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08-15 15:55:38買辦

死亡陰影中的音樂家

高斯塔夫‧馬勒(Gustav Mahler, 1860-1911)是一個生於精神煎熬之中的猶太音樂家。他的作品中充滿著對生命、死亡的追求與焦慮,他恐懼病痛與離別,也害怕因為他猶太人的身份而被奧地利社會排斥。他是維也納愛樂最優秀的音樂總監,詮釋浪漫派音樂家的作品有獨到、嚴謹的見解,且深受這個實力團體成員的愛戴。儘管專業上的成就如此,他依然擺脫不了種族歧視的陰影,而且困擾他終身。
馬勒逃避死亡,但又追求死亡。他的作品主題幾乎都在這個軸線上打轉,隨著歲月的經過,編制似乎擴張到達誇大的程度。他的第八號交響曲俗稱「千人」,動員了巨大的管弦樂團、混聲、童聲合唱團,確確實實有一千個人。但是之後的「大地之歌」及第九號交響曲,卻有回頭內省的傾向,死亡的腳步已然逼近。他留下未完成、混亂、獨白式的第十號交響曲溘然長逝,走得突然,也似有所覺悟。
他的一生也充滿著死亡,幼年喪父,及長喪妻、晚年喪子,他極愛妻子,可是所生的子女幾乎全部難逃死神的掌握,早早地離開人世。他因而變得神經質,就在女兒降生之日所創作的作品,居然是「悼亡兒之歌」。這個作品是傑作,但是也陰沈地令人毛骨悚然。他的歌曲是德奧音樂聲樂作品的極致,在貝多芬,管弦樂是主角;在舒伯特,人聲是主角,即使是華格納也很難保持兩者的均衡。可是馬勒卻輕鬆地調和兩者,互相頡抗沒有主從之分、各擅勝場。聽過布魯諾‧華爾特指揮柏林愛樂,英國著名女低音費莉亞主唱的「大地之歌」的人們,絕對會有此同感。
這是張老錄音,單聲的作品,但是藝術成就登峰造極,遠遠地把卡拉揚等人的指揮、頂級最新的錄音拋在身後,至今還有許多老樂迷將此錄音評為首選第一。後來的錄音不是俗艷浮誇,不然就是刻意虛偽地壓抑。費莉亞在錄這張唱片時,已經確定罹患癌症不久於人世,對於馬勒的創作心情體會至深,貫注了最真摯的情感。在灌錄最後一曲時,費莉亞的嗓子狀況已經不好,在最末一句的「永遠…」不慎唱破,但這有如垂死天鵝的鳴聲,打動無數愛樂者的心弦,激起他們對人生美好的無限依賴。
據說,當時費莉亞哽咽著對華爾特說道:「對不起…」,華爾特也禁不住感情激動,老淚縱橫地對她說:「沒有關係…」,聽者無不動容。這張唱片完成之後不到一個月,名女低音即與世長辭。
「大地之歌」是馬勒最後一次與生命明白地對話,之後的馬勒,似乎又追求著純粹的形式,而把他的疑問及悲觀放進第九號交響曲之中。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