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6-22 16:48:00郭老師

認識自己--大師的足跡:精神分析

認識自己--大師的足跡:精神分析

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是精神分析的始祖,他的理論對世人最大的影響,在於他提出的潛意識概念。
與一般人自以為清醒不同的,佛洛依德認為人的內在其實有很大一部分是他自己所不了解的,潛藏在內心的,稱為潛意識,反之能夠為人所覺察的意識(當下存在在你心中的想法,例如你現在正在閱讀這篇文章,這篇文章即成為你當下意識的內容)與前意識(當下不存在在你心中,但隨時可被提取的想法,例如你昨天晚上做了什麼--但當你回想的時候,原本存在在前意識的內容就變成了意識的內容了)則只不過是冰山的一角。不僅如此,佛洛依德還認為,你我的行為其實是受到潛意識所影響的,你在什麼情況下會笑、會哭,都跟潛意識脫不了關係。
除此之外,佛洛依德還提出了人格的結構理論,這個結構與上述意識的三個層次間的關係如右圖所示。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本我(id)是完全潛藏在潛意識層面的,它代表的是一個人原始的驅欲,如飢餓、性等,所依循的是享樂原則,要什麼皆要立即得到,但這在現實中是不可能的。在現實中,為了維持彼此互動上的和諧,我們往往得要依循許多的規範,這些規範代表的是社會或父母的價值和標準,內化後便成為你我的超我(superego)。超我的價值和標準跟本我的驅欲經常是相衝突的,例如看到桌上有五百元,本我的驅欲會促使你去拿,超我的價值則會禁止你這麼做。面對這樣的衝突,便需要有人居間協調,而這個居間者即是自我(ego)。自我依循的是現實原則,它會去判斷現實的狀況與本我和超我之間的衝突,然後設想出一個解決之道。然而有些人超我的發展不健全,自我往往傾向滿足本我,變成一個自我中心的人,有些人則超我過於強勢,以致其自我往往得承受超我追求完美所造成的壓力與自責,所幸大多數的人乃介於兩者之間,然超我與本我間的衝突仍然不斷,自我也少不了要疲於奔命了。
從上述的觀點我們不難想像,佛洛依德認為要了解一個人--當然也包含讓一個人了解自己,便得要從潛意識著手,因為它不僅佔了你我內在的最大部份,也是一切行動的根源。但既然潛意識就是那些你我未能覺察的部份,那又要從何得知呢?佛洛依德認為,潛意識的內容雖然沒有辦法直接觀察,卻常常經由諸多的管道透露出其內容,且一個訓練有素的精神分析師只要運用一些方法去收集訊息便得以窺見,而這些的管道與方法大多與降低一個人的自我對潛意識的壓抑有關。
以下便是精神分析所採用的一些管道與方法:
夢的解析:雖然對佛洛依德「夢的解析」一書中將各種的夢境與性慾連結在一起有諸多的批評,但仍有諸多心理學家同意夢境確實是了解潛意識的一個管道,因為他們認為,在睡夢中自我的警戒會較為鬆懈,潛意識中本我的欲望也才有機會浮現出來。但由於自我並非完全不存在,所以這些欲望仍然得要經過裝飾,以一種象徵性的意義出現,也才會成為你我充滿超現實情景的夢境。
投射測驗:也許你曾經玩過一個遊戲:抬頭看看雲,然後說說看天上的雲像什麼。投射測驗就像這個遊戲一樣,心理學家會提供給你一些模糊的刺激,也許是一張張奇形怪狀的圖片,一句句未完成的句子,甚至是一張白紙,然後要求你隨你自己的意思作出一些反應,再對這些反應加以分析。而正如同天上的雲一樣,這樣的反應是每個人都不同的,也沒有絕對的對錯,皆是你內心深處的反映。
自由聯想:很多人對心理治療的想像可能是這樣的:一個人躺在沙發上不斷地說著話,治療師卻坐在沙發的後面什麼也沒說,或只是偶爾嗯哼兩句。如果你對心理治療的印象也是如此的話,那不用說你也是受到精神分析影響的眾生之一,而上述的畫面即是自由聯想的典型場景--讓當事人在沒有任何評判的情況下暢所欲言,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即使內容之間毫無關連或極端可笑也沒關係。佛洛依德認為,這些在腦海中一閃而逝的訊息常與我們的潛意識有關,卻常常被意識層面的思維所掩蓋,只要我們能很自由地說出內心浮現的每個念頭,便能從中發掘出許多重要的訊息。
催眠:催眠並非佛洛依德所創,甚至其技巧早在數百年前即廣泛存在於諸多儀式之中,而佛洛依德探究潛意識的動機也正是早年催眠的經驗所啟發。佛洛依德認為,在深度催眠的狀態下,自我的功能將無法發揮,此時治療師將可以擺脫自我的監督,並直接探取當事人埋藏於潛意識中的訊息,而眾多接受過催眠的案例也提供了潛意識存在的證據。但後來諸多的研究亦發現,每個人對催眠的感受性並不相同,有些人很容易進入催眠狀態,有些人則再怎麼努力也沒用。此外,究竟催眠中透露出來的訊息是否真是潛意識的訊息也有爭議,畢竟不可否認的,人在催眠狀態下具有或大或小的可暗示性,很多明明不真確的內容就這麼地被催眠師的一兩句話引導出來了。


(轉載/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