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06-30 07:51:46stone

孩子、外傭與我

身為職業婦女,孩子的帶養問題總是做媽媽的心上一大難題。有位朋友對於台灣日益普遍的「外籍褓母」現象十分憂心,她自己所選擇及推薦的方式則是托兒所。雖然每個人對於自己基於不同環境所做的不同選擇,各有自己的堅持,我與她也曾有過相持不下的論辯;不過時光推移,心地柔軟度也有所不同,這次再度與她談到這個問題時,我已經只想靜靜回想這幾個月來我家育兒生活的輪廓。


--------------

我只想講講我這七個半月來的個人體驗。

妳所提到的那些場景:公園裏和校門口的外傭潮,我這半年來沒少見過。我也覺得不自在。當我領著我家阿娣和小寶一同逛到公園,那個本來只有我和我兒子一起去的公園,我發現她好像比我還自在,因為有時候公園裏她的同胞好像比我的同胞還多。

但這不是重點,因為大多數時間我都會遇到自己同胞:阿公阿媽,年輕媽媽,年輕爸爸,幼稚園老師帶整班孩子,都有;自在不自在,我覺得關鍵是「外傭有沒有這麼一個空間,能夠帶著孩子出來走走」。他們也是人,也需要戶外活動,透口氣,帶著孩子玩,放鬆身心,健康呼吸,與人交談,而且還一面完成他的工作:照顧小孩。

我寧願從這個角度來看這些「外籍褓母」。我寧願先信任他們也同樣在認真做自己的工作,因此他們的教養也是有一定價值的。

他們的確在用他們的母語交談,也的確已經開始造成我兒子的語言混淆,這是我可以觀察到的;所以我必須用我這份量小小的「媽媽大腦」來苦思如何改變我自己不愛說話的習慣,在家中創造一個更為強勢的中文環境。

阿娣的確沒有辦法像我一樣三不五時研究些教養書籍或理論,也沒辦法妥善地與我用語言溝通教養觀念與方法,她只能按她的經驗來辦、我也只能從旁觀察她的方式,並偶爾示範一下我所期望的操作方式給她看,讓她follow。

我知道我有很多不足之處,因為我本來就不屬於積極或執著份子,人生最高指導原則就是隨緣。這也只是專屬我與我家的經驗罷了。

當然也有忐忑,也會突發白日惡夢,擔心兒子不會講話、被嬌寵縱容過度、等等之類;不過既然我是那種對於外籍褓母的潛在缺點具有awareness的人,當然也會有我逐漸發展出來的應對方法嘛。

小寶三到五個月那段時間是交給本地褓母帶白天,那兩個月我還蠻正常的會每天進公司做事。但自從阿娣來到以後,我在家工作的時間越來越多,原因無他,一來兒子每天在家不必送出去,我哪還捨得每天棄他而去。二來放心不下,割捨不了,老想就近觀察注意他與阿娣的互動。聽起來不錯吧!好像可以做個「半全職媽媽」,想必會令一些人在辦公室、心卻掛在寶寶身上的母親們姐妹覺得十分羨慕吧。

但說實話,這並不是最好的方式,因為分心。因為分心,所以可以集中精神快速完成的工作,會拖拖拉拉沒有效率;兒子越來越大,除了他早上下午小睡的時間以外,我看到他越來越不想忍受「為什麼媽媽明明就在房間裏,卻不理我、不出來跟我玩」。我在電腦前面工作,耳朵聽見阿娣和小寶在外間玩耍的聲音,或者到了黃昏去公園的時間、我卻實在沒法放下電腦一起去的時候,又是多麼的煎熬,簡直很難定下心來專注寫稿。

(唉!其實各位必須早出晚歸,有固定工作時間的媽媽們,不管你們寶貝的照顧者是婆婆、褓母、外傭、托兒所或幼稚園,至少也是種乾脆分明的生活節奏和規律,以及涇渭分明的心理約束。而我呢,還得在工作的彈性之餘,花更多力氣來調節母職與薪職之間的分際哩。)


我們的作息大概如此:早上起床後我會陪小寶到10點11點左右,給他吃上半頓早餐,母奶;到他有點玩累了或煩了,再交給阿娣餵下半頓早點,牛奶麥粉,我則開始「暖身上機」準備開工。然後小寶會睡一會兒,阿娣趁這段時間做飯餵養我這個吃飯最懶的傢伙。午飯時間,阿娣餵小寶,我餵我自己,邊吃邊一道應付這個喜歡拿著碗和調羹亂舞亂丟的小傢伙。總要到下午兩點才能真正進入工作。

為了黃昏時分的公園行,我必須在三個小時內完成至少二分之一的工作,才能去享受那一個小時的快樂,然後回到家再苦幹兩三個小時邊吞飯邊寫稿、才能完成一日份量的工作。但這是運氣好的情況,多數時間沒有這麼順利,就只有落得一個腸枯思竭的stone坐在電腦前面,心神不寧地想著兒子跟「別人」在外頭玩,開不開心(通常是開心得不得了)?安不安全(我永遠也不知道)?有沒有覺得阿姨比媽媽可愛(總是越想越不服氣)?有沒有多看看花樹鳥草(這點阿娣是做不到的)?????

小寶每天跟著我睡,不可能跟我不親,但即使是這樣,我也有我偶爾會冒出來的醋意和嫉妒。看到shelle對有位擔心孩子跟外傭比較親的姐妹說的話,我也開始認真思考要不要擠出更多時間,自己來餵小寶吃飯、幫小寶洗澡?

在那則討論裏,我撩了一句話給shelle(希望她不覺得我太offensive):想必你們兒子也不黏褓母吧。我的意思是,難道孩子一天十個小時在褓母家,會不黏褓母嗎?一天七八個小時在托兒所,會不黏老師嗎?一天十二個小時被阿媽寵,會不黏阿媽嗎?一天十幾個小時跟著外傭轉,會不黏外傭嗎???不可能嘛!除非褓母、老師、阿媽或外傭是虐童高手。國籍當然有差,「替代教養者」的角色則如一,不是嗎?

孩子黏他的替代教養者,其實真的可以算是樁好事,至少是一半好事,因為顯示這位教養者是愛他的、照顧他的、保護他的。被替代的媽媽應該感到至少一半的高興。妒嫉與吃醋的情緒,那是做媽媽的自己該應付的功課了!不然就跟我一樣每天努力地想,可以怎樣更擠壓我的工作時間、而又還能維持我的工作品質吧!再不然,就在週休及放假的時候,更甘願地犧牲單身、頂客時代的自由自在,做個堪比牛馬勞的全天候親自動手的父母吧!


我想該可以停止囉唆,去睡了。

最後想再扯回來跟妳說句話。李老師疼愛妳女兒,讓我也覺得溫暖又開心。可是真的,真的有那些,蓮所描述的孩子,因為課後父母遲接,而一聲響應一聲地哭了開來,讓人想到就心疼不已。托兒所當然有如磊心這樣很棒的,但是外傭也當然有像Amy家那麼好的。

事情不會因為「種類」不同,就有「絕對的好壞」,不是嗎?妳不是也知道「“替代”有很多層面」,為何還執意要「ㄞ……」?難道是為偏執而偏執?別這樣吧,親愛的!其實,在外傭和托兒所之間,真的沒有那麼一定非要「不得不去說」的事吧,親愛的?「就“看人”怎麼做」,right?


stone
06/30

上一篇:唱歌的快樂小孩

下一篇:一週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