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1-23 17:33:17eveno

《浮華新世界》(Vanity Fair)

這是一部色彩繽紛的電影,19世紀的日不落國,強盛的美麗都在這濃艷的背景裡展現。或許小說更加完整地描繪了女主角貝姬(Becky Sharp,Reese Witherspoon飾)吧,我沒看過原著,不好妄下斷語;電影的時間雖太短,很難盡情而深切地讓我見著貝姬完整的形貌,但好歹也因而對她滋生了幾分喜愛。

貝姬出身非富亦非貴,但她仍然一心向上,盼望脫離窮困的生活。貝姬美麗而理智。小時的她,即使不捨母親的畫作離開自己身邊,但在現實的考慮下,她還能鎮靜地講價;長大的她,對於學院裡的惡勢力忍氣吞聲,但在離開的時候,就算有好友愛蜜莉雅(Amelia Sedley,Romola Garai飾)的勸告,亦不忘向欺負她的人狠狠回擊:「Revenge may be wicked, but it’s perfectly natural.」

貝姬到了家境尚可的爵士彼得‧考利家(Sir Pitt Crawley,Bob Hoskins飾)擔任家教,雖然擄獲了這一家人的歡心,但當Crawley家族另一個富裕而獨身的親戚瑪蒂達(Miss Matilda Crawley,Eileen Atkins飾)邀請她到倫敦時,她毫不考慮地就答應了。

正當貝姬追求財富與身分的同時,她卻愛上了Crawley家族的羅頓(Rawdon Crawley,James Purefoy飾),羅頓是個愛冒險的賭徒,也不是富裕的貴族,貝姬卻義無反顧。

拿破崙在歐洲開啟了戰爭,羅頓與愛蜜莉雅的新婚丈夫喬治(George Osborne,Jonathan Rhys Meyers飾)也被徵召至前線作戰。英軍節節敗退,貝姬雖然有機會撤退到較安全的地方,但為了好友愛蜜莉雅,她決定留在原地。

傷心欲絕的愛蜜莉雅,指責貝姬在出戰的前一晚與喬治共舞,貝姬卻不辯駁,只顧著安頓懷孕的好友。貝姬或許是趨炎附勢的,但她仍不吝於奉獻真摯的友誼,在戰亂之中,貝姬是愛蜜莉雅堅強的後盾,也是她值得信任的好友。

這一戰,羅頓僥倖生還,但喬治卻不幸戰死。迎回羅頓,貝姬十分歡欣,兩人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但戰後的困頓,卻讓一家三口的生活面臨考驗。與平民女子結婚的決定,讓羅頓無法繼承瑪蒂達的遺產,但羅頓並不懊悔,他只是心疼孩子與貝姬受苦。

長袖善舞的貝姬,此時認識了史戴尼侯爵(The Marquess of Steyne,Gabriel Byrne飾),她需要錢,而他渴望她的身體。就在這曖昧不明的當口,羅頓發現了他的垂涎、她的猶豫,憤而離去。

我在想,對愛情的忠貞,是不是一種美德?應該是吧,所以很多人做不到,所以不必然被遵守。如果是美德,那又是不是,每個人的血液裡,早已注定了答案?貝姬沒有拒絕史戴尼侯爵的鉅款,她還在掙扎嗎?還是早已在等待獻身的那一刻?對貝姬來說,對羅頓的愛不必然伴隨著忠貞,但就像她吶喊著的:「我用我的方式愛著你呀!」只是,羅頓無法接受。

喬治死後,愛蜜莉雅拒絕威廉(William Dobbin,Rhys Ifans飾)的追求。愛蜜莉雅不知道,其實喬治根本不愛她,他只是因為不想迎娶被長輩安排的對象才決定跟她在一起,婚後更是不改花心本色,甚至曾向貝姬示好。眼見兩個互有情意的人,卻因為欺騙而受阻礙,貝姬這才對愛蜜莉雅說出真相,讓愛蜜莉雅卸下心防,真心接受了威廉。

羅頓走出了貝姬的生命,孩子也被Crawley家族帶走,她最後流落到了德國,在賭場裡工作。一直仰慕著貝姬的喬瑟夫(Joseph Sedley,Tony Maudsley飾),到德國尋找貝姬,後來更帶著她到印度,開展另一段新生活。

這部片子,雖然觸及了親情、愛情、友情、名利,但可惜的是,沒有給我很深刻的感動,也許是枝枝雜雜的東西太多,焦點難以專注。看著貝姬送兒子去住校的時候,真覺得她是個自私的媽媽,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是個令我欣賞的自我女人。就算有了孩子,也不該是女人生活的全部,自我的價值,不該只建立在下一代身上,而應該有自己的想法與實踐。

最愛的是名利,沒有什麼值得非難的,只要確定這是自己追求的就行。貝姬失去了羅頓,沒有一蹶不振,她還是神采奕奕,想要的就去爭取、去感受;她很早就知道,人生路是孤獨的,沒有人可以由始至終,與她一起分享所有,也沒有什麼,可以緊緊地擁在懷裡。

或許,得閒的時候,會把原著小說找來看看吧。書裡的貝姬,應該比電影裡的要立體深刻許多。


《浮華新世界》中文官網
http://www.pandasia.com.tw/vanityfair/

圖片來源:《浮華新世界》英文官網
http://www.vanityfairmovi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