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4-12 19:32:06稚希
世紀末少年愛讀本1
▼王德威序
從《品花寶鑑》到《世紀末少年愛讀本》
.王德威
1
隨著情欲論述的不斷開展,這幾年以同志愛(或同性戀)為題材的小說,頗有方興未艾之勢。相對於五四以來「感時憂國」的文學主流,這股同志小說的新潮,還真引人側目。但只要我們把眼光放大,看看傳統說部的流變,就可發現同志愛非自今始,同志文學也並不完全是新鮮事兒。從事性別研究的學者在吸收舶來的「酷兒」理論(Queer)之餘,不妨參考明清述作的實例,應可更增加議論的深度。
本文所要介紹的《品花寶鑑》,就是一部很具爭議性的作品。這本小說出現於 19 世紀中葉(1849),作者是落魄名士陳森(1805?~1870?)。小說描寫彼時官紳名士與梨園童伶的浪漫關係,而以兩對「才子佳人」——梅子玉與杜琴言、田春航與蘇蕙芳——為這樣一種關係的表率。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以《品花寶鑑》為清末「狹邪小說」的始作俑者。對魯迅及同輩學者而言,《品花寶鑑》寫歡場如情場,假男伶為女色,其頹靡押弄處,不言可喻。而小說一味模仿傳統異性戀詩文詞章的模式,尤予人東施效聾之感。五四以來《品花寶鑑》屢受批評,也就想當然耳了。
但是風水輪流轉。配合世紀末的性別/情欲論述,我們可以重估《品花寶鑑》的文學史意義。這本小說共六十章,主要人物數十人:以體制論,是晚清頗具規模的長篇。兩對主角中,梅子「玉」與杜琴「言」諧「寓言」二字,當是出自陳森的理想虛構,而田春航與蘇蕙芳則是影射後來做到兩湖總督的畢沅,及其終身知己李桂官。這兩對佳偶有情有義,正是陳森所謂的「知情守禮」、「潔身自愛」。杜與蘇雖出身娼優,但一旦愛將起來,可真是三貞九烈。事實上他們與二位恩客的關係,基本上是柏拉圖式的。「好色不淫」是受到最高點的表現。小說中,他們歷盡艱辛,矢志不移,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卻是等到愛人們先娶了老婆之後。
對如此的情節安排,這一代同志文學的作者或讀者大概要皺緊眉頭了。陳森遊走於情欲、倫理、法律和文學的規範間,力圖寫出個面面俱到的同志小說。或許正因為他努力過當而又缺乏自覺,《品花寶鑑》反成了個面面俱「倒」的文學雜耍。但「倒」有「倒」的威力:壞小說反而更能凸顯一個時代文學場域中各種話語的尖銳角力。魯迅那輩的讀者雖自命開明,但卻有太多(新的)原道包袱。《品花寶鑑》固然有美學上的缺點,但小說描摹「性」趣與「性」別的越界、舞台與人生的錯亂、法律與情欲的媾和,才是他們撻之伐之的真正原因吧?
小說基本承襲了中國情色文學中三個方向。在人物造形上,它根值於理想化的才子與娼優的愛情故事(如《李娃傳》;在修辭及敘述方面,它延續了自李商隱、杜牧、《西廂記》、《牡丹亭》以迄《紅樓夢》的感傷艷情傳統;而在情節鋪陳上,它不啻是才子佳人小說的最佳謔仿。在陳森手裡,這三個方向表面相互借鏡,骨子裡卻產生劇烈位移。他筆下才子佳人都是逢場作戲的戲子嫖客,而更可注意的是,他們一幕幕假鳳虛凰的好戲,來自於同性戀攫取、抄襲異性戀的資源。這使傳統情色文學面臨重新盤整的必要。
從《品花寶鑑》到《世紀末少年愛讀本》
.王德威
1
隨著情欲論述的不斷開展,這幾年以同志愛(或同性戀)為題材的小說,頗有方興未艾之勢。相對於五四以來「感時憂國」的文學主流,這股同志小說的新潮,還真引人側目。但只要我們把眼光放大,看看傳統說部的流變,就可發現同志愛非自今始,同志文學也並不完全是新鮮事兒。從事性別研究的學者在吸收舶來的「酷兒」理論(Queer)之餘,不妨參考明清述作的實例,應可更增加議論的深度。
本文所要介紹的《品花寶鑑》,就是一部很具爭議性的作品。這本小說出現於 19 世紀中葉(1849),作者是落魄名士陳森(1805?~1870?)。小說描寫彼時官紳名士與梨園童伶的浪漫關係,而以兩對「才子佳人」——梅子玉與杜琴言、田春航與蘇蕙芳——為這樣一種關係的表率。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以《品花寶鑑》為清末「狹邪小說」的始作俑者。對魯迅及同輩學者而言,《品花寶鑑》寫歡場如情場,假男伶為女色,其頹靡押弄處,不言可喻。而小說一味模仿傳統異性戀詩文詞章的模式,尤予人東施效聾之感。五四以來《品花寶鑑》屢受批評,也就想當然耳了。
但是風水輪流轉。配合世紀末的性別/情欲論述,我們可以重估《品花寶鑑》的文學史意義。這本小說共六十章,主要人物數十人:以體制論,是晚清頗具規模的長篇。兩對主角中,梅子「玉」與杜琴「言」諧「寓言」二字,當是出自陳森的理想虛構,而田春航與蘇蕙芳則是影射後來做到兩湖總督的畢沅,及其終身知己李桂官。這兩對佳偶有情有義,正是陳森所謂的「知情守禮」、「潔身自愛」。杜與蘇雖出身娼優,但一旦愛將起來,可真是三貞九烈。事實上他們與二位恩客的關係,基本上是柏拉圖式的。「好色不淫」是受到最高點的表現。小說中,他們歷盡艱辛,矢志不移,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卻是等到愛人們先娶了老婆之後。
對如此的情節安排,這一代同志文學的作者或讀者大概要皺緊眉頭了。陳森遊走於情欲、倫理、法律和文學的規範間,力圖寫出個面面俱到的同志小說。或許正因為他努力過當而又缺乏自覺,《品花寶鑑》反成了個面面俱「倒」的文學雜耍。但「倒」有「倒」的威力:壞小說反而更能凸顯一個時代文學場域中各種話語的尖銳角力。魯迅那輩的讀者雖自命開明,但卻有太多(新的)原道包袱。《品花寶鑑》固然有美學上的缺點,但小說描摹「性」趣與「性」別的越界、舞台與人生的錯亂、法律與情欲的媾和,才是他們撻之伐之的真正原因吧?
小說基本承襲了中國情色文學中三個方向。在人物造形上,它根值於理想化的才子與娼優的愛情故事(如《李娃傳》;在修辭及敘述方面,它延續了自李商隱、杜牧、《西廂記》、《牡丹亭》以迄《紅樓夢》的感傷艷情傳統;而在情節鋪陳上,它不啻是才子佳人小說的最佳謔仿。在陳森手裡,這三個方向表面相互借鏡,骨子裡卻產生劇烈位移。他筆下才子佳人都是逢場作戲的戲子嫖客,而更可注意的是,他們一幕幕假鳳虛凰的好戲,來自於同性戀攫取、抄襲異性戀的資源。這使傳統情色文學面臨重新盤整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