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16 21:29:05愛睿客
牯嶺街.少年.我
牯嶺街與我的連結來得那樣古怪──十五歲夏天,七月高中聯考前的溫書假期,我跟同學借了一輛單車,到就讀了三年卻仍然陌生的南部小鎮四處漫遊。青春期的麻煩攀滿身體,我騎過與台灣西半部所有鄉鎮面目相似的街道,去稍遠處的田壠和灌溉水渠旁久坐,讓太陽曬我,腦中卻逕自想著那部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想著電影裡與我成長背景完全無關、卻又緊緊扣住我的那些眷村少年們的成長苦悶、暴力解決、無聊小事、無出口的愛。
幾乎是我所能記憶的第一條台北街道名字:牯嶺街,不以現在式,卻從1961年快遞到1991年,將牛皮紙色的年代,覆上一張保鮮膜,封存在我眼底。沒想要懷疑過現實所能經歷的滄海桑田,我死心眼地相信有那樣一條街,就在台北,被留下。
於是,當我到台北讀大學,鎮日騎著機車跑逛盆地各處,腦中雖總沒有忘記牯嶺街,卻不敢輕易靠近。那條街,像在心中寫了許久、折疊好、已箋封的信,不知該向誰正確地寄出?偶爾有機會路過鄰近區域的時候,也只敢矯情地站在路口眺一眺──我知道時代不一樣了,但難道我不能保有一條心中的街巷,不允許它在現實的改變中成為陌生?畢竟台灣是個嫻熟於遺忘的社會,總可以輕易刪除街景、更換招牌。
想起《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片段我總是想哭。那時不懂得一部電影已經具體而微地收納太多已逝、不復返的,也許淺碟如我,只單純因為青春暴力而震懾。高中聯考放榜的那天夜裡,我蜷臥床上,一次又一次聽著王柏森唱〈Are you lonesome tonight〉,腦中播放著昏黃的六○年代,隱約有一種茫然,竟致失眠。巧合的是,高中時同班的一個女孩,長相酷似電影裡的小明,我總迷濛地望著她,上課偷傳紙條,想像電影和人生可疊合的程度究竟有多少?包括我在大街上偷下來的電影海報?包括我在購買不到影像的年代,買了原著劇本、改編小說、筆記書做為解饞?
那是一種非常難以解釋的內在呼應,在網路不發達的年代,我甚至到圖書館裡去借當年的舊報紙,拚命想要找出情殺事件的真實版本。我想知道,那殺人的小四,是否也曾那樣傻氣地說著:「你所有的事我都知道,可是我不在乎啊……」然後,小明會理直氣壯地回答:「要改變我?我就跟這個世界一樣,這個世界是不會變的……」
然後,他一刀刺向她。
在民國50年6月15日,晚上11點。
牯嶺街上有著幾攤販書的綠蓬子,一棵大樹,人們路過死亡,三兩來去。
糾纏著我的影像並未淡去。一次偶然在香港的HMV,赫然發現少年張震的臉用顏色劈為兩半,是我覓找多時的VCD!沒想過可以再遇到這部電影,我獨自在深夜複習,彷彿也在為我的九○年代倒帶。許多美好的電影、創作、論述,在視線裡百花齊放,雖然眾人皆稱之為世紀末,迸生而出的精采作品,卻證實著人們生活的力度,我亦感覺無可能再有如此豐沛能量,讓我搭乘一個浪頭,上升,看見遠方。我獨自播放著VCD,電影裡每一個鏡頭,構圖,被說出的語句,都充滿龐大的安靜,襲向了我。
望著音量低的影像,我猜想也許我嚮往的是一個拘謹的年代?高中制服、不定時來訪的颱風、美援所附加的文化澆灌、幫派互鬥的惡戲、成長的曖昧啟蒙、父母親在島嶼上的「暫留」心情……這些都與我的成長背景相去甚多,因之成為我微妙的「投射」與「寄託」?
再一次前往牯嶺街的時候,我已嘗過軍隊管教、經歷有雜質的愛、懂得物欲、也參與了這塊島嶼邁向新世紀所變身的幾種瘋狂。朋友的劇作在「牯嶺街小劇場」演出;前身為中正二分局的百年建築物,座落在牯嶺街五巷二號,想必那樁發生在七巷底的少年情殺案件,它也曾靜靜地目睹。更說不定,當少年被捕,便是送進這個分局裡,讓這個世界忽然知曉,國家機器的暴力,是怎樣滲透入每一個家庭,而微妙的人際鎖鏈,在暴力的侵略中,又如何逼使一個睡在衣櫥裡的少年,曾信仰的愛與權力都片片剝落……
進劇場看戲前,我在牯嶺街附近一逛。
昔日名震一時的舊書街風華已褪,如今看來平凡無異的小街,已嗅聞不出日人殖民光景;賣書變現、或如電影裡所再製的日常溫暖燈光亦不復見,只有黝暗幽幽降臨,平等地覆蓋在那些參差的西式樓房上,三兩間店家,疲憊的樹,稀少的行人。朋友的實驗性劇作很精采,多媒體搭配著戲與詩,舞台上半裸的男孩有新的問題等待解決,不只是升學考試,不只是家庭生計,不只是異性困惑,不只是道德的維持障礙……畢竟睡在衣櫥裡的少年已經變成哈利波特,國片的閱聽者漸趨少數,我凝視眼前的一切,思緒忽又飄遠,知道時間已前往下一個河道。
根據報載,真實世界裡的殺人少年被判有期徒刑十五年,上訴高院後減為七年,但檢察官不服上訴,由最高法院發回更審,改判為十年。時至今日,他應已出獄,與我一同目睹台灣怪現狀,做何感想?他還會重回牯嶺街嗎?
前些日子,我因事前往建中,初夏暑熱蒸著盆地,大雨來臨之前,我繞轉和平西路,由於對該區地理的陌生,眼眶裡猛地撞進「牯嶺街」三個字──我還來不及反應,車行速度快,就像駛離距今已遠的少年時代般,不消一秒鐘,我就滑過了它。
photo:www.dianying.com/ft/title/glj1991/poster
幾乎是我所能記憶的第一條台北街道名字:牯嶺街,不以現在式,卻從1961年快遞到1991年,將牛皮紙色的年代,覆上一張保鮮膜,封存在我眼底。沒想要懷疑過現實所能經歷的滄海桑田,我死心眼地相信有那樣一條街,就在台北,被留下。
於是,當我到台北讀大學,鎮日騎著機車跑逛盆地各處,腦中雖總沒有忘記牯嶺街,卻不敢輕易靠近。那條街,像在心中寫了許久、折疊好、已箋封的信,不知該向誰正確地寄出?偶爾有機會路過鄰近區域的時候,也只敢矯情地站在路口眺一眺──我知道時代不一樣了,但難道我不能保有一條心中的街巷,不允許它在現實的改變中成為陌生?畢竟台灣是個嫻熟於遺忘的社會,總可以輕易刪除街景、更換招牌。
想起《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片段我總是想哭。那時不懂得一部電影已經具體而微地收納太多已逝、不復返的,也許淺碟如我,只單純因為青春暴力而震懾。高中聯考放榜的那天夜裡,我蜷臥床上,一次又一次聽著王柏森唱〈Are you lonesome tonight〉,腦中播放著昏黃的六○年代,隱約有一種茫然,竟致失眠。巧合的是,高中時同班的一個女孩,長相酷似電影裡的小明,我總迷濛地望著她,上課偷傳紙條,想像電影和人生可疊合的程度究竟有多少?包括我在大街上偷下來的電影海報?包括我在購買不到影像的年代,買了原著劇本、改編小說、筆記書做為解饞?
那是一種非常難以解釋的內在呼應,在網路不發達的年代,我甚至到圖書館裡去借當年的舊報紙,拚命想要找出情殺事件的真實版本。我想知道,那殺人的小四,是否也曾那樣傻氣地說著:「你所有的事我都知道,可是我不在乎啊……」然後,小明會理直氣壯地回答:「要改變我?我就跟這個世界一樣,這個世界是不會變的……」
然後,他一刀刺向她。
在民國50年6月15日,晚上11點。
牯嶺街上有著幾攤販書的綠蓬子,一棵大樹,人們路過死亡,三兩來去。
糾纏著我的影像並未淡去。一次偶然在香港的HMV,赫然發現少年張震的臉用顏色劈為兩半,是我覓找多時的VCD!沒想過可以再遇到這部電影,我獨自在深夜複習,彷彿也在為我的九○年代倒帶。許多美好的電影、創作、論述,在視線裡百花齊放,雖然眾人皆稱之為世紀末,迸生而出的精采作品,卻證實著人們生活的力度,我亦感覺無可能再有如此豐沛能量,讓我搭乘一個浪頭,上升,看見遠方。我獨自播放著VCD,電影裡每一個鏡頭,構圖,被說出的語句,都充滿龐大的安靜,襲向了我。
望著音量低的影像,我猜想也許我嚮往的是一個拘謹的年代?高中制服、不定時來訪的颱風、美援所附加的文化澆灌、幫派互鬥的惡戲、成長的曖昧啟蒙、父母親在島嶼上的「暫留」心情……這些都與我的成長背景相去甚多,因之成為我微妙的「投射」與「寄託」?
再一次前往牯嶺街的時候,我已嘗過軍隊管教、經歷有雜質的愛、懂得物欲、也參與了這塊島嶼邁向新世紀所變身的幾種瘋狂。朋友的劇作在「牯嶺街小劇場」演出;前身為中正二分局的百年建築物,座落在牯嶺街五巷二號,想必那樁發生在七巷底的少年情殺案件,它也曾靜靜地目睹。更說不定,當少年被捕,便是送進這個分局裡,讓這個世界忽然知曉,國家機器的暴力,是怎樣滲透入每一個家庭,而微妙的人際鎖鏈,在暴力的侵略中,又如何逼使一個睡在衣櫥裡的少年,曾信仰的愛與權力都片片剝落……
進劇場看戲前,我在牯嶺街附近一逛。
昔日名震一時的舊書街風華已褪,如今看來平凡無異的小街,已嗅聞不出日人殖民光景;賣書變現、或如電影裡所再製的日常溫暖燈光亦不復見,只有黝暗幽幽降臨,平等地覆蓋在那些參差的西式樓房上,三兩間店家,疲憊的樹,稀少的行人。朋友的實驗性劇作很精采,多媒體搭配著戲與詩,舞台上半裸的男孩有新的問題等待解決,不只是升學考試,不只是家庭生計,不只是異性困惑,不只是道德的維持障礙……畢竟睡在衣櫥裡的少年已經變成哈利波特,國片的閱聽者漸趨少數,我凝視眼前的一切,思緒忽又飄遠,知道時間已前往下一個河道。
根據報載,真實世界裡的殺人少年被判有期徒刑十五年,上訴高院後減為七年,但檢察官不服上訴,由最高法院發回更審,改判為十年。時至今日,他應已出獄,與我一同目睹台灣怪現狀,做何感想?他還會重回牯嶺街嗎?
前些日子,我因事前往建中,初夏暑熱蒸著盆地,大雨來臨之前,我繞轉和平西路,由於對該區地理的陌生,眼眶裡猛地撞進「牯嶺街」三個字──我還來不及反應,車行速度快,就像駛離距今已遠的少年時代般,不消一秒鐘,我就滑過了它。
photo:www.dianying.com/ft/title/glj1991/poster
上一篇:Propaganda
下一篇:冰箱裡的獅子
雷
2007-08-09 22:10:07
謝謝電影社同學..
我會上網看看..
Cassie
2007-08-09 16:22:01
2.電影裡日式平房場景是在屏東(?)某處拍的
在屏東火車站前的確是有不少日式平房,是以前的空軍眷村,現在也都還在,梓評也許可以去踏踏。
在屏東青島街的某些眷村改建為簡餐店了,在裡面用餐別有一番風味,也許這星期有去的話再拍給你看看吧!
cjh:真是太強了!果然是大少。我也想要去找小四買麵。
Cassie:以前當兵時常經過屏東火車站,但是來去匆匆,所以未得細看。如今何時再能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