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28 07:16:43stone
4 逃往埃及
馬太福音二13-23
逃往埃及
2:13 他們去後,有主的使者向約瑟夢中顯現,說:「起來!帶著小孩子同他母親逃往埃及,住在那裏,等我吩咐你;因為希律必尋找小孩子,要除滅他。」
2:14 約瑟就起來,夜間帶著小孩子和他母親往埃及去,
2:15 住在那裏,直到希律死了。這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說:「我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
2:16 希律見自己被博士愚弄,就大大發怒,差人將伯利恆城裏並四境所有的男孩,照著他向博士仔細查問的時候,凡兩歲以裏的,都殺盡了。
2:17 這就應了先知耶利米的話,說:
2:18 在拉瑪聽見號咷大哭的聲音,是拉結哭她兒女,不肯受安慰,因為他們都不在了。
2:19 希律死了以後,有主的使者在埃及向約瑟夢中顯現,說:
2:20 「起來!帶著小孩子和他母親往以色列地去,因為要害小孩子性命的人已經死了。」
2:21 約瑟就起來,把小孩子和他母親帶到以色列地去;
2:22 只因聽見亞基老接著他父親希律作了猶太王,就怕往那裏去,又在夢中被主指示,便往加利利境內去了,
2:23 到了一座城,名叫拿撒勒,就住在那裏。這是要應驗先知所說,他將稱為拿撒勒人的話了。
●
有一次我在一個大型的聖誕節聚會中講道,一位大家都知道他對基督教抱持著懷疑態度的知名歷史學家,被家人說服,也去參加了那次的大會。講道結束後,他滿臉笑容朝著我走過來,「我終於搞懂了,」他對我說,「為什麼大家都愛聖誕節。」
「是嗎?說來聽聽。」我回答。
「一個小嬰孩對任何人來說都不構成威脅;」他說,「所以這整個聖誕節玩意兒就只不過是個讓大家都開開心心的活動,完全沒有其他意義。」
老實說,我被他這完全錯誤的結論搞得目瞪口呆,哭笑不得。在馬太福音中,聖誕故事的核心,正是一個小嬰孩給最高權力當局帶來了極大的威脅,讓這位掌權者下令屠殺一整個鄉鎮所有兩歲以下的新生兒,就只為了除去這個令他感到威脅的嬰孩!我們再看看路加福音中的聖誕故事,它的核心也是一個將要做王、被稱為 神的兒子,而且他的國沒有窮盡的小嬰孩(路一33、35);羅馬皇帝若是知道有這麼一位王誕生了,其反應恐怕還會更激烈。還有,在那個時代,跟隨這位嬰孩的人,幾十年間到處受到帝國的迫害,因為羅馬帝國認為這些人的存在對於良善社會秩序來說是個威脅。所以不管你想怎樣描述耶穌,你都不能忽略這個事實──從他出生開始,對於許多人來說他一直是個大威脅!他帶來與以往完全不同的王者形象與概念,顛覆了掌權者的權力遊戲,也因而遭受到權力核心對於異議份子一貫的對待方式:忌恨、迫害等等,不一而足。
十字架的陰影,早從故事的開端,耶穌隨父母逃往埃及的這一刻起,就已籠罩著耶穌的一生。耶穌的誕生,將要付出的代價是他的生命。希律王殺機已現,還得靠著天使的警告,約瑟才能帶著妻與子及時逃離伯利恆。希律大王這個人,在絕情絕義這方面早就是惡名昭彰,一旦他懷疑家中成員陰謀背叛他,他就會毫不留情地重下殺手,即使是他心愛的妻子也不例外。在他臨死時他甚至下令屠殺耶利哥城的長老,這樣在他的喪禮舉行時才會有人哀哭流淚(雖然不是為他的駕崩而哭)。這麼一位殘暴無行的王,當他想出殺掉所有兩歲以下的嬰孩、以免其中那個覬覦他王位的小子存活下來這個方法時,他可是連眼睛都不會眨一下。他的權力越大,他那疑神疑鬼的偏執狂就越嚴重;這種權力使人腐化的過程在歷史上屢見不鮮,獨裁者變成暴君從來都不是什麼新聞。
耶穌/彌賽亞降生,這個好信息是在充滿著刁難、緊張、曲解、暴力及恐懼的時代與環境中賜下給人的,所以再也不要認為聖誕節從一開始就是個和平溫馨的慶典。在和平之子耶穌學會走路及說話之前,他就已經是一個流離失所、以項上人頭做為和平代價的難民,受到當權者的欺壓迫害,不得不流亡到埃及。然而,在這一段及其他好幾處經文中,馬太堅持我們能在耶穌這位人子的身上,看出聖經預言的應驗及實現,即使是處在最黑暗最無助的境遇之中。這就是 神旨意中,以色列的救贖主出場的方式;神要用這出人意外的手法,將祂的民從罪中解放,獲得自由,並且為整個世界帶來公義。當世人沉淪在苦難之中,神的兒子不會自己獨享安逸;當世界因為充斥暴力及不公不義而扭曲邪惡,神也不願以簡單方便的手段賜下救贖。如果耶穌正是以馬內利-「神與我們同在」,那麼什麼地方有憂愁痛苦,在那裏祂當然也與我們同在。這才是這一章所要說的重點。
馬太在這一段敘述中所引用的經文,曾經令許多讀者感到困惑。在第15節他引用了何西阿書十一1(「我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乍看之下讀者會覺得馬太故意忽略了:先知何西阿這句話指的是以色列過去歷史中的出埃及記,而不是指著未來將降世的神子說的。不過這種對馬太的責難其實也忽略了另一個事實,也就是對馬太來說,耶穌的角色及他所身負的天命,其中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成就以色列民族在歷史中所失敗的。他身為神子,就如同過去的以色列民族被 神看作自己的兒子;但他卻終將在以色列跌倒的地方,穩穩站定腳跟(請特別注意太四1-11的記述)。
接下來馬太所引用的經文,出自耶利米書,為希律王屠殺伯利恆嬰孩的悲劇提供了預言背景(18節);同樣的,這個引用也不只具有文字表面上的意義。耶利米書三十一15的原文,其實是指著上帝將會更新祂的約而說的,上帝終將把祂的民自流放中帶回;雖然以色列要哀哭痛苦,但他們的解救即將來臨。藉這經文,馬太再次暗示:即使在看來全無指望的荒寒絕境之中,耶穌將為我們帶來拯救。
最後,馬太把耶穌家庭自埃及歸來後定居在拿撒勒的事,與以賽亞書十一1的預言連結起來。在以賽亞書的原文中,「nazir」這個字的意思是「枝子」。以賽亞說:一條新枝將從耶西的根長出;這意思指的是,從耶西的兒子大衛王的後裔,將開展王室譜系的新頁與新意。這是以賽亞那整段預言所允諾的願景,而馬太則立志從舊約先知預言中,發掘耶穌降生所表徵的──上帝應許的實現。儘管圍繞著耶穌降生的是這些悲慘狂暴的事件,但經歷過所有的不公不義及痛苦絕望之後,以色列長久仰望的、上帝早已應許的解救與救恩,終將藉著耶穌基督完成,並且透過基督,把神的公義帶到全世界。
迫害拿撒勒人耶穌的希律家族,在歷史上並沒有留下痕跡。而受迫害的孩子耶穌,卻是生而為猶太人真正的王,並且早為世人認知是上帝救恩的執行人,事實上耶穌就是上帝祂自己。從這裏開始,馬太要帶著我們用心觀看上帝為以色列人
、乃至舉世之人,所安排的「新出埃及記」,將如何進展。
stone, 2003年6月23日譯
●
逃往埃及
2:13 他們去後,有主的使者向約瑟夢中顯現,說:「起來!帶著小孩子同他母親逃往埃及,住在那裏,等我吩咐你;因為希律必尋找小孩子,要除滅他。」
2:14 約瑟就起來,夜間帶著小孩子和他母親往埃及去,
2:15 住在那裏,直到希律死了。這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說:「我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
2:16 希律見自己被博士愚弄,就大大發怒,差人將伯利恆城裏並四境所有的男孩,照著他向博士仔細查問的時候,凡兩歲以裏的,都殺盡了。
2:17 這就應了先知耶利米的話,說:
2:18 在拉瑪聽見號咷大哭的聲音,是拉結哭她兒女,不肯受安慰,因為他們都不在了。
2:19 希律死了以後,有主的使者在埃及向約瑟夢中顯現,說:
2:20 「起來!帶著小孩子和他母親往以色列地去,因為要害小孩子性命的人已經死了。」
2:21 約瑟就起來,把小孩子和他母親帶到以色列地去;
2:22 只因聽見亞基老接著他父親希律作了猶太王,就怕往那裏去,又在夢中被主指示,便往加利利境內去了,
2:23 到了一座城,名叫拿撒勒,就住在那裏。這是要應驗先知所說,他將稱為拿撒勒人的話了。
●
有一次我在一個大型的聖誕節聚會中講道,一位大家都知道他對基督教抱持著懷疑態度的知名歷史學家,被家人說服,也去參加了那次的大會。講道結束後,他滿臉笑容朝著我走過來,「我終於搞懂了,」他對我說,「為什麼大家都愛聖誕節。」
「是嗎?說來聽聽。」我回答。
「一個小嬰孩對任何人來說都不構成威脅;」他說,「所以這整個聖誕節玩意兒就只不過是個讓大家都開開心心的活動,完全沒有其他意義。」
老實說,我被他這完全錯誤的結論搞得目瞪口呆,哭笑不得。在馬太福音中,聖誕故事的核心,正是一個小嬰孩給最高權力當局帶來了極大的威脅,讓這位掌權者下令屠殺一整個鄉鎮所有兩歲以下的新生兒,就只為了除去這個令他感到威脅的嬰孩!我們再看看路加福音中的聖誕故事,它的核心也是一個將要做王、被稱為 神的兒子,而且他的國沒有窮盡的小嬰孩(路一33、35);羅馬皇帝若是知道有這麼一位王誕生了,其反應恐怕還會更激烈。還有,在那個時代,跟隨這位嬰孩的人,幾十年間到處受到帝國的迫害,因為羅馬帝國認為這些人的存在對於良善社會秩序來說是個威脅。所以不管你想怎樣描述耶穌,你都不能忽略這個事實──從他出生開始,對於許多人來說他一直是個大威脅!他帶來與以往完全不同的王者形象與概念,顛覆了掌權者的權力遊戲,也因而遭受到權力核心對於異議份子一貫的對待方式:忌恨、迫害等等,不一而足。
十字架的陰影,早從故事的開端,耶穌隨父母逃往埃及的這一刻起,就已籠罩著耶穌的一生。耶穌的誕生,將要付出的代價是他的生命。希律王殺機已現,還得靠著天使的警告,約瑟才能帶著妻與子及時逃離伯利恆。希律大王這個人,在絕情絕義這方面早就是惡名昭彰,一旦他懷疑家中成員陰謀背叛他,他就會毫不留情地重下殺手,即使是他心愛的妻子也不例外。在他臨死時他甚至下令屠殺耶利哥城的長老,這樣在他的喪禮舉行時才會有人哀哭流淚(雖然不是為他的駕崩而哭)。這麼一位殘暴無行的王,當他想出殺掉所有兩歲以下的嬰孩、以免其中那個覬覦他王位的小子存活下來這個方法時,他可是連眼睛都不會眨一下。他的權力越大,他那疑神疑鬼的偏執狂就越嚴重;這種權力使人腐化的過程在歷史上屢見不鮮,獨裁者變成暴君從來都不是什麼新聞。
耶穌/彌賽亞降生,這個好信息是在充滿著刁難、緊張、曲解、暴力及恐懼的時代與環境中賜下給人的,所以再也不要認為聖誕節從一開始就是個和平溫馨的慶典。在和平之子耶穌學會走路及說話之前,他就已經是一個流離失所、以項上人頭做為和平代價的難民,受到當權者的欺壓迫害,不得不流亡到埃及。然而,在這一段及其他好幾處經文中,馬太堅持我們能在耶穌這位人子的身上,看出聖經預言的應驗及實現,即使是處在最黑暗最無助的境遇之中。這就是 神旨意中,以色列的救贖主出場的方式;神要用這出人意外的手法,將祂的民從罪中解放,獲得自由,並且為整個世界帶來公義。當世人沉淪在苦難之中,神的兒子不會自己獨享安逸;當世界因為充斥暴力及不公不義而扭曲邪惡,神也不願以簡單方便的手段賜下救贖。如果耶穌正是以馬內利-「神與我們同在」,那麼什麼地方有憂愁痛苦,在那裏祂當然也與我們同在。這才是這一章所要說的重點。
馬太在這一段敘述中所引用的經文,曾經令許多讀者感到困惑。在第15節他引用了何西阿書十一1(「我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乍看之下讀者會覺得馬太故意忽略了:先知何西阿這句話指的是以色列過去歷史中的出埃及記,而不是指著未來將降世的神子說的。不過這種對馬太的責難其實也忽略了另一個事實,也就是對馬太來說,耶穌的角色及他所身負的天命,其中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成就以色列民族在歷史中所失敗的。他身為神子,就如同過去的以色列民族被 神看作自己的兒子;但他卻終將在以色列跌倒的地方,穩穩站定腳跟(請特別注意太四1-11的記述)。
接下來馬太所引用的經文,出自耶利米書,為希律王屠殺伯利恆嬰孩的悲劇提供了預言背景(18節);同樣的,這個引用也不只具有文字表面上的意義。耶利米書三十一15的原文,其實是指著上帝將會更新祂的約而說的,上帝終將把祂的民自流放中帶回;雖然以色列要哀哭痛苦,但他們的解救即將來臨。藉這經文,馬太再次暗示:即使在看來全無指望的荒寒絕境之中,耶穌將為我們帶來拯救。
最後,馬太把耶穌家庭自埃及歸來後定居在拿撒勒的事,與以賽亞書十一1的預言連結起來。在以賽亞書的原文中,「nazir」這個字的意思是「枝子」。以賽亞說:一條新枝將從耶西的根長出;這意思指的是,從耶西的兒子大衛王的後裔,將開展王室譜系的新頁與新意。這是以賽亞那整段預言所允諾的願景,而馬太則立志從舊約先知預言中,發掘耶穌降生所表徵的──上帝應許的實現。儘管圍繞著耶穌降生的是這些悲慘狂暴的事件,但經歷過所有的不公不義及痛苦絕望之後,以色列長久仰望的、上帝早已應許的解救與救恩,終將藉著耶穌基督完成,並且透過基督,把神的公義帶到全世界。
迫害拿撒勒人耶穌的希律家族,在歷史上並沒有留下痕跡。而受迫害的孩子耶穌,卻是生而為猶太人真正的王,並且早為世人認知是上帝救恩的執行人,事實上耶穌就是上帝祂自己。從這裏開始,馬太要帶著我們用心觀看上帝為以色列人
、乃至舉世之人,所安排的「新出埃及記」,將如何進展。
stone, 2003年6月23日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