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6-06 08:54:57小琪

Cuvee & Salon...

2005/6/3

一早先去Ross,可惡,我肥到運動褲穿起來都難看,只好把它退掉了。媽媽說,台灣很多店家忌晦早上接受退換,不知道Ross的店員是不是也在心中暗自咒罵我呢? 還見到一位很像老闆的男子,看來也是同性戀,這裡同性戀人口真是可觀呀!
接著馬不停蹄地去加油,媽媽說,還是去加個油安心些,畢竟,我是開車迷路、平安到達的專家,之後上Highway 80 East、一過橋就有exit通往Highway 29 North,我並不意外地錯過了Domaine Chandon、直接衝到Niebaum-Kappola,大概因為Kappola的名氣吧,這裡的tour一人就要$25,上次去Robert Mondavi也才五塊大洋罷了,更別提得過獎的Domaine Chandon提供的根本是complimentary tour,不過,櫃檯大哥倒是相當誠實,跟我說即使不參加導覽也可以四處參觀Kappola過去拍片的道具,像是教父的辦公桌和金電話等。在那兒的停車場,媽媽和我享用了早上才準備的野餐,唉,有媽媽在真好呀,跟我第一年來唸書躲在被窩裡偷哭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接著回頭往Domaine Chandon出發,解說員Bill真是不同凡響,內容頗富教育性、演說也非常生動,難怪這兒的導覽被賦予很高的評價。因為Domaine Chandon的法國血統,在這地方法文似乎代表了高雅,tasting room變成tasting salon、blend變成cuvee,而爲了不濫用Champaign這個字,在Napa生產的氣泡酒就只能叫做sparkling wine。氣泡酒只取果汁發酵、不像紅白酒連皮發酵,因為氣泡會將味蕾的感觸放大,因此任何的酸、澀,都會變的不可接受;因為發酵兩次,所以所用的葡萄所需糖分較低,八月中、糖分還只有9%所以就可以採收了;氣泡酒也不是一桶果汁從頭放到尾,第一次發酵後,酒廠要花幾個月的時間來選擇base wine,然後才把三十、四十種的base wine混合成為cuvee裝瓶。
至於大家都要問的、氣泡酒為什麼會有氣泡呢? Still wine和sparkling wine都是法國修道院中發明的,真不知道那些修士做這麼多酒幹什麼,氣泡酒更是十七世紀意外發明的,法國北方的溫度較低,到了秋天、下降的溫度將酵母送入冬眠,修士們以為發酵結束、於是高高興興的裝瓶儲藏,來春溫度再度升高,甦醒的酵母寶寶們又開始活動,大量的二氧化碳被封在不太堅固的玻璃瓶,情況的慘烈可想而知了! 修士當然不可能說是自己的錯囉,所以就是”devils’ work”,真是強者呀! 到現在,sparkling wine當然是放入堅固的瓶子進行二次發酵,泡泡就是這樣來的囉!
可惜二次發酵所加入的酵母無法全部分解,一直到十九世紀初才有人發明解決的方法,專業的rippler一天可以轉動一萬瓶的酒,藉著逐漸增加放置酒瓶的斜度,酵母會被集中到瓶口,這時瓶口約兩吋的酒被結凍,瓶塞被移除後、瓶內的壓力會將冰凍的酒擠出,剩下的酵母寶寶就不見了!
二次發酵的時間越久、酒中的水果味就越淡,取而代之的是奶油、堅果的氣味,一至二年是最常見的,三到四年是reserve,至於五、六年的都是premium了。
要喝到sparking wine還有風險,比方說,就曾經有位女士被瓶塞打到眼睛。安全的方法要先將酒放置冰箱冷卻四、五小時,減低瓶內的壓力,去除瓶口六圈半的鐵線,一手抓緊瓶塞,將酒瓶靠身體斜置,另一手握住酒瓶旋轉,瓶塞自然就會被擠出來啦! 聽起來就比搖搖酒瓶讓瓶塞噴出來優雅多了… 时
欣賞完Bill叔叔精闢的解說,媽媽和我就到她朝思暮想的Napa Premium Outlet去玩耍,只是回程中我又一點也不意外的小小迷了路,當然最後還是平安到家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