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12 21:35:18愛睿客

那些咖啡館裡的時光


那時候沒有想過,所謂的人生通常不是等你準備好才開始的。

退伍之後,我拎著一個大皮箱,到台北租賃處落腳。由於不附家具,屋子顯得空盪且大,豔綠色的地板常泛起暈眩的光。該開始一個怎樣的人生呢?寄出的兩份履歷表空無回音,我每天踩著水泥樓梯下樓,溶入茫茫人海中,發現自己原來那麼適合被稀釋。夜裡盯著漸漸涼起來了的天花板,花很長的時間失眠,而又無處可去。

是在這樣尷尬的節骨眼上,我接下了《文訊》的採訪工作。《文訊》將作家依年齡分為三層,資深作家另有專人訪談,新銳寫作者則多半請親近友朋撰文介紹,我負責的,是資歷豐厚、年屆青壯的寫作者。

每一次,我到《文訊》藏書驚人的資料室去借齊所有受訪者的書,厚厚一疊,扛回家後,一一拜讀。決定下一期受訪作家後,我便去還書,再借走新一批作品,如此往返。每回到《文訊》辦公室,除了封姊和藹敦厚的笑臉,總有惠琳姊親切的招呼。那微小的片刻,常令當時惶然的我有份回到家的錯覺。

訪問的作家們多半是熟愛的創作者,從小就讀他們的作品,但台灣書店慣愛失憶,舊書難尋,趁此機會回溯上游,其實是一次美好的充電。於是,我也權充咖啡館的游牧民族,依作家所在座標,台北城中東西南北,一次一次,我在出發之前驚訝於他們對於創作的能量與熱情;又總能在第一時間,將閱讀後的激動與疑惑,當面轉達或請教──還有哪個讀者能這麼幸福?

《文訊》亦如此慷慨,每回給出近四千字篇幅,對於經驗不豐的我,是試跑的大操場,將彼時生澀、愚騃、如今看來略感微微羞赧的一些想法,那樣誠實地記錄其中。藉著對中年作家們過往的考掘,也補綴起我對某些歷史流於片面的理解。前後大約一年的時間,後來因為考上花蓮的研究所,遷居東海岸,約訪行程諸多不便,才畫上了句點。

後來,我結束學生身分,因緣際會擔任起編輯工作。偶爾仍然需要採訪,偶爾,也就憶想起那些咖啡館裡的時光:小說家手上長談的菸,旅美散文家從長巷走來赴約的模樣,心理醫生在颱風天與我相約,他臉上溫和綻放的笑意……
感謝《文訊》,在我仍未明白何以「人生就這樣開始了」的時節,遞來那樣多前輩們的現身說法,我想,是造化給我的溫柔,與慈悲。





photo:
《Night cafe in the Place Lamartine in Arles》,Vincent van Gogh
Oil on canvas
70.0 x 89.0 cm
Arles 1888



http://www28.discuss.com.hk/redirect.php?tid=4593536&;goto=lastpost



■原載於七月號《文訊》。
國風 2008-08-22 01:40:13

我一直都會來逛呀
只是一直不敢出現~哈哈
但你還記得我讓我很開心
有空可來網誌逛逛
最近重拾創作(空擺了一段時間)
希望能得到點意見,如果沒有也不用硬擠啦!哈

我叫國峰但我想國風你應該比較有共鳴吧!

國風 2008-08-21 01:34:30

國際書展的相遇讓我夢想成真
書上的字跡讓我更堅定文字的力量足以穿越時空
感謝你的文字以及你

版主回應
你出現了!國風讓我想起詩經了。 2008-08-21 21:57:12
葉狼 2008-08-19 13:17:29

你在"文訊"的專訪我有看過一兩篇哦
真用心 寫得真好
很羨慕你有這麼好的文采
及機遇 ^_^
還有你這部落格 真棒!

版主回應
謝謝你。其實我寫得不好,回頭看那些青澀的訪稿自己也覺得害羞,敢那樣大放厥詞的我難道不是一種過分的大膽嗎。我想,只能說,我很幸運,幸運,以及幸運。 2008-08-21 21:5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