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7-11 20:21:17Linus

旅行的想念



旅行的想念



---------對我而言,旅行已不知不覺變成一個自由的符號,或許更成為人們口中的名片與地位的象徵--------


好一陣子,當我遇到許久未見的老朋友,第一句話常常以 "最近好嗎,有沒有去哪裡玩 ? " 來作為化解不知該聊些什麼的窘境開場白。

想想,在這物質滿盈的年代裡,"旅行" 居然取代 "吃飽未" 成為我關心他人的首要問候語。

旅行,它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有些時候,朋友也問我 : ㄟ,你怎麼那麼愛玩啊。我總會回他:不玩會死喔,要玩趁現在。

不玩真的會死嗎 ? 當然不會,反而在旅行過程中不可測的天災人禍更像俄羅斯轉盤一樣;只是中獎的機會微乎其微,在這規則與距離都被人類架空的世紀中。

"我不會那麼ㄙㄨㄟ吧".對於這輩子沒中獎命的我,是如此相信的。但這也是我老媽總是擔心我的原因。
我媽老是不明白,有時,不好好待在家裡休息,跑出去,弄得一身髒兮兮,回來還累的半死。這其中到底有什麼意義?

而我總沒曾告訴過她: 媽...,謝謝你把我餵到這麼大,雖然此生沒幸運的含到金湯匙,但總是衣食無缺,今天,長大了。總要去追求一些其他想要的東西,譬如說 : 自由.........

沒告訴我老媽這些的原因有很多,譬如說 : 我覺得她可能聽不懂我在說些什麼,養了這麼大,有一天突然告訴妳一大堆怎麼樣也聽不懂的道理,然後揚長離去。這樣做,好像不太好。
而對於老媽而言,只要是她不能理解的事,都有危險的可能性。她都必須一一保護與煩惱,就如同去一些她聽都沒聽過的地方,或是必須越過海洋的國家。

母性的光輝或許就是如此吧。

其實,沒告訴老媽這些話,最主要的原因還是 "自由" 這個玩耍的藉口,也從來不曾完全說服過我自己。

我不自由嗎? 現在是什麼年代了,還任性的講這種話,可能會被別人視為想法的不正確吧。^^


嗯....,該怎麼說好呢? 我扯一個不太相干的例子好了.......

前陣子,被朋友拉去聽馬修連恩的演唱會,在優美的樂聲下,馬修用中文不斷的告訴我們: 加拿大和台灣都是個很美很美的地方,像綠島啊,花蓮啊,宜蘭,澎湖,金門啊,都美得不像話。而且只要聽他的CD,就能感受到那種大自然無以輪比的華美。

那時的我不禁想,與其今晚像我這樣,正襟危坐的在這聽所謂撫慰人心的新世紀鋼琴演奏,倒不如親臨這些美麗的地方,聽聽風的聲音,海的聲音,聞聞青草的味道,還來的實在真切些。

那,坐在我身旁周遭聽的入迷的觀眾們,他們想的是不是也跟我一樣呢? 但今晚,為什麼我們全都坐在這裡?而不是在花蓮某個美好的民宿裡玩耍著....

像這種道理,是不是就像買了部耗油又昂貴的幸福RV車,就能有那麼一點點幸福感,彷彿穿梭於荒野山林的感覺一樣呢?

想著想著,我不禁迷惑起來,畢竟自己平時就不是個思緒清楚的人......。


原來,一張CD的想像是比一次旅行來的容易取得些。每一次的旅行,都是如此的珍貴。


一直以來,都很羨慕那些能說走就走,背起背包就去流浪的朋友。或許,有人會說,那只是你願不願意 "放下一切" 罷了,其實每個人都做得到的,往夢想繼續前行。
但我卻覺得這不只是單單 "放下" 這個層面而已,那些能夠 "放下" 的朋友們,其精神,時光或物質,某部分必定飽滿充盈。而這部分,大多數的朋友並不是說要有,就能擁有。

我們都居住在繁雜脈絡所構築的城市中,要打理好每一條會因你離去而產生變化的線路,自身就必須擁有並有能耐折損很大的能量,才不會引起短路。雖然說,旅行後的能量會以倍數補回,但...。再說明白點,就是要有錢,還要有閒,或許還要有家人的支持與無比的毅力。

因此大部分的人,多數的時間,都只能坐在電腦桌前,看看別人的遊記,羨慕著誰誰又跑去哪一國旅行去了。如此而已。


每天一早,我們翻開報紙,都有好幾個版面的旅遊介紹。每次踏進連鎖書店,必定也有一大專櫃是擺旅遊指南的,告訴你要去哪裡玩,要怎麼玩,哪裡有著不為人知的私房推薦。每次,當我翻閱著某本" 人生必須去的一百大景點 "的書。想著,如果,我這輩子沒去兩三個;那我的人生,是不是就遜掉了...。是的,還未結束就知道:已經遜掉了。


從此,見面的第一句寒暄語,我很少再問朋友:最近有沒有去哪裡玩........ 。

因為,旅行已成為時尚自由的一大地位象徵。



好了,扯了這麼多,無論如何,去旅行吧! 精神上不自由的都市人,無論去哪裡,夠不夠炫,夠不夠遠。只要還有機會的話。

因為,每一次的旅行,都是如此的珍貴,回憶都是如此真切。







相片:南下的自強號列車

後來才明白,原來在 "移動" 的火車車廂裡,總會飄散著一股,似有似無的 流浪氣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