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02 15:11:57 艾立克雅客部落格

輕功的修練方法

1.輕功的修練方法


 

所謂內家輕功者,即趺坐練氣,或早晚行功練氣,能將氣自由提起與沉著,三年或六年,能起數丈之高(輕功至高,不過三丈),身輕如羽,牆壁可走,水面可行,輕功即以此種為最高!惟不多見,余亦祇聞余師述徐師祖能履水面,與夫來去之輕功,余誠未窺項背也。


 

所謂自然縱躍者,即習頂功與跳坑跳臺跑板也。頂功即垂手直立以腳前掌向上跳之,用彈勁,不可屈膝,不可著力,有如一鶴沖霄之勢,每晨習十餘次即可,如此起高一寸,屈膝躍之,即可高至一尺,故一寸管一尺,一尺管一丈,為不易之則。跳坑即習燕子擰身也。俟釘功能至一尺高度時,始可習此!乃為躍出牆垣,下為壕塹,而勢又將落下,急用此功擰身一躍,復跨牆上也。其練法先掘坑成半圓形,面對圓方,駢足擰身屈膝一躍,立於半圓之對方,此方可釘板一塊,以免土之崩下!過半月,下寸餘,日後能至沒人尺餘,尚能躍起,則平地可起二丈之高!跳臺乃以長方板作一臺面,下以磚灰砌成,由低而高,板下四週,作尺高之邊,而套於磚臺之上,則跳上板不動搖矣。板寬三尺,長五尺,上作高四分木邊,撒豌豆於上,駢足躍之,腳踏豌豆而不滑,能至二丈高,則功成矣。其每日跳臺跳坑次數,以百五十次至二百次為度!如此操習,即不帶鐵瓦等物,六年後,亦可高來高去矣。且不易抽功夫!跑板乃以丈五之板,寬尺七八寸,厚三四寸,斜立於牆,距板一二丈,向上跑而蹬之,漸漸將板靠攏,至與牆接,即可去板,能在牆蹬行四步至五六步,即二三丈垣壁,亦可跑行而上!


 

2.所謂的輕功~並非如同電影或是小說中~可以讓整個人"飛"起來~
其實是訓練其身體肌力~結構與協調性~
最簡單的土法煉鋼方法就是你挖一個洞約到你胸部的深度~然後不藉著外力~
單純直接跳出來~
天天跳~之後逐漸加深深度~這就是輕功訓練的基本功了~


 

在日本~忍者所練的~就是播下麻科種子~
每天反覆練習跳過去~
隨著種子的發芽與成長~會越來越高~
藉此強迫自己增高自己的彈性!


 

另外~過去的房子比較矮小~
當然跟現在的高樓大廈不能比~
若要跳上去~
本身只要彈力好~踏在牆壁上幾步就可以上去~
這點現在在法國有一種很特別的運動~


 

他們隨便在地圖上畫一條直線~
若遇到牆壁就要翻過去~遇到樓與樓之間的相隔也直接跳過去~


 

輕功也不侷限跳~平面的移走也算~
過去人練腿功~簡單的方法就是綁上鉛條~天天跑山~


 

我還有輕功的介紹:
輕功是武術基本功中的一類,與軟功、硬功並稱「軟、硬、輕」三功,所以「輕功」當然是有的。輕功主要是訓練跑得快、跳得高、蹦得遠,實際上是現在田徑運動項目的賽跑、跳高、跳遠,再加上技巧運動,只不過武術的「輕功」著眼於實用,所以用「飛簷走壁」來形容。需要說明的是,「輕功」不等於「跳高」。嚴格來說,武術的所謂「輕功」是一種技巧,它的「飛簷走壁」與「壁虎功」都是手足並用的。


 

輕功的練法
傳統輕功的練法分為三種:
1. 內家輕功:即靜坐練氣,能將內氣自由提起和沉落,功成便會身輕如燕,為上乘之輕功。
2. 自然蹤躍輕功:即練習頂功、跳坑、跳台、跳板等項。
3. 鐵錫碑輕功:即身著鐵沙衣、腳帶錫瓦、足穿鐵底鞋之練法,是最為艱苦的練法。

 

我還有輕功的介紹:
輕功是武術基本功中的一類,與軟功、硬功並稱「軟、硬、輕」三功,所以「輕功」當然是有的。輕功主要是訓練跑得快、跳得高、蹦得遠,實際上是現在田徑運動項目的賽跑、跳高、跳遠,再加上技巧運動,只不過武術的「輕功」著眼於實用,所以用「飛簷走壁」來形容。需要說明的是,「輕功」不等於「跳高」。嚴格來說,武術的所謂「輕功」是一種技巧,它的「飛簷走壁」與「壁虎功」都是手足並用的。

輕功的練法
傳統輕功的練法分為三種:
1. 內家輕功:即靜坐練氣,能將內氣自由提起和沉落,功成便會身輕如燕,為上乘之輕功。
2. 自然蹤躍輕功:即練習頂功、跳坑、跳台、跳板等項。
3. 鐵錫碑輕功:即身著鐵沙衣、腳帶錫瓦、足穿鐵底鞋之練法,是最為艱苦的練法。

這段跟任督二脈有關,任督二脈暢通,則周匝真氣可流轉全身,散入四肢百骸,化作內力以為己用。反之任督未通,體內真氣無法經由任脈、督脈導入丹田,而散逸在百脈中流竄,自身無法駕馭這股真氣,免不了要吃點苦頭...

令狐沖曾被內力渾厚的成不憂打中前胸,任脈位於前胸,受外力震盪而氣血不暢,所以體內被強行灌入強大真氣後,無法行周天流轉,將這幾股渾厚真氣透過督脈導入丹田,化為己用,所以書中說令狐沖內力全無,但真氣充沛。真氣和內力並無差異,所差者在於內力已將真氣置放於丹田內,收控自如;換言之,經過身體妥善安置後的真氣,即是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