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07 11:42:25艾瑞克

移動城堡日誌10月5日

 

 

移動城堡日誌

 

105

 

    我摸著吃脹的肚子對李大哥說:「本來想用野外求生減肥,現在可能不減反胖了!」,台灣的人情味照亮生命。

 

    有豐盛的大餐是因為今天小木屋開工動土,儀式11點舉行,12點用餐,剩下的菜尾順理成章成為我的晚餐,哈里路亞!

 

    用餐期間,大家順便閒閒聊是非。

 

    工頭首先發難:「我是苑里人,35歲來到花蓮,現在已經有三個小孩了!」

    人不親土親,阿姨興高采烈的歡呼:「我也是苑里人,當初在苑裡還是大戶人家,家道中落後五歲跟家人到花蓮,那時只能通車到蘇澳,由蘇澳搭船到花蓮,只記得海面上都是跳躍的魚兒。」

 

    還好昨天做過功課,知道三百年前先民渡海開墾,彼時花蓮尚未築港,花蓮港只是個登陸的地點。《花蓮港廳勢》記載,1857年有三十餘漢人自葛瑪蘭移至花蓮溪口,築茅屋十六、七戶,蔚然成村,定名為花蓮港,以耕作為生,成為農村聚落,後來東墾者日眾,形成今日的花蓮。

 

    「是啊!那時好窮,每天吃稀飯,有雞蛋吃算加菜了!」,工人甲說。

    阿姨又說:「大家都窮啦,為了有麵粉吃,好多人信基督教呢!」

    「還有奶油呢!不只麵粉。」,工人乙接著說。

    「還穿兩面國旗兩隻手的中美牌內褲!」,李大哥等了好久終於有機會插嘴。

 

    一時之間,大家生存在艱困的回憶裡,緬懷著各自兒時的艱辛。彷彿經過共同的磨難,大家有著休戚與共的珍貴情感,有如一起觀賞林懷民的舞蹈-渡海後的胼手抵足。

 

    人便是這樣,透過共同的情感建立起相互的親切跟信任,到哪兒都是一樣,讓我記起第一次喜馬拉雅山之行,跟偶遇的日本夫婦,聊了整夜的老鷹合唱團、三國演義、以及侯孝賢。

 

    下午利用時間到附近東華大學的網咖貼上我的移動城堡日誌,希望朋友們知道我的訊息,跟我分享心情的點點滴滴。

 

    傍晚多年不見住花蓮的友人小胖來找,跟他見面的印象停留在四年前他住的房子整修衛浴,話題便從這件事接續起,逝去的時光好像可以經由溝通一一縫補,就像早上的眾人的共同情感一樣。

 

    原本以為會寡居的野外生活,意外成為多年難得的情感交流大會,我嘴角慢慢泛起一陣笑意,珍惜這難得的緣分跟光陰。

 

    今天的雨下得比昨天晚,到夜晚七點多才開始下,雨滴打在帳篷發出滴滴答答的聲音,我與雨之間似乎無任何的遮攔,感覺就像在雨中寫著日誌,一切的一切如此真實,就像白天發生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