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包的材質與形狀。【野樂茶】茶包的機能性條件
圖片:一芯二葉等級的梨山紅茶,台灣紅茶的體制為條索形。
我注視茶包,是2012年六月左右的事。
那時【野樂茶】鶯歌燒罐裝紅茶已經上市一年。在整年的回顧中,一件事讓我比較在意,即曾有幾次通路或客人詢問【野樂茶】是否為茶包商品的問題,我的回答不外乎是原片茶葉,客人們又問,那有沒有茶包,因為不知道紅茶怎麼泡,我告訴他們,商品附有沖泡說明書,但我們沒有茶包,茶包為機器裝填,茶葉若非採用CTC製程,做成像即溶咖啡般大小的茶顆粒,便需將做好的茶葉打碎才能包裝,我們的商品都是原片紅茶,現在沒有將茶葉打碎做成茶包的打算,客人聽完,絶大部份便就此消失,不再聯絡。
我第一次遇到這樣的客人,心裏想的是,茶葉安全好喝比較重要吧,不會泡茶可以學方法,不然沒法享受喝茶的樂趣,但斷斷續續遇到詢問,我方才醒悟,原來真的有很多人不會泡茶,大約那時,我退了一步觀察市場。
我正視著茶包,蒐集研究這類商品,馬上發現茶包是劃時代的設計,也是具有決定性的設計,茶包的市場滲透力來自於解決消費者問題的能力,它讓不擅沖泡茶葉的人皆可方便容易地使用,大大降低了泡茶門檻,支撐茶包價值的並非浮華的包裝,而是生活應用的機能性。
這個發現吸引我深入茶包世界,模擬著茶包的設計方法與步驟,不過因為其它農產品的商品化亦同時進行,這些腦力暖身,實際上是等到去年【趣消暑】上市後才有進一步動作的。
重回紅茶,我認真思考茶包,要優先處理的是材質與形狀,但馬上碰到問題。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醫師的一篇報導,讓我感到困惑,顏醫師在報導中指出,市面上的茶包商品,於熱水浸泡過程,恐有毒物釋出影響健康的疑慮,我陷入了沈思,一時間茶包設計舉步惟艱,不知從何著手,直到過年前我一直在沈澱想法,最後覺得,茶包既能風行全球,國內也將他指稱的棉紙茶包與塑化材質茶包列為食品級包材,除非有進一步的醫學證明,目前的使用當然符合法令規範,顏醫師的看法並未讓我否定目前市場上茶包使用的材質,但卻碰觸到一個思考點,我有沒有可能在設計時,使用另一種無疑慮的安全材質,提供消費者選擇,我的注意力一下子轉移到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茶包。
此外,針對茶包的形狀,不管長方形的平口包或三角立體包,講求的是茶包的立體空間,讓茶葉能舒適伸展,完全釋出茶汁,這些形狀的茶包均為機器裝填,再以熱封口處理,配合設備,茶葉必需短於一公分,事實上將英式碎茶裝入茶包的確理想,但台灣紅茶的體制為條索型原片,製做茶包前要先將茶葉打碎,然而條索形茶葉是台灣紅茶的重要特點,也是辨識等級的參考依據,沖泡時的茶汁釋出速度雖沒有碎茶那麼快,卻有東方式的悠閒,茶包提供的是方便容易的機能,沖泡速度的重要性恐怕沒那麼絕對吧,倘若為了茶包,把好好的茶葉打碎,怎麼想都覺得不對勁。
我整理思緒,反複想著茶包設計該注意的問題與重點:材質的安全性、材質不會影響紅茶風味、可供茶葉伸展釋出茶質的茶包空間、條索形紅茶的體制……,接著後面的工作是執行,也就是打樣,將想像中的茶包具體化,驗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