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商品的通路發展。鶯歌陶瓷博物館與【野樂茶】鶯歌燒罐裝高山紅茶
圖片:下雨天,微弱的光線落在鶯歌陶瓷博物館內的【野樂茶】上。
進入農產品領域工作,已有四年的時間,當初接觸的第一件農產品並非茶葉,而是雲林縣元長鄉的黑金剛花生。
那時是標準的生手,不是很明瞭農產品的作業方式,像是摸著石頭過河,很多工作方法是邊揣模邊進行的:我們思考著突顯黑金剛花生的價值,試著將其文創商品化,想從黑金剛花生的傳統認知的食物性質,發展出更多的文化內容,譬如工序步驟與風味特徵、土地風格的包裝設計、小農式生產的精緻手感、農業印象的拓植……等等。
商品生產出來後,適逢農曆春節檔期,花生的販售極為順利,若是從個案的角度來看,階段性任務已經完成,但出乎意料之外,有些通路朋友跟我們接觸,討論寄售,於是年後這項商品便繼續生產;常態性生產與專案式生產不同,常態性生產必需滿足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市場需要,要做花生庫存及備貨,庫存後又需在農產品的最佳保存期限內出貨,也因應產生了更多的推廣業務。
我至今尤印象深刻的是,2010年五月中旬,為了打進九份這處觀光據點,我們跟九份商店街的老闆約好碰面,希望他的店面可以寄賣這項商品,商店街老闆看到商品後毫不掩飾他對包裝設計的驚訝與好感,但洽談最終,我們並沒有達成合作共識,商店街的老闆給了我們一些寶貴意見,他覺得這項商品沒有問題,但要看怎麼賣,在什麼地方賣,他接著解釋九份的觀光客來去如風,商店街盛行快速賣出的商品樣式,商品的單價要低,且要有試吃及買送,或許同樣的客人及同樣的商品,客人會在百貨公司購買,但並不代表在夜市看到這項商品也會消費,商品四處舖貨是沒意義的,他在九份的商店並不適合我們,他最後告訴我們,這項商品很特別,也有市場機會,但一定要找對通路。
九份商店街老闆的這番話,其實要講的是何謂「有效通路」,他的市場觀點一直影響著我。
2011年六月【野樂茶】上市,其通路推廣就是這種做法的延續,我們不再花很多時間找尋通路,正確是比較重要的,因為【野樂茶】的內包裝陶罐於鶯歌生產,那時我們第一時間可以想到的理想通路,就是當地的文化中心-鶯歌陶瓷博物館。
這是一種難以言喻的氛圍,商品與展售的地方存在著微妙的互動,當你的商品陳列於精品之中,商品便帶有精品的氣氛,而當商品投身於夜市地攤,就會出現生活雜貨的痕跡,容易流於價格溝通。
【野樂茶】在鶯歌陶瓷博物館的文化商店上架後,陸續推出的新商品,包括風土誌及今年的鶯歌燒罐裝高山紅茶,鶯歌陶瓷博物館持續地支持鼓勵,在館內除了商品販售,陳列樣品,也可以放置立牌說明,利用這裡的空間與遊客互動,向客人們溝通製作想法,這是一個讓商品價值很容易浮現的文化空間。
藉由市場實戰,我們摸索著通路的發展方法,卻提醒自己販售只是讓商品再生產的過程,雖然商品要在市場存在,我們才有可能進行內心想要去做的事情,但正是因為也有鶯歌陶瓷博物館這樣性質的通路,冀圖透過農產品去表達的文化內容才能暢所欲言,實現原始動機。
感謝鶯歌陶瓷博物館,他們的一路相助,對許多在地的文創工作者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