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13 17:27:58蘋果

個人處方 簡單五招 對抗致胖環境

充滿不利因素的環境,是不是就注定被肥胖糾纏?在環境改變前,你可以先變。拒絕肥胖上身,關鍵在不該有「減肥」這回事。

五十四歲的前台北教育大學校長莊淇銘二十五年來,體重都維持在六十四公斤,上下增減不會超過一公斤。

莊淇銘的秘訣很簡單,如果一個人需要及能夠消耗掉的熱量等於一,就是「一減一等於零」──維持一進一出的熱量平衡,而不是一.五減一.五等於零(多攝取五○%,再拚命想辦法消耗掉那多餘的五○%)。

因此,莊淇銘認為,「減肥」二字,本就不應該存在。若不想再花費心力減肥,就不要過量地「撿垃圾」,在身體裡儲存不必要的熱量。

這哲學看來簡單、基本,實則需要對身處險惡的「致胖環境」有高度自覺,有意識地調整生活。

他從二十五年前就觀察到,現代社會因為環境、工作型態等已改變,人們卻還在用舊的飲食思維面對新的生活型態。例如,農業社會需要勞力,有高熱量消耗,且工作型態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此需要早、中、晚餐的三餐飲食習慣;但現代社會勞力消耗少,甚至太少,還得刻意運動。

「我們會被習慣、思維制約,」他說,例如,會議就一定要吃點心、每天一定得吃三餐等。「但應該自己要調整,每個人調整方式不同,但就是一減一等於零。」

三十五分鐘步行內的路程,他就用走的,平均每天要走一萬步;他一天只吃兩餐,有時中午有聚餐,他不喝茶、不吃水果,只喝水。

接受採訪時,他點了一杯果汁。他笑說,等會兒,就要多走一點,確保多的這一份熱量消耗出去。

環境不變,自己先變

「不要等環境改變,」馬偕醫院家醫科主任黃麗卿說,「個人在所處環境裡,一定要找尋自己最適合的體重維持方式,融入生活。」

特別是,現代人常有減肥的心,卻沒有實際的知識與行動。黃麗卿觀察,減重門診中,八成的人停留在思考前期與思考期,進入少許改變的人只有一○%到一五%,能進入行動期的人就更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