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2-08 13:48:41徐江屏
【十二樓書記】職場讀書會
書就孤單單的放在桌上,是本熱門的觀念書,收了許多會心的小故事,說明有許多狀況下問題並不真的出在問題上,而是問題背後所衍生出來新的問題。是公司送給每位主管研讀的書,今年讀的是《內部行銷》,明年開始就接著讀《QBQ!問題背後的問題》。像是個沒有討論只有心得寫作,專注在閱讀及反思上的讀書會,少了情感的交流及意見與經驗的交換,只沈迷在自己的想像裏。不明白這種超現實的讀書會運作方式是如何運作出來的,主管們倒也死心蹋地的接受了像是被檢驗閱讀收穫的試驗。
諸如此類實在另類的讀書會形式讀書,總不免在心中產生許多空泛的問號:目的是什麼?是只要求主管們花時間閱讀然後寫篇思考後的感想?還是想了解主管們內心真切的念頭?除了自己所寫的文章之後,沒有機會看到別人想像的結果,每個人就像座孤島,耗廢時間讀了些書,而書還是書,消化吸收之後還是原初自己所想到的那些。接收不到刺激,自然也不會有回饋。
只是收到書的同時,心中只有一個念頭:當初沒自己去買這些書應該是對的。對於組織發展觀念的變革及管理學的相關知識,最近幾年該要的閱讀資料,公司從來不吝惜耗費成本提供。書是送的,還有功課要做,自然就會認真的讀。不過,一年也只讀這麼一本書,想想真不該是件難事,而且認真也是應該的。
是閱讀習慣的轉變,對於管理學相關知識的東西是越來越興趣缺缺。手邊上想讀的書沒一本是這個領域的。除非工作需要,不然是不再願意花時間讀的了。寧願花時間在所訂或零買的期刊閱讀上,或許收穫是片段的,樂趣卻是多樣的。
今天就收到兩份大陸刊物,分別是十月號的《萬象》及十一月號的《讀書》,隨意翻翻目錄,好些篇是曾在台灣的報刊上讀過的,好些篇則該要花時間好好讀。最近一期的《TIME》則以「The Most Amazing Inventions of 2004」當封面故事,圖文並茂的做了足45頁的報導。十二月號的《讀者文摘》刊載了篇周星馳與李歐梵的對談,題為〈迷走於現代與後現代之間〉,是篇很值得讀的文章。耗廢時間在這些資料的閱讀上,除了讓生活多些意外的收穫外,更重要的是某些早就希望獲致的知識卻在不知不覺間進了腦袋的堆棧裏,在某個意外的片刻轉化成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連自己都感覺驚訝!
抽空到書店去,自然不會忘了帶些「戰利品」回來。十二月號的《印刻文學生活誌》以呂赫若為封面,刊載他昭和17~19年的日記選。另外與《人間思想與創作叢刊》2004年秋季號同步刊出陳映真的文章〈避重就輕的遁辭──對於藤井省三〈駁陳映真:以其對於拙著《台灣文學這一百年》的誹謗中傷為中心〉的駁論〉則令人有些意外,缺乏對照文章的筆戰實在孩寂得可憐。讀了一下內文發覺前兩篇引發陳映真與藤井省三筆戰的兩篇文章分別出現在《人間思想與創作叢刊》2003年冬季號及《聯合文學》今年六月號上,有時間再找來一讀。還買了二版新刷應景上市的《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想和妻一起讀的《我數到3ㄛ》。晚上就坐在窗外正下著雨的書房裏讀。夜真的就越來越美麗了。(2004.12.2)
諸如此類實在另類的讀書會形式讀書,總不免在心中產生許多空泛的問號:目的是什麼?是只要求主管們花時間閱讀然後寫篇思考後的感想?還是想了解主管們內心真切的念頭?除了自己所寫的文章之後,沒有機會看到別人想像的結果,每個人就像座孤島,耗廢時間讀了些書,而書還是書,消化吸收之後還是原初自己所想到的那些。接收不到刺激,自然也不會有回饋。
只是收到書的同時,心中只有一個念頭:當初沒自己去買這些書應該是對的。對於組織發展觀念的變革及管理學的相關知識,最近幾年該要的閱讀資料,公司從來不吝惜耗費成本提供。書是送的,還有功課要做,自然就會認真的讀。不過,一年也只讀這麼一本書,想想真不該是件難事,而且認真也是應該的。
是閱讀習慣的轉變,對於管理學相關知識的東西是越來越興趣缺缺。手邊上想讀的書沒一本是這個領域的。除非工作需要,不然是不再願意花時間讀的了。寧願花時間在所訂或零買的期刊閱讀上,或許收穫是片段的,樂趣卻是多樣的。
今天就收到兩份大陸刊物,分別是十月號的《萬象》及十一月號的《讀書》,隨意翻翻目錄,好些篇是曾在台灣的報刊上讀過的,好些篇則該要花時間好好讀。最近一期的《TIME》則以「The Most Amazing Inventions of 2004」當封面故事,圖文並茂的做了足45頁的報導。十二月號的《讀者文摘》刊載了篇周星馳與李歐梵的對談,題為〈迷走於現代與後現代之間〉,是篇很值得讀的文章。耗廢時間在這些資料的閱讀上,除了讓生活多些意外的收穫外,更重要的是某些早就希望獲致的知識卻在不知不覺間進了腦袋的堆棧裏,在某個意外的片刻轉化成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連自己都感覺驚訝!
抽空到書店去,自然不會忘了帶些「戰利品」回來。十二月號的《印刻文學生活誌》以呂赫若為封面,刊載他昭和17~19年的日記選。另外與《人間思想與創作叢刊》2004年秋季號同步刊出陳映真的文章〈避重就輕的遁辭──對於藤井省三〈駁陳映真:以其對於拙著《台灣文學這一百年》的誹謗中傷為中心〉的駁論〉則令人有些意外,缺乏對照文章的筆戰實在孩寂得可憐。讀了一下內文發覺前兩篇引發陳映真與藤井省三筆戰的兩篇文章分別出現在《人間思想與創作叢刊》2003年冬季號及《聯合文學》今年六月號上,有時間再找來一讀。還買了二版新刷應景上市的《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想和妻一起讀的《我數到3ㄛ》。晚上就坐在窗外正下著雨的書房裏讀。夜真的就越來越美麗了。(200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