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9-07 11:44:00買辦
從香港的沒落談起
貓貓的留言講到了一個重點:商人無祖國。其實,任何行業都無祖國。八十年代的時候,美國曾經有一種論調,「日本人搶走了我們的工作機會」,傳統美國強的產業,如汽車、電氣用品,都被日本貨佔去了市場,導致美國的製造業工人失業。甚至有人主張,應該對日本的「不公平貿易」進行報復。
但是,時隔十多年,你看到美國並沒有因此陷入蕭條,他們放棄了某些無法在生產成本上與其他國家競爭的產業,而專心發展IT、生化製藥及服務業,你想想,這些產業的工作機會在80年代幾乎是沒有的?那它們的從業人員又是哪裡來的?當然是那些原本是要進入汽車工廠、電視機工廠工作的人,因為這些工廠沒了,造成美國的就業分布的向服務業偏移。
其實,十幾年下來,美國整體的工作機會沒有變少,反而變多了。國家財富因為貿易而增加了,這不是單純的誰賺誰的錢、像是賭博一樣的問題。
貓貓說,香港要爭氣,也不是沒有道理,但是,爭氣是要講方法的,也要講時機的。失業、出走,這是必須接受的事物,如果全球化的理想,包括人才的自由流動,那麼,台灣人也應該要有所覺悟,必須以全世界為舞台,尋找自己的利基。
愛爾蘭在十九世紀中的時候,發生了全國性的大飢荒,大量人口移民到美洲。到了1960年代,愛爾蘭的人口只有二百多萬,比台北市還少,經濟也是奇慘無比。但是,隨著歐盟成立,美國開始把服務業、IT產業的目標轉向歐盟(其實與歐盟的貿易始終美國對外貿易的最大宗),愛爾蘭成為前進歐盟的最佳跳板,大量受過高等教育的愛爾蘭人又從美國、倫敦及巴黎回到故鄉,現在愛爾蘭的人口已經回升到600多萬,經濟也成為歐盟的模範生。
我從這樣的事情裡,得到一個想法,就是:「台灣人」遠比「台灣」更重要。台灣人有前途,台灣就有前途。沒有了台灣人,台灣只是一座荒島。統獨並不能解決台灣未來的發展問題。即使統一,台灣有可能只是中國邊陲的一省。獨立,台灣也可能只是太平洋邊緣的一座島嶼,東加、薩摩亞、密克羅林西亞,它們都在聯合國擁有席位,但是對它們的影響力,幫助微乎其微。
要求人民為國犧牲,把國家放在個人頭上,只是另外一種型式的專制而已。在承平時期,還整天把這種口號掛在嘴巴上的統治者,其實是沒有能力把國民餵飽,才用虛幻的民族主義來當做替代品、安慰劑。
希特勒在德國起家,靠就是那種「德國是我們德國人的德國」那種口號,說猶太人搞了個大陰謀,把德國出賣了,德國才會打輸第一次世界大戰。這種口號,如今又要在台灣上演。
希特勒在瀕臨失敗時,還指示生產總監休貝爾,要把柏林所有的建設、工廠、道路、橋樑、建築全部炸毀,留下一片焦土,完全不必去管戰後人民還要不要活下去(還好休貝爾沒有這樣做)。希特勒表示,當日耳曼民族的尊嚴失去了,日耳曼民族的存在就沒有意義。因此,打輸了戰爭,就失去了尊嚴,人民也不必活了。
最近選戰將屆,正名運動、族群、認同問題又搬出來,轉移大家的目光。台灣要正名。好像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哦…其實,英國正式的名稱叫什麼?在台灣的街上隨便找一個人來回答,恐怕也答不出來吧。英國有沒有人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事?英國的主體性有沒有因而失去?有人說什麼寧可窮一點,也要把台灣人的骨氣拼出來,這是日本二次大戰末期神風特攻隊的做法,寧可「全民大玉碎」。要大家把一個空洞的「台灣的尊嚴」,放在比民主的生活方式、人民的生計更重要的地位。
應該有很多人看過田中芳樹所寫的《銀河英雄傳說》,裡頭的「自由行星同盟」名將楊威利在被迫討伐軍政府時,於決戰前夕,發表了一段簡短的演說:「這場戰爭只關係國家的存亡,和個人的自由及權利相比的話,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這不是說理,而是事實。歷史上亡掉的國家很多,但是人依然存在。
在我的心中,「台灣人」永遠是比「台灣」這個名詞來得更重要。
但是,時隔十多年,你看到美國並沒有因此陷入蕭條,他們放棄了某些無法在生產成本上與其他國家競爭的產業,而專心發展IT、生化製藥及服務業,你想想,這些產業的工作機會在80年代幾乎是沒有的?那它們的從業人員又是哪裡來的?當然是那些原本是要進入汽車工廠、電視機工廠工作的人,因為這些工廠沒了,造成美國的就業分布的向服務業偏移。
其實,十幾年下來,美國整體的工作機會沒有變少,反而變多了。國家財富因為貿易而增加了,這不是單純的誰賺誰的錢、像是賭博一樣的問題。
貓貓說,香港要爭氣,也不是沒有道理,但是,爭氣是要講方法的,也要講時機的。失業、出走,這是必須接受的事物,如果全球化的理想,包括人才的自由流動,那麼,台灣人也應該要有所覺悟,必須以全世界為舞台,尋找自己的利基。
愛爾蘭在十九世紀中的時候,發生了全國性的大飢荒,大量人口移民到美洲。到了1960年代,愛爾蘭的人口只有二百多萬,比台北市還少,經濟也是奇慘無比。但是,隨著歐盟成立,美國開始把服務業、IT產業的目標轉向歐盟(其實與歐盟的貿易始終美國對外貿易的最大宗),愛爾蘭成為前進歐盟的最佳跳板,大量受過高等教育的愛爾蘭人又從美國、倫敦及巴黎回到故鄉,現在愛爾蘭的人口已經回升到600多萬,經濟也成為歐盟的模範生。
我從這樣的事情裡,得到一個想法,就是:「台灣人」遠比「台灣」更重要。台灣人有前途,台灣就有前途。沒有了台灣人,台灣只是一座荒島。統獨並不能解決台灣未來的發展問題。即使統一,台灣有可能只是中國邊陲的一省。獨立,台灣也可能只是太平洋邊緣的一座島嶼,東加、薩摩亞、密克羅林西亞,它們都在聯合國擁有席位,但是對它們的影響力,幫助微乎其微。
要求人民為國犧牲,把國家放在個人頭上,只是另外一種型式的專制而已。在承平時期,還整天把這種口號掛在嘴巴上的統治者,其實是沒有能力把國民餵飽,才用虛幻的民族主義來當做替代品、安慰劑。
希特勒在德國起家,靠就是那種「德國是我們德國人的德國」那種口號,說猶太人搞了個大陰謀,把德國出賣了,德國才會打輸第一次世界大戰。這種口號,如今又要在台灣上演。
希特勒在瀕臨失敗時,還指示生產總監休貝爾,要把柏林所有的建設、工廠、道路、橋樑、建築全部炸毀,留下一片焦土,完全不必去管戰後人民還要不要活下去(還好休貝爾沒有這樣做)。希特勒表示,當日耳曼民族的尊嚴失去了,日耳曼民族的存在就沒有意義。因此,打輸了戰爭,就失去了尊嚴,人民也不必活了。
最近選戰將屆,正名運動、族群、認同問題又搬出來,轉移大家的目光。台灣要正名。好像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哦…其實,英國正式的名稱叫什麼?在台灣的街上隨便找一個人來回答,恐怕也答不出來吧。英國有沒有人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事?英國的主體性有沒有因而失去?有人說什麼寧可窮一點,也要把台灣人的骨氣拼出來,這是日本二次大戰末期神風特攻隊的做法,寧可「全民大玉碎」。要大家把一個空洞的「台灣的尊嚴」,放在比民主的生活方式、人民的生計更重要的地位。
應該有很多人看過田中芳樹所寫的《銀河英雄傳說》,裡頭的「自由行星同盟」名將楊威利在被迫討伐軍政府時,於決戰前夕,發表了一段簡短的演說:「這場戰爭只關係國家的存亡,和個人的自由及權利相比的話,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這不是說理,而是事實。歷史上亡掉的國家很多,但是人依然存在。
在我的心中,「台灣人」永遠是比「台灣」這個名詞來得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