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27 15:46:28愛睿客

2007,9本書與1個作家

雖然一直有出版市場不景氣的說法,2007年我還是讀到了很多愛不釋手的書。雖然沒有選進詩集,洛夫、夏宇、夏夏的詩,還是相當有意思。雖然其實我也讀了好些精采的翻譯小說,但今年的華文作品超級出色。雖然看似讀了滿大量的新書,但總還有那麼多書沒有讀。焦慮。焦慮。焦慮。更何況時不時還想要回頭看心愛的舊書啊。謝謝這九本書與一個作家,誠心感謝你們給過我的美好時光。


■《時間繁史.啞瓷之光》,董啟章著,麥田出版
不知道董啟章看過電影《口白人生》嗎?他會同意那亦是他所企圖遇見的一種「嬰兒宇宙」嗎?或是,那樣的「嬰兒宇宙」太顯懵懂,創作者無法真正涉入,是被動的相遇?香港三部曲來到了第二部,依舊以他厚重的體積嚇退了眾人。書裡使用大量香港方言,是否也造成多數閱讀者的障礙?然而,讀罷第二部,卻仍是那麼好,令人心驚,訝喜,飽滿,想要流淚與擊掌。在充滿大量後設與自剖情節的《時間繁史.啞瓷之光》,董啟章交織「現在」與「未來」,將自己裁進故事,「董啟章/創作者」曾書寫的一切,與他人發生了什麼關係?筆下創建的世界,真能透過閱讀去影響,被他人所懷藏嗎?全書藉物理學家史帝芬.霍金(Stephen Hawking)《時間簡史》所提及的概念為篇章名,寫成「三聲部」小說,其中兩聲部交織,第三聲部則精密地尾隨,使小說合奏更顯豐富(與干擾)。「現在式」以「獨裁者」自況為文學創作的唯一中心,在生活裡試圖用實作方式和他人撞生文學可能(寫虛實互滲的信給女店員?);而等在「未來」的,則是一個孱病多年的老作家(17年後的獨裁者),如何面對奇特的採訪者維真尼亞(宛如自他/董啟章書中走出的角色),激起心中對文學未滅的想望,並藉由訪談中倒述交織今昔。故事到了最末,「獨裁者」順勢以自我意志選擇結束生命──然而嬰兒宇宙裡,總繼續孕育著超新星不是嗎?

■《走進泥巴國》,張娟芬著,心靈工坊出版

對於都市生活的倚賴與不安,常是許多敏感心靈對於他方想像、嚮往的燃料,有人逃逸到海的擁抱,有人則尋求山的慰藉。擅寫性別議題的張娟芬,這次選擇的是尼泊爾,被她比喻為「泥巴國」的彼地,有聖潔山崚,有土氣微笑,也有市儈、日常的交易。旅人一路從熟悉故土,卸下習慣拋棄情感抹去武裝,到一陌生高山地,領略征服與被征服。張娟芬敏感而易被觸疼的文字,偶藏著一抹天真稚氣,偶又夾雜一絲善解人情,從出發、在路上、交換、理解、不安、倦遊,我們也依序參與了一名女子如何以其智慧和感情,去描繪、介入、體貼、旁觀尼泊爾國界裡的美麗與蒼涼。撇除一般觀光客式定點導覽,在漫遊路線裡,概述當地人情、政況、衣食、地理……然後,看那外在之旅程,如何漸漸滲透到內裡,最末,終於滴濕了敏感、善於抗拒的心。

■《家離水邊那麼近》,吳明益著,二魚文化出版

許多人喜歡花蓮,為彼地編織諸多浪漫想像。然而,很少有人像吳明益這樣,居於彼、涉於彼,透過諸多史料和書籍的理解,知曉一條溪的乳名和身世,繼而親自去走踏、見證,而非置身事外、隔旁觀看。大洋之濱所能見到的海岸碎形,也非只是顏色與天光的變換,而是緣海岸線徒步,間以人類學報告所內在辯證的智性思索。至於他所任教的東華大學內的人工湖,如何給他故事,在吊詭的人工/野性之間,充滿時間積蓄的趣味,自然亦是吳明益敬畏學習的標的。雖長於台北,吳明益(1971-)甚少著墨同世代所偏愛的城市書寫,反求諸野,從自然大書裡鑿取、拾摘篇章。作者片居花蓮四年間,將濱於水的見聞,揉雜、纂輯成《家離水邊那麼近》,在地球暖化議題烘熱、蘇花高興建與否的此際,不啻為一憂傷真摯的警音。

■《江湖在哪裡?》,吳音寧著,印刻出版

由於「白米炸彈客」楊儒門在她心裡所進行的引爆,作家吳音寧以25萬字重又回顧台灣農業五十年。從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征收、放領土地,身居中盤坐收八億元,且因中美合作關係,要人民「多吃麵、少吃米」;繼而來到看似「豐年」的六○年代,無所謂公平分配,一切強調「發展」,好讓資本主義從中獲利;七○年代,在社會「轉型」中,工業崛起,物價大漲,唯獨米價低迷,農民被迫轉業;八○年代,農田被指「生產過剩」,要求轉作其他耕物,土地被過度利用、沾滿化學農藥的毒……還可以更慘,九○年代後,政府鼓勵人民休耕,好將土地、水資源讓給更多的工業設備,當世紀末到來,農地則被政客一舉清倉,變更拍賣。在這冊副標題為「台灣農業觀察」的書裡,除了時時交織楊儒門何以被一步步逼上以「疑似爆裂物」為發聲的伏流心路,亦感性又真實地攤開農民無言血淚史,看我們腳下的土地,是如何在政府的鼓勵下濫用與失去──而楊儒門的訴求不過兩個:「一、請不要進口稻米。二、政府要照顧人民。」

■《夜燕相思燈》,阿盛著,遠流出版

散文的田畝還可以犛得多遠多深?阿盛以作品做了實際的說明。睽違數年的新作《夜燕相思燈》,書分兩輯,述寫城鄉眾生之相,文字雅俗有分──俗雅之間,孰彼孰此,尚難定論。可知的是,阿盛文字是不可多得的生動靈躍。輯一策寫庶民生活,韌性百轉,以字為畫筆,層層素描,字裡藏著顏色聲音溫度,一句一讀,彷彿浸入被他寫活的昔時年代,其中藏有一個轉型中的台灣,荒謬又生氣盎然的草根性盡蘊其中。令人驚喜的又在於輯二,寫現代城市浮沉,從失業上班族、沉淪年輕女郎、反逆青春期孩子……著筆,腔調活潑野豔,布局奇巧又縝密,從小說那裡借來的機關緊湊有機,與輯一相較,語言判若兩人,卻同樣關懷這瘋狂社會中,那一朵朵失散流離、被擠散、需要被撫摸的濕靈魂。

■《島嶼女生的非洲時光》,林怡翠著,寶瓶出版

許多人誤讀非洲,像獵取一種罐裝的印象,隨飲即丟,無顧發生於彼的歷史,與生活其上的人民。由台灣移民到南非的林怡翠,沒有世故冷血的眼光,也並非傻氣天真莫名熱愛一切,她在非洲生活,以空白之眼填滿新事物:有溫度的人、不平息的種族階級制度、資本主義的城墟……而後,用詩意飽滿的筆書寫,那一片她所疑惑、體會、思索、關懷、詰問、擁抱的非洲大陸。由於曾出版過詩集與小說,林怡翠的散文敘述同時備含故事與語言的魅力,書分兩卷,卷一審看歐洲帝國主義在非洲所遺留的魂靈,而當地的人民如何試圖突破歷史的梏,在血淚中撥見黑暗之光;卷二從實際生活取樣:荒謬的異國小事、原始大地的生命力、任憑腐朽又孵育重生的遼敻地平線……林怡翠稱非洲子民為「善詩善戰」,其中有深情、悲憫、哀矜,和真正的尊重。

■《玄奘西遊記》,錢文忠著,印刻出版

大家或都熟悉《西遊記》裡那個被眾多魔妖所垂涎的唐三藏,彷彿虛構就此取代了現實。然而,熟稔印度學、佛學、梵學的中國學者錢文忠,卻本著玄奘所著的《大唐西域記》與其他眾多史料(《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等),一點一滴還原了一個唐代的偉遊者、翻譯家、宗教大師,看他如何矢志不畏險途,隻身前往印度取經,又在周遊列國途中見識了哪些異地風土,並且藉由無礙辯才,在印度取得崇高的佛學地位,其後毅然返國,埋首翻譯。這樣空前絕後的偉岸人物,經由敘述者翔實耐心的口吻,變得栩栩如生,全書共三十六講,除了帶領讀者回到西元7世紀,觸覽當時的盛景與戰亂,亦使一代高僧玄奘身影,跨過時間的崇嶺,穿越既有印象的魔咒,人性十足地來到了21世紀。

■《黑色之書》,帕慕克著,李佳姍譯,麥田出版

我們至少有三種方式可以閱讀帕慕克的《黑色之書》,在他如刺繡般繁複編織的圖毯上,透過主人翁追尋倏然失蹤的妻子,與其妻舅於報刊上所寫的每日專欄裡,彷彿千面碎片向讀者丟擲而來──如何拼湊出一個真正的伊斯坦堡?當歷史翻了新頁,全球共擁詭異脈動,屬於本土的血,還依著原本的認知流動著嗎?就像,如何拼湊出一個真相,在這本偽裝成偵探小說的長篇鉅著中,我們可以依著帕慕克所安排的動線,讀出伊斯坦堡近代抒情墮落感傷又遞變的一頁?又或棄作者於不顧,逕自追蹤主人翁漫遊痕跡,掘出他何以執著不廢地希冀在此地,「成為另一個人」?然後,才發現故事根本弔詭地不指向失蹤妻子之所在,乃指向文字書寫所可能抵達之遠,無論是誰(帕慕克/主人翁/妻舅/失蹤的妻子/每一個閱讀此書之人)──唯有書寫時是他人,述說時是自己。

■《失竊的孩子》,凱斯.唐納修著,朋萱、朱孟勳譯,遠流出版

誰能拒絕這樣一個故事?作者摘取「調換兒」傳說,串成長篇:一個被精靈所竊的七歲小男孩,永遠不會長大,漫遊殘酷世界;與他交換的精靈,則摶捏出相似的身體,偷走他的名字、家庭、人生……雙線交織的敘述,奇異地綰成一個完美螺旋。我們隨著小男孩歷經各色險境和愛的折磨,咀嚼人生永恆的無聊和意外變為原始的野趣;同時,又凝看一個經已垂老的百年靈魂,如何在偷來的人生裡成長、苦惱、戀愛,變為幸福可歎的平凡。雙線辯證的意涵原已豐富飽滿,作者更意有所指地將故事場景置入近代美國,從越戰前後寫到現代,當人們經歷「現代化」過程,森林裡的精靈同時也遭遇變異、敗毀,兩個世界時而互相碰觸、弄疼,時而猜測、不解,時而互為因果、糾纏。作者凱斯.唐納修以詩意的文字,流暢地織就人類對於童年、家庭、血緣、未知等龐大議題最微妙與美麗的想像。

■乙一
2007年才認識乙一,一共讀了四本。都很不賴。雖然,其實,吉田修一也很不賴。不過,為了謝謝乙一所給我的種種閱讀樂趣,要特別一提。

《夏天.煙火.我的屍體》,乙一著,王華懋譯,獨步文化出版
做為年輕一輩的日本推理小說能手,17歲就以處女作〈夏天.煙火.我的屍體〉獲獎並奪得多方關注的乙一(1978-),確實有著別出心裁的風格與視點。本書收錄兩篇短篇作品,同名作以女童觀點,別開生面、全程轉述一樁謀殺事件,卻又不帶控訴,宛如風情畫般書寫出孩子特有的詩意殘忍,並在結尾處精采轉折,帶出另一個驚人故事。另一篇〈優子〉則類近時代小說,將日本人偶獨有的詭譎美感與鰥夫思戀亡妻的茫然無託,做了一次微妙、驚悚的結合。閱讀乙一,除了感受到敘事所給予的高度樂趣,更值得玩味的是他設想井然的結構,彷彿一層層剝開的紙頁,每一層之下,都還能讀見新的發現。偶爾讀來心酸不忍、偶爾因某殘酷而心驚,其風格有「黑乙一」與「白乙一」雙面,在黑白之間,人性永遠被試驗。

《平面犬》,乙一著,龔婉如譯,獨步文化出版
彷彿有一個靈感管線直抵故事工廠,乙一只消將腦中的水籠頭打開,便輕易流洩出好讀又動聽的故事。四個短篇,〈石眼〉以傳說中能用眼神將人化為石像的鄉野奇譚為湯底,側寫一個追求存在價值與創作欲的女性的悲哀痛處。〈小初〉讀來有如成長小說,透過虛擬/幻覺之間的微妙觸碰,蒸發了某些啟蒙時所需面臨的傷感。〈BLUE〉則似殘酷又溫暖的童話,將角色設定成能移動、有思想的布偶,使之經歷愛與犧牲,一如某些人生切片的縮影。同名作〈平面犬〉奇想連翩,藉由豢養一隻刺青於臂上的小狗,微妙地化解了主角面對死亡、家庭難解的心結。乙一的敘述口吻讀來總是誠懇,節奏舒暢,善用結尾處的翻轉使故事去到更遠,徒留閱讀者在原地歎氣、歎服。

《暗黑童話》,乙一著,龔婉如譯,獨步文化出版
聲東擊西向來是乙一強項,在《暗黑童話》中,他亦以細膩布局,寫出帶著閱讀樂趣的長篇恐怖小說。全書共三條敘述線索:黑色童話、具詭異超能力的童話作家、移植眼球的少女,三者皆繞著眼睛意象,環環相扣。乙一巧妙地讓移植後的眼球具備如投影機的播放功能,播出逝者曾見過的影像,讓故事的線索漸漸拉開,情節溫暖處,有著小川洋子的況味;懸疑緊張處,又洩出乙一特有的冷酷──在兇手現身前,讀者先歷經了失明的恐懼(一隻為了愛而啄叼他人眼球的烏鴉),體會了失憶的孤獨(猝然失明的女孩因過度恐懼、忘了一切),又在超能力所製造的「不死」中感受了永生的徬徨(被童話作家所凌遲的生物都感受到奇異的幸福)……而最後,乙一更挪轉故事重點,使之如同一次少女的啟蒙,在暗黑之中,迎來經過之人才能看見的光明。

《小生物語》,乙一著,陳惠莉譯,尖端出版
即便是寫日記,或是「偽日記」,在乙一的筆下也生出無限的惡趣味。雖然其中有些篇章稍嫌濛混,但也有好多篇,看得我在半夜無人時,像個笨蛋一樣吃吃發笑──天底下怎會有這麼無聊又有趣的人啊,還真的有。剛好有。還把他的腦味噌都寫成日記,或「偽日記」,混合了幻想與妄想,生存的聊賴與卑微,一點點窺密的樂趣和迷團,一點點虛構世界的前身,一點點自我嘲諷的幽默……算他狠!

photo:www.fantasy.tw/contest2006/tiger/clouddragger.jpg


yu 2008-08-18 18:21:04

P.S.結尾又是可愛路線。我也喜歡"犀川"-真懷念那悠閒翻森博嗣打發時間的日子...但心中的前二名系列推理小說主角是卜洛克筆下的馬修(當然囉!)以及柏尼(忍不住想提這些好看的類型小說)

版主回應
做為類型小說的門外漢,我的心中沒有排名.... 2008-08-18 20:36:39
yu 2008-08-18 17:14:34

專訪乙一http://addons.books.com.tw/G/ADbanner/2008/06/080630zoo/author.htm

版主回應
有的!我第一時間拜讀過這篇了! 2008-08-18 20:35:53
DATO 2008-06-27 21:33:10

今天剛讀完<在黑暗中等待>

是部白乙一的作品

因為之前讀了<GOTH斷掌事件>
整個非常嚇怕
所幸<在黑暗中等待>
像暖暖的冬陽

(夏天讀可能太熱........XD)

版主回應
在《黑暗中等待》我也滿喜歡的
總覺得有點電影《jose與虎魚們》的味道
至於會有那麼溫暖嗎?
只能身處黑暗中無處可逃的女性
讀起來是多麼悲傷
2008-08-18 20:3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