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06 12:28:06 艾立克雅客部落格

音響的莫非定律

 音響的莫非定律 vs Hi-End音響 Murphy's Laws vs Hi-End
音響(音樂)根本是生活必須品,而Hi-End音響是犒賞自己這一輩子最好的投資。而你,Dear Mr. Hi-End,你準備了什麼給他們呢?更大、更重、更貴、面板更厚、貴金屬更
多的擴大機?更大、更重、更貴、更難使用的八音路喇叭?假如你跟現在一樣,講不出一點人類聽得懂的道理,只年年指著標價牌告訴我,這就是Hi-End(臉色還不太好看....),

我絕不奢求您做出又好又便宜的東西(相信我,這種東西不會多到每本雜誌每期都會報導好幾個)事實上,我一點兒也不反對您做世上、史上最貴的東西,我只不過巴望您告訴我真正的理由 ─ 為什麼這樣做,又好在那裡,
以及,我花的錢到底買到了什麼(─ 什麼樣的進步)。就算您真的只是想知道這樣做會怎樣,我都可能買一部。不蓋你,有一次一個喇叭製造商告訴我:「這次的新產品有一點改進,你可以任選四種珍稀的熱帶雨林木皮....」多好,我朋友還真買了一對。果然,看起來漂亮極了,聲音則維持一樣的水準,很爛。我很後悔,不是為了我的朋友多花了那麼多錢買到爛聲音,而是又一堆珍稀木種為了一對爛喇叭而犧牲。我發誓永不犯同樣的錯誤,阿門,所以也請你省省三吋厚的鍍金面板,我不窮,但並不表示我蠢。照您這種搞法,我那位朋友 ─ 世界上最後一個audio凱子
─ 都學聰明了。至於在機器上刻我的名字那一套,告訴你實話,以我們花的錢,你應該把我們的名字刻在原廠的奠基石上!或者你想告訴我這樣的邏輯:在我自己花錢買的我自己的機器上刻上我自己的名字,而我應該覺得榮耀?這算哪門子邏輯,還是我們的莘莘學子們實在要求太多,他(她)們的制服、書本,甚至便當上不都有自己的名字嗎!


這讓我想起有一次到英國訪問一些廠商,其中一家的經理在車上一邊忙著操作方向盤,一邊轉過頭來說:「在英國,一般人都認為花超過一千英磅買一套音響的人全是神經病(nuts)。」他用篤定的眼神和深深的頷首強調著。車抵目的地,下車時,我以紳士禮尊稱他Mr. Loony。他會意一笑,回敬:「這邊走,Mr. Maniac。」─ 他所造的,我所
用的,都遠遠超過一千英磅。


但比起下一個例子,這真是小巫了。這一次,我與另一家廠商談的話題是他在歐洲推銷的一部擴大機,身價五萬英磅(─「竟然」是日本造的)。場景還是在車上,高速公路。我半帶戲謔的問他怎麼會認識那麼多船王、油王、地產王(要不然賣誰呢)?出乎意料的,他表情幾近嚴肅的說:「我的客戶反而絕少這樣的人。買的人其實形形色色,但共通點是他們對重播音樂(music reproduction)這件事
都很認真。」我聽得一時肅然起敬了起來。


後來,我輾轉聽說了一些故事。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有個人去試聽那部傳奇的擴大機,他的BENZ就停在外頭,第二次,他以現款買下機器,卻得叫計程車了。他賣了BENZ,換了一部「瘋人」的擴大機。

我不知道你從這個故事中讀到了什麼,但我聽到的時候,心神卻耽溺於「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那樣的情懷了。

認真以待的地方,自有它的真善美在,萬事萬物如此。用最好的馬、貴重的衣物換得的豈是美酒而已,與爾同消萬古愁的豪快與透澈如何?用部BENZ換得的又豈是部擴大機而已,一生相伴的心聲情韻如何?

那一次的晤談,不但改變了我的音響觀,我的生涯也在此時轉了一個彎。我從一個音響刊物的總編輯變成了一個很難把我的職業說清楚的人。


音響的莫非定律 Murphy's Laws of Hi-End

在公路上飽嚐塞車之苦的人們對這條定律可真是再同意不過了。大家塞成一團,斜眼看著隔壁線道開始順暢移動,等自己費盡辛苦把車挪進隔壁線道,嘿,這條線不動,剛剛那條倒動了!

另一種也很常見的狀況是當你選擇左線道以求順暢直進時,必然遇到一堆半橫著等待左轉的車。


依照我的觀察,道路上的莫非定律還可以比照此條的精神加以擴大。例如說:『發現非左轉不可時,你一定正在慢車道上』反之亦然:『你總在快車道上發現該右轉了』。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此之謂矣。


這一條定律若要跟音響扯上點關係,恐怕也就在這種『老是看不準』的不如意上。


有個朋友玩老QUAD靜電屏,用情之深算得上是天長地久型的。可人總會靜久思動,加上發燒朋友一旁慫恿,終於弄了一對外加的超高音。位置擺來擺去,衰減器扭來扭去,搞了半年仍見愁眉不展,倒不是超高音單體有什麼問題,『現在高音是漂亮了,可老覺得低音比以前更見不足』於是,又開始心思思弄支超低音了。很一陣子再見,超低音試了幾款,事實上,不但試了幾款,甚至還已經全數便宜處理掉了,連超高音也拔掉了冷在一旁。不愧是有點人生歷鍊的傢伙,沒讓自己迷失在『老是換錯車道』的窘境中。他的心得是:『假如我要那樣的聲音,我應該去買一對那樣設計的新喇叭,而不是在QUAD身上疊床架屋。』


後來他還是愛QUAD,原原本本,沒加什麼,也沒改過什麼的一對老QUAD。


我有三個朋友都偏愛VW的Golf。其中一位是女士,從最陽春型的開到現在的GTi已是第三部了,愛得不得了,可絕不改裝,連機油、火星塞都只照原廠指定。另兩位朋友則都是賽車選手型的,開車技術既辣,又精通改車之術,什麼昂貴的改裝套件都捨得花。可多年之後,談及當年的玩勁及改車之道,他們竟都不約而同的說:『改到最後,實在覺得不如一早多花點錢買Porsche〈或Ferarri什麼的〉。』


當然,這並不保證他們一早買的是保時捷或法拉利,就會放棄改裝之樂。我想說的只是,清楚的認識處境及去路顯然是個比想像中還難的課題。

既用了3/5A,卻又對它的『沒高沒低』心有罫礙;買部萬把塊的綜合擴大機,卻指望換個幾千塊的發燒電容而連升三級;系統的基本條件沒弄對,卻想著十幾萬塊的一對線必能將之起死回生。像這樣的對處境認識不清,對去路思考不靈,也就難保不會常聽到莫非先生的冷笑聲了。

瞭解了這一點,下面一則也就很容易理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