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05 12:12:28樂水

爭執的幸福--信息控制的思考



  讀書上的一篇文章最近引起的關注似乎頗多,先有朋友向我提及,後有愛瑪在斷章寫義專欄裡引用並評論。

  友人向我解釋說,文章作者的觀點大致是指出網上購物表如何隨著購物者的喜好而改變,最終使消費者沉醉於某一特定的範圍,對其他越發陌生,不聞不問。當然,消費品的審美化使消費者鎖定某種特定的風格,但並不意味著他們並不會改變自己的偏好。

  從幾十年前的大規模生產到現在的靈活性生產,商品的重心一步一步從功能走向了審美。看似各異的商品,本質上是否如出一轍?這是阿多諾的問題,在此從略。反觀該文作者似乎在風格的層面上將風格各異的商品區分開來,而非在商品的層面上,將千奇百怪的商品視為本質上千篇一律的「商品」和「潮流」。

  由此,有不同風格或者消費習慣的群體之間是否會出現矛盾?我並不肯定。因為,個人的偏好經常變化,例如追求時尚的年輕人就經常說要「改變造型」,而且這種事情經常發生在他們發現自己與別人無甚差異的時候。一旦大部分人染髮,就有少部分人為了讓自己突出而選擇原來的烏髮──可見類似的風格也會減少認同感。

  網上商店是否愚蠢到只列出消費者一直喜歡的東西?追求時尚的態度加快了偏好的變化──厭倦的感覺太容易出現,以致於一個星期前還喜歡的東西,今天看起上來已經令人噁心。在偏好變化如此之快的社會中,不斷地加入與別不同的東西才可能吸引人。

  另外,我感到困惑的是,是否存在著一直加強的偏好,以致於與別的群體發生衝突?球迷經常在球場上打架,可是並不意味著杰倫迷和吉吉迷會互毆,因為喜歡杰倫的並不一定要排斥吉吉。歸根究底,問題在於某些人的偏好具有排斥性。這種人喜歡紅魔的時候就要罵熱刺,喜歡熱刺的時候就要罵紅魔。

  文章作者似乎是想要局限互聯網之信息量,以避免口味迥異的群體發生衝突。他也許想暗喻政治觀念間的衝突,但在我看來,能夠有小小的爭執比新聞檢查下的普遍沉默幸福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