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1-30 23:35:09立人

【自問自答2】外國文學與精神醫學有何關係?

●外國文學與精神醫學有何關係?

第一、關於文學創作方面,至少在柏拉圖與浪漫主義的時代,瘋狂被認為是產生優秀文學的必要條件。Plato在Phaedrus篇裡說道:「....瘋狂是比清醒更高貴的事。....瘋狂來自於神,而清醒只來自於人。...如果一個人來到詩的門前,卻沒有被繆思的瘋狂觸動,還以為只要技巧就能使他成為好詩人,那他和他明智的作品永遠達不到完美的境界,充滿靈感的瘋子之作將使他的作品完全失色。」湖濱詩人Coleridge明顯地有「思緒飛躍」(flight of ideas)的躁鬱症狀:「我的思維喧鬧匆促如同負子蟾一般,在牠爬行前進的時候,會有許多小蟾蜍從背上,身旁和肚子上跳出來,成長。」最後因躁鬱症自殺身亡的英國女小說家Woolf,也描述親身所經驗的奇特躁症天堂:「我是漂浮在感覺上的多孔小船,是個暴露在看不見之光的敏感底片...」Jamison等學者研究了躁鬱症與文學創作間糾纏的關係。

第二、關於文學家患病方面,挪威劇作家易卜生(Ibsen)是個標準的「廣泛性焦慮症」患者,他走在路上怕被狗咬,怕屋瓦從天上掉下來,在家怕洗澡會引起抽筋而死亡;他怕遇到暴風雨,所以不敢坐船,怕發生車禍,所以不坐馬車。俄國作家杜斯妥也夫斯基(Dosdoevsky),在沙皇時代參加讀書會被捕,在槍斃前一刻,突然被釋放,自此後便熱衷於賭博,乃至於傾家蕩產,也許當初意外地從鬼門關前被帶回的荒謬感,就如同賭博一般,他已耽溺於這類超乎常理的情緒擺盪之中了,這似乎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患者常見的弔詭行為。其他如Swift 有「慮病症」、Strindberg也罹患了「精神分裂症」,Edgar Allen Poe則為「鴉片成癮」所苦。

第三、關於疾病描寫方面,契柯夫(Chekhov)短篇小說「黑衣僧」(The Black Monk)描寫一位用功過度的年輕學者,在鄉下療養期間,出現多話不眠等症狀,並且受到黑衣僧幻象的鼓舞,精神上十分愉悅而亢奮。作者點出了這類「躁鬱症」患者在建立「病識感」(insight)以及決定是否治療的矛盾心情:

「為什麼,為什麼你們要把我醫治好呢?……我已經狂亂,我有『偉大』的病狂…但是這個卻使我聰明活躍,甚至使我幸福快樂…….我有趣味,有獨創性。而現在呢?……我變得俗氣平庸,我活得不耐煩…… 哦﹗多殘忍喲﹗你們待我多麼殘忍﹗」

在「第六號病房」(Ward No.6)中,他描述一位深受斯多葛哲學思想(Stoicism)薰陶、對人生抱持樂觀的醫生,因為被發現與精神病患聊得太投機,而被當作精神病患關進病房,重新體驗被囚禁者的種種痛苦,終究抑鬱以終的故事。這篇小說除了挑戰正常/瘋狂間霸道的定義、赤裸展現精神病患作為被監禁者的痛苦之外,也反思:治療者在無法完全同理被治療者的狀況下,是否有治療/監禁對方的權力?這又反映了作者的社會境決定論、以及對於中下層貧苦人民的人道關懷。

第四、關於心理治療方面,泰戈爾獲諾貝爾獎的頌神詩作——「吉檀迦利」(1913),在西方大受歡迎,便是因為歷經大戰浩劫、對未來絕望的西方民眾,在裡面找到了自我的療救。在那之前,德國文豪歌德(Goethe)寫了「少年維特的煩惱」,掀起歐洲蔓延幾十年的自殺風尚,誰也難以料到,那竟是歌德本人的「自我療救」——透過文學「想像」與「補償」,承受失戀之苦的他在虛構情節裡死過一次,而現實中的他則從容地繼續活者。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早年喪親、身體孱弱,自覺生活於死亡陰影之下,他雖對現實絕望,精神上孤獨鬱悶,但卻藉著「游於虛幻夢境」——也就是他所創造出的文學世界,儘管內容由清純漸趨亂倫性變態——而治療了自己。罹患憂鬱症的丹麥哲學家Kierkgaard藉著寫作進行「淨化」(Catharsis)的治療;而Heidegger更明確地反對文明邏輯的毒害,鼓吹「詩意地棲居」。契柯夫在另一篇短文:「生活是美好的——對企圖自殺者進一言」中,用精彩絕倫的想像、幽默風趣的語調,透過「認知」心理治療的方法,試圖將「絕對」(Absolutistic)的價值觀轉為「相對」(Relativisic)的;將「負面」(negative)的轉為「正面的」(positive),個人以為,他做出了傳統心靈工作者所能對受苦人類最大的貢獻:

1.要是火柴在你的衣袋裡燃燒起來,那你應當高興,而且感謝上蒼;多虧你的衣袋不是火藥庫。
2.要是有窮親戚上門來找你,那你不要臉色蒼白,而要喜氣洋洋地叫道:『挺好,幸虧來的不是警察!』
3.要是你一顆牙痛起來。那你就該高興;幸虧不是滿口的牙痛起來。
4.要是你被送到警察局裡去了,那就該樂的跳起來,因為多虧沒有把你送到地獄的火坑去。
5.要是你挨一頓樺木棍子的打,就該蹦蹦跳跳叫道:「我真好運,人家總算沒有拿帶刺的棒子打我。」
6.要是你的妻子對你變了心,那就該高興,多虧她背叛的是你,而不是國家。


2004.11.30
(C)立人秘密書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