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0-29 19:06:05買辦

未抵青袍送玉珂

李商隱有一首詩《淚》,詩中描寫幾種墮淚的場合:

永巷長年怨綺羅,離情終日思風波;湘江竹上痕無限,峴首碑前灑幾多;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殘楚帳夜聞歌;朝來灞水橋邊問,未抵青袍送玉珂。

「永巷」是漢時宮中的長巷,用來關閉失寵的貴婦或得罪的宮女。在永巷之中的宮女,即使身著綺羅,仍然無法減少心中的哀怨。

再者,情人分離之後,終日思念,心中不免於波濤洶湧,有動於中,淚珠再也止不住。

「湘江竹上痕無限」,是指舜的二妃娥皇、女英,在舜死於湘江之後,兩人來到現場哭泣,淚灑湘竹。據說湘竹從此多了許多斑點,就是二女的淚痕。

峴首碑的典故,則是指晉朝羊祜為官清慎愛民,他死後,人們在襄陽的峴首山上建通廟碑,老百姓去到該地哀悼他,見碑流淚,所以杜預也稱之「墮淚碑」。

「人去紫台秋入塞」的典故,則是指王昭君嫁給南匈奴單于,在秋風入塞時到匈奴的紫宮去。陽關三疊的故事,大家已經耳熟能詳了。

至於「兵殘楚帳夜聞歌」,更是來自家喻戶曉的典故「四面楚歌」,項羽在垓下被漢軍所圍,聽見漢軍皆唱楚歌,認為楚地皆為漢所得。這是大廈將圯的最終憑弔,一片楚歌之中,虞美人跳完死亡之舞,以劍自刎,英雄一世的項王,落到只得徒呼奈何的地步。

最後一句中的灞橋在長安灞水上,是唐人送別處,每天生離死別的場面在此不斷上演,但,李商隱的意思是,這些這些,都抵不過在灞橋驛中,身著「青袍」的平凡小吏恭恭敬敬地送走以「玉珂」為馬口勒的貴人。

在李商隱的價值觀中,最悲哀的事,是一世潦倒,人海浮沈,一步押錯寶便滿盤皆輸的宦途。這樣的人生,一片黯淡,看不到一點希望。

所以何焯說:「峴首、湘江,生死之感也;出塞、楚歌,絕域之悲、夭亡之痛也;凡此皆傷心之事,然豈若灞水橋邊,以青袍寒士而送玉珂貴客尤極可悲可痛乎?」他認為是前面六句的落淚場合,以最後兩句結出義山本意。朱彝尊則很有趣地補充說:「句句是淚,不是哭。」倒讓我想到紅樓夢第五回中的「欠淚的淚已盡」,黛玉落淚,應該是以淚滴的數量為單位,來償還「木石前盟」的點滴之恩,而非哭泣的次數吧…這樣似乎比較科學一點。也許我們可以把最後一句「癡迷的枉送性命」,送給畢生執著於名利場中的李義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