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11 01:09:47 Ashai

簡介岡底斯山脈的岡仁波齊峰 與 西天瑤池瑪旁雍措 之二

岡底斯山的另一註釋,就是眾水之源

岡底斯山是雅魯藏布江、恒河與印度河的發源地,亦是阿里的四大神水之源。

這四大神水是:

北坡流出的獅泉河(Indus River) (森格藏布),今印度河的正源;

南坡流出的象泉河(Sutlej River) (朗欽藏布),亦為印度河上流河源之一;

東坡流出的馬泉河Yarlung Tsangpo River (達卻藏布)

即雅魯藏布江(流入東印度後稱 布拉馬普特拉河Brahmaputra River)的源頭;

而南坡流出的孔雀河 (馬甲藏布,後稱孔雀河),則是恒河(Gangea River)的上源左岸,重要支流卡克拉河(Ghaghara River)的兩個源頭之一。

藏布為藏語大河之意,然這四條神水原名卻並未有水之意。

如馬泉河原稱為達秋喀浦意為意為良好,而喀浦意為口中落下,就是說從好馬口中落下之意;

象泉河原叫朗欽喀浦,意為從大象口中落下;獅泉河叫森格喀浦”……

這些河流又據《底斯山湖誌》講,東流河的沙子為銀粉,西流河的沙子為金粉,南流河的沙子為合金粉,而北流河的沙子則為金剛石粉……

然而它們重要的意義還在於它們都是極富盛名的古文明之水的河源!

恒河、印度河、雅魯藏布江這三條著名大河的上源都切穿喜馬拉雅而出西藏,無論它們流經何國何處,也無論它們被改為何種稱呼,最終都歸入浩瀚的印度洋……真是造物主巧妙天機的安排。

數千年來,岡底斯山被中國西藏、印度、尼泊爾、不丹、巴基斯坦(克什米爾地區)等各地多種宗教的信徒稱做神山,尤其倍受印度人的崇拜,卻原來還有著如此息息相關的血脈聯系……

岡底斯是一種文化,它吮吸和反射著環喜馬拉雅文化的聖光。

發源於岡底斯山的四大神水,據說皆以其泉口或其山狀如其動物而命名,謂之天上神靈下凡。然與神山相伴而知名度又並駕齊驅的,卻是聖湖——瑪旁雍措Lake Manasarovar (另有譯瑪法木措,印度人稱瑪拉薩羅瓦湖即藏語意”),是世界上十大高海拔的淡水湖之一(海拔4588)

 

瑪旁雍措亦即唐玄奘法師所著之《大唐西域記》中稱為 西天瑤池之處。

環湖建有八座藏傳佛教的寺廟,寺中珍藏各種珍貴文物,當然也伴有許多的迷人傳說...

印度著名史詩《摩訶婆羅多》稱此為天鵝居住之地。

據佛經講,瑪旁雍措是世界上的神湖之王湖水由岡底斯山冰雪融化而來,清澈甘洌,被教徒們視為勝樂大尊賜給人類的甘露,是聖水。

人們相信這水可洗盡五毒(貪、癡、嗔、慢、妒,清除人們心靈上的煩惱,喝了這聖水還可以消除各種病痛,益壽延年。

信徒們認為聖湖的四邊有四個洗浴門,東為蓮花浴門,南為香甜浴門,西為去汙浴門,北為信仰浴門。善男信女們來此朝聖,如能到每個洗浴門去洗刷一下,便能消除各種罪過,得到不同的福德。而朝拜的人只要繞湖一周,撿得一條魚或一粒石子,甚至是湖中鳥禽的一根羽毛,都是廣財龍王的賞賜,會一生財源不斷。

因為佛經說:聖湖底下有一百零八個泉眼,上有廣財龍王的龍宮,宮中聚集著世界上眾多的財寶。而宮前長著高大繁茂的贊布紮西神樹,可以覆蓋凡天下界,給人們帶來吉祥與歡樂。

因為這湖中有光芒四射的龍宮,故在九百年前這湖還是以廣財龍王的名字瑪垂來命名的,叫做瑪垂措。傳說講直到十一世紀,代表藏傳佛教(白教)和苯教(黑教)在此進行較量時,藏傳佛教白教得勝,佛教徒們才把此湖改為瑪旁雍措,示不敗的湖,以資紀念。

然據《敦煌文書》正式記載,藏王囊日松贊時,此湖即已稱之為瑪旁雍

關於瑪旁雍措,有民間故事一則,說的是:很久以前,有一心地善良而富於同情心的王子,由老臣陪同出遊,路見許多饑寒交迫、病老殘死的痛苦現象。王子難過地問老臣:我如何來解除他們的痛苦?

老臣答:請給他們以布施,這是惟一的辦法。於是,王子許諾將養活百姓十二年。之後,他下令修建房屋,把國內的百姓集中在一起,供給他們吃用,並把每天的洗米水倒在一個盆地裏,這洗米水積少成多,慢慢形成了湖。這便是今天瑪旁雍措的由來。

 

 

海拔 4588米 的瑪旁雍措,位於岡仁波齊峰東南約30公里 ,普蘭縣城東北約35公里 處。這個面積達4012平方公里的大淡水湖,最深處有87.8米 ,湖心透明度達14米 ,是中國目前實測透明度最大的湖。

神山的倒影在雲開霧散之時,就會出神入化地映入湖中。

或許,這就是人們把此湖看做是岡仁波齊峰妻子的緣故吧。

對異鄉遊人來說,若以此湖論美,它實不及羊卓雍措

但據當地人講,仰望瑪旁雍措得用上一年的功夫,否則你無法想像它千變萬化的奇麗景色,自然任何有心的遊人都無法目睹它的全部美色了

然而論神論靈,瑪旁雍措則在西藏是首屈一指。

每年來此處的朝聖者,以自我克制的苦行,赤足徒步,背負行李,風餐露宿,沿著歷代大成就修行者的蹤跡,來此面謁神聖的內在,必以湖水沐浴,然後再將聖潔的湖水裝滿隨身帶來的容器,帶著神聖內在的啟示返回家鄉。

據說聖湖魚可以治百病,要是碰上有魚自動蹦跳上岸來,朝聖的人會把拾到的聖湖魚當寶貝帶走。在沐浴的季節裏,清澈透明而碧藍的湖水隨風泛起鱗波,寬闊無邊的湖面傳送出一陣陣震顫的聲音,也送來一股股涼爽而略顯刺骨的寒氣,但沐浴者們獲得的卻是一股股充滿希望的暖意。瑪旁雍措的水的確甘甜潤口,據考證這湖中含多種微量元素,是可飲用的上等礦泉水。

 

圍繞聖湖旁有藏傳佛寺八座:湖東面有直貢派屬寺色瓦龍寺;

東南有薩迦的聶過寺;南面巴嘎有格魯派的楚古寺;西南有不丹噶舉的果足寺;西面有傳聞中蓮花生修行過的吉屋寺;西北有在五百羅漢修法洞的基礎上建起來的加吉寺;北面是不丹噶舉派的朗那寺;東北有格魯派的本日寺。

各寺均藏有珍貴的文物,並有著不同的迷人傳聞。

聖湖之南,喜馬拉雅山脈西段海拔7728的納木那尼峰(Gurla Mandhata or Naimona'nyi),也是一座神山。納木那尼峰位於西藏自治區西南部普蘭縣境,瑪旁雍措、拉昂措以南,北緯30°04′,東經80°06′。

是喜馬拉雅山脈西段最高峰,海拔7728,和岡仁波齊峰遙遙相對,

係由前寒武紀變質岩系組成的孤立山峰,峰頂終年積雪。

納木那尼峰與岡底斯山脈主峰 岡仁波齊相距約100公里,遙遙相對。

與聲名顯赫的「神山」岡仁波齊峰相比,納木那尼峰是「默默無聞」的,

但是藏語譯為「聖母之山」的納木那尼,相傳卻是「神山」岡仁波齊的母親。

 

從岡仁波齊峰山腳下遠望納木那尼峰,雄偉的雪峰在雲霧中直插天際,綿延的山體像伸出的臂膀把著名的「聖湖」瑪旁雍措和「鬼湖」拉昂挫攬在懷中,山湖相映,璀璨奪目,給人無限暇想。

據傳說,釋迦牟尼曾親臨過此山一帶,唐玄奘法師西行也曾途經此地。

八十年代初時,納木那尼還是一座處女峰,老百姓曾反對登山者上山,

認為神山不可侵犯。而國際上,百餘年來,歐洲的登山者和旅行家踏訪此山,均未如願。據載:

一八六四年,試圖征服此峰的幾位歐州登山家到達過納木那尼的 六千一百米 處;

一九O七年,歐州著名旅遊家斯文·赫定也曾踏訪此山;

一九二六年,幾位歐州的登山家來此地幾乎繞山一周,尋找理想的登山路線;

一九三O年,英國登山隊突擊登頂仍未成功……

直到一九八五年,中日聯合登山隊首次攀登納木那尼一舉成功,異地的人們也才對它的名字熟悉起來。

納木那尼確有女性般的魅力,白雪覆蓋著山頂與和緩的山脊,它那美麗的身姿像素裹著紗巾在流雲中時隱時現。西喜馬拉雅山脈是天然的國境線,在阿里地區延伸有 四百公里 ,它平均海拔6000公尺以上,海拔超過7000公尺的山峰有七座,然在中國境內僅納木那尼峰一座。

納木那尼冰川群是中國境內西喜馬拉雅山脈最大的冰川群,峰區周圍有冰川三十三條,總面積約一百零七平方公里,而岡仁波齊峰的冰川僅有四公里長。

 

有神話說,聖湖 瑪旁雍措與距它約 十公里 遠的鬼湖 拉昂措(外國稱拉容斯湖)是夫妻關系。鬼湖在藏語中,拉昂措意為「有毒的黑湖」。

鬼湖看起來的確充滿妖氣,從納木那尼峰後騰起的雲霧像是把陽光都吸走了,湖面上籠罩著一層潮濕而詭秘的氣氛,使湖水顯得幽暗而沈寂。

拉昂錯的湖畔,偌大的湖區見不到一人一畜,湖邊沒有瑪尼堆、風馬旗、佛塔,但景色卻異常美麗。聖湖與鬼湖卻都是鳥的天堂。

鬼湖中有一個小島,傳聞島上有一小寺, 每年冬天湖面封凍結冰時,

寺中的喇嘛才能與外界有所聯繫。

據專家考證在地質第三紀時,兩湖原本同為一體,而自然的變遷將它們一分為二。然兩湖原有乾迦河相通,聖湖水位提高時,湖水便順著河道流入鬼湖。只是近幾十年來隨湖水水位的變化,此河才斷流,僅留下乾涸的河床。

傳說,兩湖的湖底至今還是相通的,但聖湖為淡水,鬼湖卻為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