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11 12:43:08歐布萊恩

台灣戶外空間可及性調查案例分享 – 台北市玉泉公園2


鄭州路與西寧北路相交路口有一龐大的建築物,內部地下室是溫水游泳池。建築物外部的入口廣場是一塊微斜的地坪,輪椅可以不用費力任意停放,是安全的可及性廣場。同時廣場上的加蓋為它加分不少。我和學生就約在這裡碰面。面對建築物的左手邊有一斜坡道通往地下一樓的溫水游泳池。





這座木構造斜坡道看似和緩,但是我卻沒有辦法自己帶著輪椅下去。除了坡面顛簸之外,坡度似乎也有些陡。下坡,輪椅會爆衝;上坡,極度費力需要協助才可以。身為專業的景觀師,我並不贊成以建築的設計標準做戶外的通道設計。如果設計者可以依據基地條件的特色,以景觀工程的手法規劃出一條簡單的散步道,或許會比堅持以建築工法構築斜坡道更符合可及性的原則。


 


回到地面層右轉是有趣的榕樹區。



我和我的學生順著這一條公園內的封閉型步道前進認識環境。



從步道回頭看剛剛的入口廣場。



步道與草地之間的界面非常清楚,可作為視障者行進遵循的依據。這是我心目中理想的步道設計。穩固平實的鋪面、具有導引且乾淨的邊緣、適合緊急救援的寬度以及穩定排水的整地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