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手─狹窄性肌腱滑膜炎
一、疾病特徵:「狹窄性肌腱滑膜炎」,俗稱「媽媽手」,此疾病乃肇因於肌腱發炎,病灶的位置靠近拇指根部的手腕。主要是因手腕過度使用或用力不當導致手腕肌腱發炎。
之所以被稱為「媽媽手」,是因為每天煮飯、洗衣服、擦地板等家事,特別是新手媽媽,不太會抱嬰兒,長時間用手腕部位托著嬰兒,手腕部肌腱會逐漸遭受磨損或過度拉扯,繼而引起疼痛。根據統計,三十至五十歲的女性易罹患此症,女性的發生率是男性的六倍以上,但是這個疾病並不是媽媽的專利,也有許多新好爸爸幫忙帶小孩,也會發生;另外一些職業,如長時間操作機器、打字、廚師、餐廳服務生等,因長時間使用雙手,也可能因施力不當或過度使用造成發炎現象。此外孕婦因懷孕期間水腫、賀爾蒙的改變及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皆是媽媽手的好發族群。
二、臨床表徵與症狀:病患沿著大拇指外側至手腕處會出現壓痛的現象。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到拇指的動作時,都會造成手腕疼痛,例如:緊握拳頭、扭轉瓶蓋、提重物、扭毛巾等;嚴重甚至影響拇指的靈活度,造成拇指僵硬、無法移動,像是握筆、綁鞋帶、縫衣服、穿針、扣扣子等一般日常動作也都會引起劇烈疼痛。
三、自我測試1.首先受測著採取握拳的姿勢,而且將拇指包在其他手指的內部。2.執行測試時前手臂固定不動,手腕向小拇指方向偏移。3.若在大拇指根部感到尖銳的疼痛即表示此疾病的發生。
四、治療:最重要也是最簡單的預防方法即是盡量減少過度使用拇指的張握壓扣等動作,多休息並減少長時間過度使用手部的動作,維持正確的姿勢。例如在抱嬰兒時,盡量五指併攏托住小朋友,將力量平均分散於五指,可以避免寶寶的重量完全由虎口及大拇指承受,這樣就不容易傷到大拇指了。一般急性期使用口服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物,並配合電療、超音波等物理治療。手部護具(splint)則可進一步保護手腕,減少手腕部肌腱過度勞動,以及手部動作。到了慢性期則需局部熱敷、局部按摩,再搭配拉筋運動以及適量的肌力訓練。必要時可使用局部少量類固醇注射,來解除疼痛。只要能配合醫師囑咐,足夠的休息,注意手部使用的使用,便可順利康復。
「媽媽手」是常見的一種職業病,唯有避免重複不當的施力及適當的休息並配合醫師的治療及治療師的指導才能得到緩解。平日要多增加肌肉拉長伸展運動和肌力加強運動以預防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