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02 13:06:28

美軍酒吧文化 催生混血兒社福

美軍酒吧文化 催生混血兒社福

更新日期:2011/05/02 02:44 蘇瑋璇/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蘇瑋璇/台北報導】

艾琳達笑稱,美軍對台灣經濟也有貢獻,因為花錢無度、生活奢靡,鼎盛時期台北的酒吧女多達上萬人。早期許多歌手也從美國酒吧開始走紅,沈文程、蘇芮、黃鶯鶯、比莉都曾經在美軍俱樂部駐唱。

美軍酒吧大多集中在農安街、雙城街、酒泉街等,黃育旗說,駐越美軍每三個月就有一周來台「R&R」(rest & recreation,休息及受訓),假期流連在餐廳、酒吧、溫泉會館,整條街上英文聲四起,台灣女孩取了Mary、Linda等通俗英文小名,陪著美軍玩樂。

當時年僅十七歲的黃育旗,工作之一就是陪美軍上酒吧,甚至有父親離台後,還介紹酒店小姐給兒子,父子先後都成為同一位女郎的老主顧。當時美軍酒吧的聲色歡樂活動都屬合法,和戒嚴的肅穆氛圍大不相同,雙城街附近幾乎就像是個外國人生活玩樂的租借地區。

艾琳達說,台灣女郎除了和美國大兵共度春宵,還延伸另一種相處模式。美軍來台,孤家寡人,便交個女友,財務和生活起居全交由她打理,兩人雖無法定婚約關係,但出雙入對,像夫妻一樣,這樣女子被稱為「kept woman」,有些女孩最後嫁給美軍跟隨洋夫婿回美國,但多數留在台灣,嫁到美國的台灣女人許多因水土不服、文化隔閡,不少以離婚收場。

黃育旗說,酒吧女郎有些是中南部北上謀生,有些是基隆漁家女及山地原住民,後來甚至吸引女大專生來當。當時只要台灣女孩交了美籍男朋友,旁人都會對她另眼相看,女孩也趁機藏一點私房錢,過不了幾年就足以買房子。

美軍四處留情,導致後來中美斷交時留下超過千名「混血兒」,這些混血兒多半生長在單親家庭,擁有特殊外貌,難見容於五、六○年代民風保守的台灣社會,加上當時法律規定「父不詳」,難取得國籍,連報戶口、念書、找工作都成問題,因此全台唯一扶助混血兒的社福機構「賽珍珠基金會」才會因此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