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08 02:35:21

台灣與大陸的競爭力

頭一遭PO這麼正式的主題@@

笑納

大陸與台灣的競爭力,一直在拉開之間的差距,是不爭的事實。過去,台灣以所謂的『高知識水平』自居,直至今日,仍然以夜郎自大的心態在為自己辯解。就我認為,過習慣安逸生活的台灣,目前正處於即將崩落的狀態。造成這種現象最大的主因,我想除了政府的搖擺政策,與現今學子的不知長進外,很大的問題癥結點,其實出在父母,出在東方人的習慣上。習慣什麼?由子女達成夢想,為他人創造成就。
我們都知道,過去的人,唸書是非常辛苦的,甚至於很多人,是沒有書唸的。常常聽到父母,甚至於是老一輩的人,說著自己的求學經歷,扛家計,打零工,再背著家裡幼年的弟妹去上學。於是當他們的孩子出生後,他們背負著父母的夢想。他們要為了父母唸書,為了『出人頭地而衝刺』。他們的父母輸過,所以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輸在跟自己一樣的地方,所以他們要孩子努力唸書。他們獲得了『你必須擁有超越別人的競爭力,不然會跟爸媽一樣都要做工。』的訊息,而這樣的日子,過去的台灣,充斥這樣的家庭。
而現今的台灣,充斥著三大類的孩子。分別是塔裡的孩子,先知的孩子與後覺的孩子。過去被強迫唸書父母說:我過去唸的這麼苦,不過就為了求的溫飽。現在有溫飽了,我的孩子就讓他過好一點的日子吧!於是各種人性化教育漸漸誕生,森林小學的孩子們學會了野外求生的技巧,卻不知道如何在文明社會生存。學會了如何種稻,卻沒學會面對弱肉強食的社會競爭。他們的父母給了他們過去沒有的母語教學,卻不知未來在商場上不會用客家話、台語作買賣。他們學著高級電子琴,未來的競爭力卻只有孝女白琴。背數學太困難,他們懂原理就好,這是現今『人本』教育的一個大敗筆。他們就是塔裡的孩子。而過去,沒有把握機會好好唸書的另一類人,或是正視教育危機的父母,他們大多嘗到在社會上打拼的苦頭,因此帶著後悔或是擔心,教育自己的孩子。他們要自己的孩子『把握機會』,為自己唸書。他們告訴他,唯有自己甘願,你才能得到最滿意的成就,就像過去跟著他們並肩而行,現在得到成就的人一樣。他們的父母就是『先知』,他們大部分自動自發,努力向上,卻因為失敗的教育制度(學制的不穩定)與官僚的教育鬥爭(退休養老的教育職場)成為犧牲品。而後覺的孩子,他們的家庭小康,生活平淡。他們知道可能落後了,卻用鴕鳥心態將自己隱藏起來。他們大多數懷念過去,也只想過平順的未來,他們與他們的孩子,以保護自己為目標,超越自己則不強求。這樣的學生,他們還沒有發現社會的可怕與台灣的落後,變的後知後覺。這樣三類的孩子,充斥在每一個地方。愚蠢的造句被變成搞笑節目的賣點,卻沒有正視嚴重的教育失橫問題,糟糕的火星文被拿來研究,卻沒有適時的做好導正。普遍的高知識水平,實際的教育程度卻只有高中,只因為讓每個人都擁有高學歷,是這個台灣做的春秋大夢。
而現今大陸的學子中,有很大一部份是過去父母失學或苦學的孩子,或是先知的孩子,而他們努力的理由中,比台灣多了一條:很多台灣人會來這裡搶飯吃,要比他們厲害,更有競爭力。我們不能假裝,我們沒有被當成假想敵,事實上,我們也已趨近於被打敗的狀態。而我們只能這樣安慰自己說:大陸的人是因為苦怕了,他們未來還不是會變的跟我們一樣!卻不知,國家地域是不斷的成長衰退沒錯,但有可能轉不同的彎,是扶搖直上而不是緩坡下降。
現今學子的基本學力,不是被家庭給消耗殆盡,就是被政府給限制出境,無法伸展。再不然就是,他們的基本學力,根本還沒有開竅。面對這樣的情形,若不設法導正自己的觀念,讓自己成為『先知』的一群,可能,不管是自己懷是孩子,在未來的競爭力會等於零。
而面對茁壯中的對岸,與其消極的面對倒不如積極的應戰!台灣有更好的發展空間,只要重新整頓,仔細思考方向,台灣過去其實做得很好!只是在觀念上的導正上,面對新世代的學生,該給的不是放任與強迫,更不是規避與閃躲,該是明確的指導與耐心的善誘,且若整個民眾的水準提高,相對的也就能提升未來青年的態度與責任感,從每個人自我做起,進而影響周遭的人對於社會的責任感。而至於政府,在纏鬥與爭執之前,不如先提高整個台灣的水平與價值,承認不足,至少還來得及補救,且單純教育界是很重要的工作,若再將政治、教育混為一談,未來將會發生知識貧窮的嚴重慘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