刻起,他們理所當然地都會走向美滿的結局。即使這一切都是真的,可是我總有強烈的不安,就像走進大型遊樂場或超級百貨商場所見一樣,因為所有的人最後總要從那裡走出去,回到各自的現實人生,成為瑰麗畫面的一塊小小補綴,空洞時代的回聲。
我想同他們對話,一如和我的恐懼對話。
真正的歷史並沒有主流、非主流或逆流之分,所謂歷史只是集體想像,或者說錯覺的產物。我們看不清楚過去,一如我們未能掌握現在。絕大多數所謂英雄豪傑,其實就等於今天充斥我們周遭的媒體寵兒,他們不過比大部分人更善於操縱史家的筆,以及人心的黑暗面,他們的功業就是欺瞞、血食、豪賭、翻雲覆雨並且巧妙地混淆視聽,如此而已。歷代的史家總是不厭其煩地告訴我們,只有這些英雄豪傑的存在才是真的,只有他們所想、所做才是有意義的。我們,以及這個世界上所曾生存過的絕大部分人類,因此先驗地被取消了存在的可能,因為我們這些造物的棄兒,無論如何都沒辦法改變任何事情,無法決定它發生或是不發生。看看四周,看看這世界,再勇敢地看看自己吧。你能接受你根本不存在的事實嗎?
也許真正的事實反而是,歷史已經崩毀,而時間在很早以前就不存在了。
這才是真正的恐怖。
後記
.吳繼文
大學三年級在文學史的課上第一次知道《品花寶鑑》這本書,不久在報上看到一家「天一」出版社的出書廣告,他們剛印行了一批市面上罕見的古典小說,包括《海上花列傳》、《品花寶鑑》、《龍圖公案》、《隋煬帝豔史》、《後西遊記》、《紅樓夢補》等,於是照著廣告上的地址,記得是在羅斯福路或師大路的巷子裡,直接到出版社買了幾種,從而見識到《海上花列傳》和《品花寶鑑》這兩部奇書。《海上花列傳》後來有張愛玲先生將它的上海語體改寫成普通白話,在台灣由皇冠出版社印行流傳,但《品花寶鑑》卻一直不見有人加以彰顯。我想一方面論者認為它師法《紅樓夢》,已經少了點原創性,而陳森筆下功力卻又還不能及曹雪芹;另一方面,它從頭到尾描寫男性之間的情誼,一般論者也實在很不方便肯定它的成就。
我想以陳森的時代背景而言,他的《品花寶鑑》已經盡了一部小說的能事,縱然它有很多顯而易見的缺點,但還是可以讓不太挑剔而且有十足耐性的讀者獲得許多閱讀上的樂趣。至於對細心而喜歡辯證的讀者,則《品花寶鑑》更是提供了一個有趣的文本,可以在其中充分地挖掘男性性取向中所含藏的複雜、詭譎甚至荒謬的諸面向,以及顛覆的可能。這一點本書附錄的王德威先生大文有更為詳盡而且犀利的闡發。
然而我以《品花寶鑑》為藍本寫《世紀末少年愛讀本》,重點並不是放在各種可能的男性情誼的展示與辯證,因為即使在這方面雖然自認還有一點想法,但也只是些無甚新意的想法而已,如果拿來作為寫作這部小說的主要意旨,衡諸我自己堪稱稚嫩的小說創作能力,大概會落個無趣收場。
《品花寶鑑》提供了一個瑰麗的畫面,以及一個空洞的時代背景,這是我拿來據以寫《世紀末少年愛讀本》的初衷。在那樣一個七彩斑斕的繪卷上,彷彿閱讀「清明上河圖」一樣,你看到想像的豪奢宮殿、精緻花園,嘉年華會般鼎盛的市容、摩肩接踵的人群,田園牧歌風的郊區則是屋宇儼然、男耕女織,好一個太平盛世、和諧而充滿秩序的理想圖像,每一個人都有適當的位置,做著應做的事,也有相稱的外表和毫無懷疑——融合了天真、樂觀、無懼——的容顏,好像,他們未必都有幸福的過去,但從此刻起,他們理所當然地都會走向美滿的結局。即使這一切都是真的,可是我總有強烈的不安,就像走進大型遊樂場或超級百貨商場所見一樣,因為所有的人最後總要從那裡走出去,回到各自的現實人生,成為瑰麗畫面的一塊小小補綴,空洞時代的回聲。
我想同他們對話,一如和我的恐懼對話。
真正的歷史並沒有主流、非主流或逆流之分,所謂歷史只是集體想像,或者說錯覺的產物。我們看不清楚過去,一如我們未能掌握現在。絕大多數所謂英雄豪傑,其實就等於今天充斥我們周遭的媒體寵兒,他們不過比大部分人更善於操縱史家的筆,以及人心的黑暗面,他們的功業就是欺瞞、血食、豪賭、翻雲覆雨並且巧妙地混淆視聽,如此而已。歷代的史家總是不厭其煩地告訴我們,只有這些英雄豪傑的存在才是真的,只有他們所想、所做才是有意義的。我們,以及這個世界上所曾生存過的絕大部分人類,因此先驗地被取消了存在的可能,因為我們這些造物的棄兒,無論如何都沒辦法改變任何事情,無法決定它發生或是不發生。看看四周,看看這世界,再勇敢地看看自己吧。你能接受你根本不存在的事實嗎?
也許真正的事實反而是,歷史已經崩毀,而時間在很早以前就不存在了。
這才是真正的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