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2-31 14:48:42徐江屏

【十二樓書記】連載時代已不再

  楊照為他的舊作《大愛》出新版寫了篇長序,題為〈懷念連載時代〉。讀著讀著,想起自己讀報的記憶,絲絲縷縷又是對報紙副刊的愛恨情仇及經過楊照對報紙副刊以連載當成重要賣點的陳述,對於舊時代突然又興起一股莫名的懷念。那根本不能算是文藝青年該有的面對副刊的態度,不過也由於對副刊始終抱持個愛讀又不肯細讀,知道一點深入的卻總只是那寥寥的數篇,於是在腦海中始終無法形成對副刊該有的尊敬與懷想,使得就算現在讀起副刊,也總顯得有一搭沒一搭的。如果不是網路盛行,有機會將三大報(《中國時報》、《聯合報》及《自由時報》)的副刊文章自網路上下載列印後才詳讀,恐怕對於副刊上所刊登的文章,依舊無法靜下心來好好讀讀。

  記憶中最早接觸的報紙有些粗糙,是父親從上班的機房裏帶回來的縐縐的《大華晚報》,還是副刊那一頁,年紀小只覺得奇怪,怎麼一張紙上印滿了小小的字,還有幾張畫得不太清楚的插圖,每篇文章都不長,讀來讀去也不知道在寫些什麼。後來才聽說《大華晚報》曾是幾位小說名家發表連載作品的園地,年少無知不識名家大作,只當成是包裹日用品的替代品,還嫌油墨髒而少去碰觸。後來由於父親是職業軍人,有時能帶回來《青年戰士報》,隨意翻翻,也沒能養成讀報的習慣。還是要等到國中高中青澀歲月為了擺脫升學主義的沈重包袱,常和同學一起讀副刊文章,時而有討論的機會,才開始留意起副刊。

  讀副刊應該是從家中開始訂《中國時報》,留意起林崇漢的插圖起始的。從沒想到有人能把人體描繪得如此細緻,女人裸露的肌理彷彿就是用照相機拍攝下來的。明明是該去留意將文學與社會關懷接合在一起的《人間副刊》所隱隱散發出來人文關懷的氣質,卻把心思放在插圖上,或者是青春期對性的幻想受到極大壓抑下的真情流露。只是對於那段對林崇漢插圖的在意歲月,卻是很少向人提及的。

  那應該已經是報紙刊載連載小說的末期了,副刊存在的必要不再因為連載小說與業務之間的緊密閞係而逐漸被視為具有獨立性格的篇幅。那時報紙的張數只有寥寥的三大張,遇有特殊慶典節目再增一大張,十來個版面中副刊佔有一版,怎麼說都很難被忽略。印象中讀過的連載小說,大抵該是倪匡的科幻小說《木炭》吧!還有華嚴的對話體小說《神仙眷屬》,真還要在記憶中搜找出連載時代的重要作品,又得再往後推到《中時晚報》重新迎回晚報揚棄遷就股票市場的思維而重視副刊的那個時代,張大春逐日刊寫的《大說謊家》。後來的報紙增張,連載小說漸漸走入歷史,副刊也走進一個全新的時代。

  楊照寫到:「連載小說能提供別的小說不能提供的樂趣,就在其豐富的內在多元性,以及其層出不窮的意外轉折。講白一點,連載小說之可貴,就在那些『跑野馬』的內容,就在那些為了吸引讀者讀下去而刻意穿插的花招。內在多元性與意外轉折,除了來自考慮『勾住』讀者的因素外,還受到作者寫作過程的強烈影響」。那顯然是來自說書人對舖陳其詮釋內容的考量,小說創作者也必須考量到讀者的需求,下筆之際思量著在今天刊出的段落裏將一方面如何交待前情,一方面如何延展後果。而這種寫作考慮卻是在現今報紙副刊上不再得見的。連載小說早消失在副刊裏了。

  繼之而起的是一個個精緻別具特色的小專欄,不同的作者揮發不同的生活經驗,不同的篇幅裏交代不同的生命故事。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的「三少四壯集」如此,聯合報副刊裏的不同性質專欄亦如此。只是,敘述者不再費思量於情節的舖陳,連載小說的時代早過去了。(2004.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