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2-20 17:48:41徐江屏

【十二樓書記】重識湯姆

  在讀完董啟章天馬行空思緒編織而成的遊記之後,頓時猶豫了好一下,看了看書桌旁一堆想讀的書裏感度不同的誘惑,似乎都抗拒不了。突然想讀小說,好調和正在逐日讀林行止及南方朔所必須具備的嚴肅與正經。前兩個星期才從69元書店裏買了四冊標示以「馬克吐溫作品集」的「舊新書」,為了不錯的書相確實也想利用時間好好讀讀馬克吐溫,於是就帶了《湯姆.索亞歷險記》倒臥在床上,一邊留意兩個孩子夜咳的狀況,一邊翻讀著。小時候曾斷斷續續看過改編的卡通《湯姆歷險記》,對故事內容有粗略的印象,就順著童趣的筆觸一路讀了下來。

  對於林鬱文化事業公司並沒有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批一共十二冊的「馬克吐溫作品集」也似乎並沒有引起討論。封面上標示著譯者為張友松尤其陌生,上網蒐尋資料才得知張先生係知名的老翻譯家,早年曾在上海春潮書局翻譯過諸如契訶夫等名家作品。這套「馬克吐溫作品集」看來應該是六○、七○年代譯全出版的,林鬱出版只是把簡體字翻排成繁體字,沒有版權,於是價格定得很低,像《湯姆.索亞歷險記》三百多頁定價才150元,比較厚的《密西西比河上》五百多頁也不過200元。看著這批書流落在廉價書店裏乏人問津,不由得令人想到海峽阻隔所造成的文化隔閡,老翻譯家的精心譯作被隔海盜印,還沒被此地的人認識了解之前就淪為廉價書店裏的商品之一。翻看版權頁印行之際,老翻譯家於1998年「窮死成都」,晚景淒涼。

  讀《湯姆.索亞歷險記》裏湯姆惡作劇受罰粉刷圍牆一節,香港《壹週刊》社長楊懷康曾在他的專欄「無定向風」裏讀到過,楊懷康以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了所謂「湯姆索亞效應」(Tom Sawyer Effect),亦即出錢買罪受的特例。楊懷康是將「湯姆索亞效應」和「水與鑽石的矛盾」並列討論的,初讀就覺得新鮮,這回在《湯姆.索亞歷險記》裏讀到,美國當地還以此做為紀念活動之一,讓孩子們粉刷起圍牆,也可得知馬克吐溫在美國人心目中的份量。

  閱讀可以是件很開放的心智活動,尤其具有網際網路精神的閱讀。就像一般人對「網誌」的印象,就是敘及現象分析時透過一連串的超鏈結導出更多的資料,善於運用網際網路「連來連去」無遠弗屆的拓展性,把單純的文本發展成多元延伸的繁複結構,展開一個有機的閱讀。這有點像當年蒐集論文寫作資料時從一篇論文延伸出一長串閱讀經歷的冗長經驗,非把箇中的環節及問題的重點搞清楚。讀《湯姆.索亞歷險記》當然不會單純只在意湯姆乖張的行徑,對兒童或青少年心理有興趣的人及對經濟學有研究的分別會在閱讀中摘取其有意向討論或深入分析的片段,閱讀的方式也絕對和單純享受童年回憶的普遍讀者不同。

  雖然後來只能盡力的讀了二十來頁就進入夢鄉,卻也讓自己對這閱讀多少有了信心。當年讀《惡童日記》就顯得輕鬆自在,這回利用《湯姆.索亞歷險記》來調整閱讀的步調,多少也該有成功的機會。

  另外還讀了林行止《橫行天下》五十來頁,意猶未盡,算是最近比較好的閱讀狀態。由於香港《信報》並沒有上網,於是也沒有機會同步的讀林行止的新文章。那天在網路上不經意瞥見有人開個網站將林行止的評論文章逐日上網,不知林先生得知後會有什麼反應?

  晚上很縱慾的放任自己買了大塊印得極為精美的新書《紐約,美麗的事物正在發生》,受不了整本書精緻的質感,寫紐約市區裏的公共藝術及正在發生的藝術行為,筆觸也很吸引人。沒有浪跡天涯的機會,透過閱讀,倒也多少滿足張望世界的小小慾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