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1-18 22:51:00艾瑞奇

彼時,我們猶原年輕

你有多久沒讀小說了?在公車上,在書房裡,在傾斜著歪歪斜斜前進的火車裡,在那個窗外陽光普照的咖啡廳?

讀黃春明的《短篇小說集》,那刻劃台灣鄉村老年人生活的筆觸足以讓你汗顏,卻將更驚訝於他近年所從事的兒童文學創作(那竟是一種怎樣的慈悲為懷阿?)。

讀駱以軍《遣悲懷》,裡頭乖誕的荒涼氣氛、五彩繽紛的死亡紀事告訴了讀者,他將要以時間給予人們的壓迫感來書寫關於死亡的種種,且看他如何將災難與荒謬,輕輕的揉合為一團眩目迷人的水晶球。

讀朱天心的《擊壤歌》、《方舟上的日子》,聽聽她如何頌讚青春之美好,生之華。再看看之後的《昨日當我年輕時》、《想我眷村的兄弟們》、《古都》,老靈魂的出竅俯瞰了前世,也審閱了今生。

讀童偉格的《王考》,如同封面一般,作者帶領我們一腳跨入虛構的超現實世界中,裡頭每個人都咧著不對稱的嘴巴微微的對著你詭異的笑。

讀黃凡《躁鬱的國家》,裡頭的所謂「後見之明」清楚的表達了台灣政治亂象的憤怒與囈語,一切就像迴圈似的早已知道終點之所在,只是結尾較之十年前的《賴索》更為劇烈,藉由一封封有去無回的對總統先生的建言,作者讓我們直視了國家躁鬱症的核心,「一旦權利機器啟動,兔死狗烹不過是必然的下場」。

讀王文興《背海的人》、《家變》,我們除了驚訝於開場的一連串髒話之外,更必須體認到作者發掘了中國文字的創造性與多義性,那大概是我們永遠也無法企之的領域。

我們無法掙脫這年華日益散去的軀殼,嘗盡人世間的複雜與喜悅,追回逝去的青春與美好時光,於是閱讀,分享作者情與愛、生與死的描寫。

彼時,我們猶原年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