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2-07 18:14:18愛睿客

愛睿客書架2006-01

《妖物誌》,張曼娟著,皇冠出版

中國神話故事裡多有揚美堅貞愛情的追求,在張曼娟以短篇小說體例寫成的《妖物誌》一書,取材唐傳奇與魏晉志怪小說《搜神記》的妖物如少女豬、虹精、馬男、羽衣娘等原型,卻劈斧舊典,不依既有文本發揮;而單取妖物魂魄,成為一奇幻或無解的隱喻,復以現代感別具的筆法,講述一支妖氣凜凜的戀歌。八篇故事裡有失去靈感的大師、揭露犯罪的警察、事業成功的新貴……他們都避不開這城市裡可能的遭逢與劫毀,卻又在妖物的魅惑中歷經情感的轉迴,焦點集中的性愛場景突顯人妖之間的曖昧媾合,其實尤是一種微妙難辨的歷驗──面對心內妖物的剎那,倘若不是一時動情或無辜軟弱,又豈能完成一次無我的「邀」物?書末所附〈妖前世〉,除可在故事流轉後,一併回味古典趣味,並清楚呈現古今對比。

《隱地二百擊》,隱地著,爾雅出版

隱地書寫橫跨各種不同文類,最新作品《隱地二百擊》亦有所發揮,每篇短短200字的小品,可以像散文,可以是一個精密的極短篇,也可以溶解短暫停格的詩意片段。既然取材自生活,書寫文本亦從己身出發,旁及周圍,事事關心。做為一名資深的書寫者,隱地示範了諸多可能:如何潔愛自我,珍重生活的價值;又如何議論家國,抨視時事現況,甚且還有許多閱聽雜感,記錄幡然一悟的瞬間。二百「擊」所要擊落的,除了社會怪現狀,浮沫般揚逝的時間場景,還有那些偶然擦身的人,新聞裡的詭譎陌客,更可能是一個日漸行遠的,年少的自己。透過簡而有力的一擊,顯示出打擊者的臂力,來自於平日的養豢,累積,方能以不同類型表達方寸間的繁雜思索與最小舞台的最多戲劇可能。

《小小的原罪》,密麗森.迪倫著,李三沖譯,行人出版

或許仍對美國女作家珍.柏爾斯(Jane Bowles,1917-1973)的名字感到陌生?她的傳記《小小的原罪》卻已有了中文譯本。傳記作家密麗森.迪倫透過18本筆記與信件,加上多次訪談珍.柏爾斯的丈夫:同時身兼小說家、作曲家的保羅.柏爾斯,在珍過世之後,以堂皇鉅著,還原她奇情浪漫的一生。藉由敘述文字與信件的交錯,曾自貶為「跛子,猶太女同性戀」的珍.柏爾斯,血肉栩栩再現,她那充滿表演性的人格特質,敏銳繁複的愛欲追求,以及她雖周旋不同女性戀人之間,又奇妙地與丈夫保羅維繫著外人難以詮釋的婚姻生活……,諸多美國文學史上的風流人物,亦出現在她生命的字裡行間。小小的原罪或許是她與生俱來、無法稀釋的愛與痛,引人忍不住想穿透神祕,抵達她內心的荒原。

《人在廢墟》,克里斯多佛.武德爾德著,張讓譯,邊城出版

文明創造了廢墟。做為建築的殘骸,更包裹著歷史、戰爭、文學、藝術、生活的氣味,被遺棄在地球上的碉堡、競技場、廟宇、工廠,它們脫離了被人們所注視的眼光,卻以一種遺世的主動性,發展出屬於廢墟自己的美學,那因而留有文明的殘墨,卻又拒絕被書寫,是一種相當微妙的立體劇場。擔任英國巴斯霍爾本手工藝博物館總監的作者,曾多次以「廢墟」為主題策展。本書即是他透過自己對廢墟的熱愛與理解,從古城羅馬敘起,旁及大量有關建築、文學、藝術的研討與觸引,不僅探究現實裡的廢墟,也好奇虛構作品中廢墟的存在與呈現。譯者張讓以翔實流暢的譯筆,使這冊稍具學術氣味的著作不至於過度生硬,書前並以專文介紹種種人在廢墟的迷離、美麗和陌生。

《祕密結晶》,小川洋子著,王蘊潔譯,麥田出版

在一座島嶼上,總有些東西,等待著被消滅:也許是一隻飛鳥、一朵玫瑰、一本月曆……,不只把物體本身銷毀,更透過一種名為「祕密警察」的機制,將一切的記憶證據都湮滅。然而,卻仍然有人,是屬於不會遺忘的。因此警察們必須偵測、抓出那些善於記憶的人。做為主述者的角色,是位以寫小說為業的女性,她屬於能遺忘的大眾,卻意外發現她的編輯,是記得所有已逝事物之人。因此,她造了一個密室,藏起了這個男人……讀著《祕密結晶》,除了驚豔小川洋子居然能以其一貫澄澈的文字,經營出一個奇詭的島域,那其中,更包含著無數對於世界的控訴。如果我們在這個故事裡,讀出一點蓋世太保或安妮.法蘭克的影子,著實無須驚詫。各種不同形式的消滅仍在進行,無止盡的墜毀中,有些什麼,是透過記憶釀成的祕密結晶?那本該是遲來的救贖。

photo:《祕密結晶》,小川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