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20 01:52:08Eous
白色日子 -- 李絲
我記得你曾在信中提過,也許婆婆害怕面對你再度提起搬回哈爾濱的事,因此避不回信。但是,當我現在為婆婆換上她最喜愛的白色旗袍時,我知道她還是最懷念她與你的那段白色日子。
閉上眼睛前,婆婆告訴我,寫封信!她的聲音細薄如遊絲,飄盪在充滿消毒藥水味的病房內。身旁家人不解婆婆所說的話,媽!寫什麼信?媽!媽!媽!
我對著她點點頭。我懂。
她安詳閉上雙眼,回到她的白色世界……
瞞著家人,決定偷偷帶婆婆到哈爾濱與你見面時,其實我非常徬徨。出境廳前,公公以為我們倆人到哈爾濱觀光旅行,還不忘提醒婆婆不要想家,好好玩。機艙內,婆婆彷彿看穿了我的心事,她拍拍我的雙手,不用擔心,一切都會很好的!她拿出皮包內一只銀戒指,套戴手指,再拿出一封封折疊好的泛黃信紙,戴上老花眼鏡,在昏暗的燈光下細看。
熟悉的剛正字體,就像我第一次看到的信封上的你的字。猶記得多年前一個下班的傍晚,我遞給了正在廚房內烹煮晚餐的婆婆一封信。媽,妳的信,好像自哈爾濱寄過來的。那邊不是都沒有親戚了嗎﹖婆婆回頭,沉默地盯著我手中的信瞧看。我以為排油煙機的轟然轉動聲音太吵,她沒聽清楚我的話,因此隨手關上排油煙機,再重覆說一遍。空氣彷彿瞬間凍結,婆婆依舊沒說話,僅剩下瓦斯爐上湯鍋的熱氣不斷往上冒升的聲音。
婆婆忐忑不安地拆開信。熱湯漫溢鍋緣,吱吱澆著鍋底烈火,婆婆沒有讀完信,昏厥靠牆。我扶她上床後,她依舊緊握那封信。
你的那封信彷彿是一扇石門,她緩緩推開,通往另一面純白世界。還記得當我離開她的房間前,她低聲叮嚀我,不要告訴大家剛剛發生的事。那時的我不懂她是指她昏倒還是指那封信的事,但我沒在晚餐桌邊提起,也沒有與枕邊人分享。每個月你寄給婆婆的信成為我與她之間的秘密。我深覺我竟也感染了她等候你書信的心情,在該接到你來信的那幾日,我總會急急下班,想知道是否你再度捎信。我默默地與她守護著這段家人不曉的秘密,儘管我從未問過她寫信的人是誰,不知其實那一封封信正牽繫著她與你多年前的夢想。
一下飛機,天空飛飄細雪。一九二七年,他就是在如此一片白雪世界中坐上中東鐵路火車到莫斯科留學的,然後自此消失在白茫茫天地間。婆婆望著機場玻璃幕外的飄雪自言自語地說。我彷彿看到一個二十歲小女孩孤寂地送行青梅竹馬男孩離開哈爾濱火車月台。那竟是最後的一別啊!他推開了火車玻璃窗,回眸深望她。汽笛聲尖銳響起,火車緩緩移動,小女孩延著月台一邊跑一邊揮手道別。雪繼續地飄下,輕拂女孩臉龐,白雪竟被溫熱淚水融化。一只昨日在市集買下的銀戒指在白色天地間發出閃爍光芒。她高高舉起戴上戒指的那隻手,在半空搖晃,希望銀色光譜緊緊牽繫著她與他。
久別重逢的那一刻,你安靜地看著她,在機場入境閘門外。是在回想當日月台上那位揮手道別的女孩模樣嗎?車內,你望著下起越來越沉重的隆雪,自言自語地說,後來不能回中國,被送到西伯利亞勞改區,只要看到下起這樣的雪,心底就覺得安慰,覺得回到故鄉。
你僅以幾句話輕鬆帶過被迫長留俄羅斯的痛楚。我在你的那些話語中竟聽到婆婆心底滴血的聲音……。
住在哈爾濱的那幾天,你帶我們到你現在教書的哈爾濱工業大學,也帶婆婆找到以前住在松花江畔的舊屋。樓去人空,婆婆說。全家離開這裡,準備南下逃難時,她曾到你家,想找你媽媽一起離開,你媽媽卻說,要等孩子回來。
媽媽沒有等到我。後來,政府與蘇聯決裂,蘇聯不准我們留學生回來,能偷渡回來的就偷渡回來,太晚走的,於是只能留下來。等政府與蘇聯再度合作,我在七○年代回來時,透過政府檔案,查出媽媽竟在亂世中不知是被中國或俄國士兵當街搶劫,刺傷身亡在街道。
經過哈爾濱火車站,宏偉的俄式建築令人震撼不已,我想喊住大家下車走走,卻發現你與婆婆都無意停車。是不想在最後離別的場域中緬懷無情的光陰……,我想起婆婆緊握我的手,在房內,低聲對我說,我必須回去一趟!
孤身居住哈爾濱的你終於輾轉打聽到聯絡婆婆的方式,就算知道她已嫁人,兒孫滿堂,依舊每月書信往返問候。當你榮獲學術成就獎,邀請婆婆以家人身份出席頒獎典禮時,她知道,她必須見你一面,還清你在故鄉等待她多年的債。
在哈爾濱的最後一日,我藉口上街採買紀念品,讓你們倆人獨處。那天的雪越下越大,你記得嗎?我請你留在飯店內陪婆婆聊天,因她腳傷過,不宜久走。我不知道你們到底說了些什麼話,但是當我回到飯店,卻見婆婆一人在房中流淚。媽,怎麼了?
婆婆沒說話。
隔日你沒有來送機,離開旅館時,櫃台人員交給婆婆一只小木盒。
婆婆在回程飛機上遞給我看你寫來台灣的每一封信。你說,當你後來再坐著中東鐵路自莫斯科回到哈爾濱,在臥鋪車廂內,幾日幾夜想著如何在文化大革命後的故鄉找到她……你說,你想起當日不應聽她的堅持,讓她完成哈爾濱工業大學學業後,再到莫斯科留學,與你會合……你又說,當日在勞改營中,每天寫一封信,信雖寄不出去,但卻一直收藏著,想當面交給她,你又說……你又說……你又說……。
無止盡的思念破碎在無情的戰火間。
婆婆打開木盒。木盒內是一封封你在異地寫給她的信。信紙完整地折疊在信封中,信封上則以俄文寫著哈爾濱的地址……。
我們平安地回來。公公笑說婆婆樂不思蜀,沒打通電話回家問候。婆婆沉默以對。你繼續寫著信,數個月後,我卻收到你意外的來信。你說,婆婆要你不要寫信,她說以後都不回你信了。
我沒問為何不回信。你繼續寫信,只是收信對象變成我。廚房內煮飯的婆婆總是安靜地聽著剛下班的我拿起桌上的你的信。我成為你與婆婆之間另一扇門,為你們傳遞彼此的消息。
隔年冬季,當我看到玉山下雪的新聞報導,我想起與你和婆婆在一起的白色日子,也想起應該再回去看看你。婆婆卻拒絕了我,她說她不再回去了……,一切都回不去了,白色的日子雖然純白,但已不會是從前的白了……。
我記得你曾在信中提過,也許婆婆害怕面對你再度提起搬回哈爾濱的事,因此避不回信。但是,當我現在為婆婆換上她最喜愛的白色旗袍時,我知道她還是最懷念她與你的那段白色日子。
<榮民與外省族群家書> 中國時報2005 12 16
閉上眼睛前,婆婆告訴我,寫封信!她的聲音細薄如遊絲,飄盪在充滿消毒藥水味的病房內。身旁家人不解婆婆所說的話,媽!寫什麼信?媽!媽!媽!
我對著她點點頭。我懂。
她安詳閉上雙眼,回到她的白色世界……
瞞著家人,決定偷偷帶婆婆到哈爾濱與你見面時,其實我非常徬徨。出境廳前,公公以為我們倆人到哈爾濱觀光旅行,還不忘提醒婆婆不要想家,好好玩。機艙內,婆婆彷彿看穿了我的心事,她拍拍我的雙手,不用擔心,一切都會很好的!她拿出皮包內一只銀戒指,套戴手指,再拿出一封封折疊好的泛黃信紙,戴上老花眼鏡,在昏暗的燈光下細看。
熟悉的剛正字體,就像我第一次看到的信封上的你的字。猶記得多年前一個下班的傍晚,我遞給了正在廚房內烹煮晚餐的婆婆一封信。媽,妳的信,好像自哈爾濱寄過來的。那邊不是都沒有親戚了嗎﹖婆婆回頭,沉默地盯著我手中的信瞧看。我以為排油煙機的轟然轉動聲音太吵,她沒聽清楚我的話,因此隨手關上排油煙機,再重覆說一遍。空氣彷彿瞬間凍結,婆婆依舊沒說話,僅剩下瓦斯爐上湯鍋的熱氣不斷往上冒升的聲音。
婆婆忐忑不安地拆開信。熱湯漫溢鍋緣,吱吱澆著鍋底烈火,婆婆沒有讀完信,昏厥靠牆。我扶她上床後,她依舊緊握那封信。
你的那封信彷彿是一扇石門,她緩緩推開,通往另一面純白世界。還記得當我離開她的房間前,她低聲叮嚀我,不要告訴大家剛剛發生的事。那時的我不懂她是指她昏倒還是指那封信的事,但我沒在晚餐桌邊提起,也沒有與枕邊人分享。每個月你寄給婆婆的信成為我與她之間的秘密。我深覺我竟也感染了她等候你書信的心情,在該接到你來信的那幾日,我總會急急下班,想知道是否你再度捎信。我默默地與她守護著這段家人不曉的秘密,儘管我從未問過她寫信的人是誰,不知其實那一封封信正牽繫著她與你多年前的夢想。
一下飛機,天空飛飄細雪。一九二七年,他就是在如此一片白雪世界中坐上中東鐵路火車到莫斯科留學的,然後自此消失在白茫茫天地間。婆婆望著機場玻璃幕外的飄雪自言自語地說。我彷彿看到一個二十歲小女孩孤寂地送行青梅竹馬男孩離開哈爾濱火車月台。那竟是最後的一別啊!他推開了火車玻璃窗,回眸深望她。汽笛聲尖銳響起,火車緩緩移動,小女孩延著月台一邊跑一邊揮手道別。雪繼續地飄下,輕拂女孩臉龐,白雪竟被溫熱淚水融化。一只昨日在市集買下的銀戒指在白色天地間發出閃爍光芒。她高高舉起戴上戒指的那隻手,在半空搖晃,希望銀色光譜緊緊牽繫著她與他。
久別重逢的那一刻,你安靜地看著她,在機場入境閘門外。是在回想當日月台上那位揮手道別的女孩模樣嗎?車內,你望著下起越來越沉重的隆雪,自言自語地說,後來不能回中國,被送到西伯利亞勞改區,只要看到下起這樣的雪,心底就覺得安慰,覺得回到故鄉。
你僅以幾句話輕鬆帶過被迫長留俄羅斯的痛楚。我在你的那些話語中竟聽到婆婆心底滴血的聲音……。
住在哈爾濱的那幾天,你帶我們到你現在教書的哈爾濱工業大學,也帶婆婆找到以前住在松花江畔的舊屋。樓去人空,婆婆說。全家離開這裡,準備南下逃難時,她曾到你家,想找你媽媽一起離開,你媽媽卻說,要等孩子回來。
媽媽沒有等到我。後來,政府與蘇聯決裂,蘇聯不准我們留學生回來,能偷渡回來的就偷渡回來,太晚走的,於是只能留下來。等政府與蘇聯再度合作,我在七○年代回來時,透過政府檔案,查出媽媽竟在亂世中不知是被中國或俄國士兵當街搶劫,刺傷身亡在街道。
經過哈爾濱火車站,宏偉的俄式建築令人震撼不已,我想喊住大家下車走走,卻發現你與婆婆都無意停車。是不想在最後離別的場域中緬懷無情的光陰……,我想起婆婆緊握我的手,在房內,低聲對我說,我必須回去一趟!
孤身居住哈爾濱的你終於輾轉打聽到聯絡婆婆的方式,就算知道她已嫁人,兒孫滿堂,依舊每月書信往返問候。當你榮獲學術成就獎,邀請婆婆以家人身份出席頒獎典禮時,她知道,她必須見你一面,還清你在故鄉等待她多年的債。
在哈爾濱的最後一日,我藉口上街採買紀念品,讓你們倆人獨處。那天的雪越下越大,你記得嗎?我請你留在飯店內陪婆婆聊天,因她腳傷過,不宜久走。我不知道你們到底說了些什麼話,但是當我回到飯店,卻見婆婆一人在房中流淚。媽,怎麼了?
婆婆沒說話。
隔日你沒有來送機,離開旅館時,櫃台人員交給婆婆一只小木盒。
婆婆在回程飛機上遞給我看你寫來台灣的每一封信。你說,當你後來再坐著中東鐵路自莫斯科回到哈爾濱,在臥鋪車廂內,幾日幾夜想著如何在文化大革命後的故鄉找到她……你說,你想起當日不應聽她的堅持,讓她完成哈爾濱工業大學學業後,再到莫斯科留學,與你會合……你又說,當日在勞改營中,每天寫一封信,信雖寄不出去,但卻一直收藏著,想當面交給她,你又說……你又說……你又說……。
無止盡的思念破碎在無情的戰火間。
婆婆打開木盒。木盒內是一封封你在異地寫給她的信。信紙完整地折疊在信封中,信封上則以俄文寫著哈爾濱的地址……。
我們平安地回來。公公笑說婆婆樂不思蜀,沒打通電話回家問候。婆婆沉默以對。你繼續寫著信,數個月後,我卻收到你意外的來信。你說,婆婆要你不要寫信,她說以後都不回你信了。
我沒問為何不回信。你繼續寫信,只是收信對象變成我。廚房內煮飯的婆婆總是安靜地聽著剛下班的我拿起桌上的你的信。我成為你與婆婆之間另一扇門,為你們傳遞彼此的消息。
隔年冬季,當我看到玉山下雪的新聞報導,我想起與你和婆婆在一起的白色日子,也想起應該再回去看看你。婆婆卻拒絕了我,她說她不再回去了……,一切都回不去了,白色的日子雖然純白,但已不會是從前的白了……。
我記得你曾在信中提過,也許婆婆害怕面對你再度提起搬回哈爾濱的事,因此避不回信。但是,當我現在為婆婆換上她最喜愛的白色旗袍時,我知道她還是最懷念她與你的那段白色日子。
<榮民與外省族群家書> 中國時報2005 12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