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09 22:45:08海潮

中六文化考察之所感所思

三月二十三日 陰
上午八時左右,我們下了火車,一行人乘旅遊車前往連城,參觀那裡的「八百年的村落」。由於昨晚在火車上睡得不好,所以上了旅遊車後,我很快就已經呼呼入睡了。來到「八百年的村落」,發覺這裡的確「人如其名」,十分古舊。農田整整齊齊地排列著,微風掠過,傳來一陣陣青蔥的泥土氣味。村民在田裡忙著翻土、播種,牛隻就在一旁吃草。四周的屋子都是矮矮的,雖然十分古老殘破,但我卻十分喜歡他們。這裡的一切,雖然十分普通、十分單調,但這幅《農耕圖》,卻予人一種清新自然的感覺,一種在都市裡遺失以久的感覺。我望著遠處被濃霧包圍著的山,心境竟驀然平和起來,所有的疲憊也在剎那間一掃而空。是的,我已經很久沒試過有這種感覺了。人在變,社會在變,一切也不斷在變遷中。這些轉變,總是來得那麼的急促,那麼的不留餘地。轉眼間,平靜的農村裡紛紛興建了一幢幢的高樓大廈,把人們困在侷促的黑洞裡,連氣也喘不過來。在城市裡,唯一能為人們帶來滋潤的綠州,或許就是那些小得可憐的「公園」了。下午,我們去到了長汀,參觀了那條被人們譽為「母親河」的汀江。曾幾河時,汀江是多麼的風光,多麼的繁華,但在人類進步的同時,她就成了發展經濟的犧牲品。你看,人類是多麼的恨心,不但不懂得憐香惜玉,還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犧牲別人。眼看著美麗的母親河變得混濁,心裡真有說不出的悲痛。究竟在人的心目中,除了利益之外,還有沒有其他更重要的東西?縱使現在普遍的城市人也較為冷漠,但我始終相信,情比利益更為重要。

三月二十四日 陰
上午,我們來到長汀的光明小學。這所小學的設施並不完善,但來上學的小朋友似乎十分開心,亦十分滿足。在參觀校舍後,我們各自分了組,由光明小學的學生帶領我們到農田體驗農村生活。

帶領我們的是三位小男孩,一路上,由於山路難行,故他們便刻意減慢了速度來遷就我們,還經常小心翼翼地扶著我們行。來到他們的家後,他們一家十分熱情地招呼我們。家裡的環境頗為惡劣,我想,這家人一定是十分貧窮的。他們雖然貧困,但拿出來招呼我們的,卻是最好最好的。他們不但特意沖了一壺濃茶給我們,還叫我們留下來吃飯。後來我只送了一些鉛筆給他們,小男孩們為了回禮,竟不顧危險,堅持要爬上山上採杜鵑花送給我們。他們待別人的熱情和真摯,的確是很令人感動。那一刻,我真的很想哭,想為他們的真誠,流下感動的淚,也為城市人失落了的真誠,流下失望之淚!

我常常在想,為什麼城市人和鄉村人待人接物的態度有這麼大的差別?是因為城市人太過著重效率、著重利益而所帶來的惡果嗎?為什麼城市人對人總是這麼冷淡?每天生活在同一個都市的人,住在隔壁的鄰居,又或者是住在一起的家人,表面上看來,大家的距離是這麼的近,但實際上,卻又那麼的遙遠,就像人與人之間隔了一道道雖薄但又不透明的牆,使人與人之間的接觸越來越少,人也變得越來越冷漠。難道城市人就不能如鄉村人一樣,對任何人也懷著一顆真誠的心嗎?城市人總是那麼的自私、冷漠,活像一部部冷冰冰的機器,如果再這樣下去,城市就只會變成一個個死城了。

下午,我們去了羅坊小學當小老師。雖然我們的普通話說得不好,但小學生們仍然十分留心地聽課。和他們玩遊戲時,他們也十分投入,與香港學生上課時的冷淡成了很強烈的對比。縱使送給他們的禮物只是一支廉價的鉛筆,但他們也十分高興。課室內的氣氛是多麼的熱烈,熱烈得使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們的投入為我帶來了無窮的歡樂和滿足;他們上課時的積極態度亦為我帶來了許多啟發。在鄉村,要得到讀書上學的機會並不容易,因此,能夠讀書上學的,大多十分用功,希望將來能夠出人頭地。反觀香港的學生,很多都是懶懶散散,沒有做人的目標,做事又敷衍塞責,難怪人們都說:「太容易得到的東西,是沒有人會珍惜的。」看見這些小學生如此勤奮、積極,我也感到有點慚愧。相比起他們,我的確有點自慚形穢的感覺。他們這種追求卓越的心態,就正是我所久缺的,也是普遍的香港學生所欠缺的。

三月二十五日 晴
早上參觀了針織廠、製衣廠和石廠,看到了製衣製布的過程。原來製衣織布一點也不能馬虎,每一針每一線也必須準確無疑。那裡的工人每個也很認真,全神貫注地織著每針每線。他們的專業態度,的確是令人欽佩。記得在針織廠裡,我還看到有許多童工在學習織布。我問工廠的負責人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童工,他告訴我,這是因為織布是很需要耐性的,而這種耐性,就必須在小童時開始培養,如果到了長大後才學習織布,他們大多沒有恆心、沒有耐性,那就很難學得成了。是的,時下的年青人太沒有耐性了,動不動就放棄,完全沒有忍耐力。我想,這是由於新一代的年青人從小就沒有怎麼吃過苦吧!他們大多是嬌生慣養,習慣了享樂,家人甚麼也遷就他們,才把他們鍛鍊得如斯「有忍耐力」。再這樣下去,真不知道香港的明天會是怎樣了。 下午,我們乘了三個多小時車程到達龍岩,參觀了淨慈寺和人民廣場,也看到了龍岩的「公正在」神像。

三月二十六日 晴
早上,校方邀請了研究客家文化的郭教授介紹客家文化。

午飯後,我們前往龍岩田家炳中學參觀,然後和當地的學生交流。我們最初只是互相交流讀書讀書心得,後來,就漸漸談及了時事問題。我問他們國內會否經常有一些學生自殺的新聞,他們聽後十分驚訝。他們告訴我,福建那裡甚少有自殺的新聞,然後又問我,為什麼香港的學生這麼容易自殺。論讀書壓力,是國內的學生較高;論生活質素,卻是香港的學生較好,為什麼香港學童自殺的新聞會比國內多?這個問題,我曾經也有想過。記得有一年,舅母從北京來到香港探望我,還住在我的家裡。有一次,我問她覺得香港和國內的學生有甚麼不同,她告訴我,國內的學生很積極、堅毅不跋,從不輕易說放棄;但香港的學生物質生活雖好,但就心靈脆弱,小小挫折也無法克服,容易放棄。說的也是,前幾天在光明和羅坊小學所見到的學生,不是比香港的積極很多嗎?或許是因時下的年青人大多在溫室裡長大,從小就在父母的溺愛之中,向來都風平浪靜,沒有甚麼波折,所以一遇打擊,他們立刻就會不知所措。遙想起五、六十年代的香港,人們的生活不一樣是那麼苦嗎?為什麼從前甚少出現自殺的新聞?唉!現在的人心靈太脆弱了,經不起考驗,看來如果想香港的經濟得以復興,恐怕所有人也必須回復到五、六十年代時,那麼勤奮、那麼腳踏實地,又那麼的刻苦耐勞了。

三月二十七日 陰
上午,參觀了永定土樓。土樓是一座圓型的大型建築物,遠看有點像外星人的飛碟。聽導遊說,土樓的建設主要是用來抵禦外敵的。如果每家每戶分散,盜賊們就容易逐個擊破。相反,在興建土樓後,人們住在一起,當有盜賊時,由於土樓的外牆又硬又高,敵人不易攻破。縱使盜賊能成功攻破,但只要土樓內的住戶同心協力,就能把盜賊驅走。我覺得土樓是一個很神奇的建築物,除了它外型獨特外,其堅硬程度更可以抵禦五、六級地震。在土樓裡,我充分體驗到中華民族的團結性。他們眾志成城,興建土樓來抵禦盜賊,悍衛家園。其實只要每個人同心協力,有甚麼問題是不可以解決的呢?香港現在經濟低迷,最近又出現了非典型肺炎,雪上加霜。在這個困境下,香港人不應再互相指責了。互相指責不但無助於解決經濟困局,反會使每個人的思想更加悲觀。我們應該互相鼓勵,手挽著手,一起走出谷底。許多事情的發生,並不是人力所能操控的,如果香港人繼續不分青紅皂白,上街示威、遊行,甚至大罵政府無能,恐怕香港從今以後也只會停濟不前,永遠做一隻目光如豆的井底之蛙了。
下午,我們去了參觀方型土樓。

三月二十八日 雨
早上,我們到訪田家炳先生的故鄉銀灘鄉,探訪田先生的祖居,以及其他田先生的捐建項目。我覺得田家炳先生確是一位善心人,在名成利就後,仍然熱心公益,捐辦了許多學校、公共設施,造福人群。記得藝人馬浚偉說自己曾在田家炳先生的公司做工,他說田先生是一個很和藹可親的人,對下屬很好,又從不擺架子。看到馬浚偉對田先生極力稱讚,我也越來越欣賞田先生了。現在經濟低迷,要走出谷底,不單止要靠人民和政府的努力,工商界也應該出一分力。我常常在報章上看到某大企業裁員的消息,最令人髮指的是,某些公司在有龐大盈餘的情況下,仍然要裁員,使失業率節節上升,申領綜援的個案亦因而增加,加重政府財政負擔。我想,各工商界人士也應該向田家炳先生學習,學習甚麼叫責任心和人情味,以免他們的腦袋被金錢所衝昏,從而變成了一部部「有入無出」的存款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