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的流離與榮美。阿里山茶區—茶農梁宗賢先生與不舞•阿古亞那小姐(2/3)
圖片:阿里山茶區,塔山山麓的有機茶園。
車子開到來吉村後方的管制站,沿著產業道路,上行至一千公尺的塔山山麓,不舞•阿古亞那小姐表示,茶園共有三處:
第一處是青心大冇(音Pan)單一品種區,第二處以青心大冇為主,茶園外圍種有少量的青心烏龍,第三處則是青心烏龍為主,只種少量的青心大冇。三處茶園的面積合計為三公頃,茶樹品種均為烏龍系的青心大冇及青心烏龍。
我們首來來到青心大冇單一品種區。這處位於塔山山麓的茶園,週邊並未跟其它茶園鄰接,具有獨立性,茶園外圍佇立著高大的冷杉樹群,成為天然屏障,是施行有機農法極理想的地點。
我很直接地詢問不舞•阿古亞那小姐,八八風災時,太和與來吉是土石流的重災區,是不是跟茶園的過度開發有關?她回答,要看怎麼樣性質的茶園與茶園的管理方法,有機茶園的茶樹跟慣行農法的茶樹生長方式是不同的,慣行農法的茶樹受到化肥及農藥保護,根系橫向發展,附著在表土,抓不住土石,但有機農法的茶樹要有生命力才活的下去,根系縱向生長,且可深入到一公尺半到兩公尺,是不會破壞山坡的水土的,之前來吉的土石流,原因出在塔山的高處有外人去開墾茶園,沒有做好水土保持,才會釀成災害。
我走入茶園,立即有一種特異的感覺,他們的茶園當然跟慣行農法的茶園有很大的區別,但跟我之前看過的有機茶園也截然不同。基本面貌是茶草共生,礫黃壤土質,但茶園中的礫石顆粒不只大,根本是四處散布的中大型石塊,這些石塊原本就在那裡,並沒有為了增加茶樹栽培量被遷往別處,結果茶樹有點像是長在石頭堆一樣,土質結構紮實,維持原始林山坡狀態,而奇特的是,茶園中的青心大冇茂密翠綠,芽葉肥厚且富有光澤,生長情形奇佳無比,沒有營養不良或雜生凌亂,不舞•阿古亞那小姐說這處茶園的產量很大,是他們的生產主力。
其次,我們來到第二處茶園。這處茶園的上側砌有石牆,朝傾斜的下坡延伸,茶樹長在一棵棵高挺的檳榔樹底,茶園裡幾乎都是青心大冇,只有外緣地帶種了少量的青心烏龍,相對於第一處茶園,這裡的茶樹栽培間隔較大,是比較早期開發的茶園。
很多草,但草都沒有很長,不舞•阿古亞那小姐聽我這麼說,居然回答,對蟲來說,草比茶葉好吃多了,當下我一臉狐疑,我認識了那麼多的茶農朋友,從來沒有聽過這種講法,大家都是整天埋頭拔草的,她解釋,草真的比茶葉甜,就他們的茶園管理經驗,蟲比較愛吃草,就是草不夠吃,蟲才會去吃茶葉,所以茶園裏留草可以減少蟲害,但草也不能留太長,草太長太密,悶溼的茶園環境容易發生病菌,對茶樹也不行,因此草不能太長也不能太短,要適當。
最後,來到第三處茶園。這也是梁宗賢先生最早開墾的茶園,茶樹已栽培廿年出頭的時間,以青心烏龍為主,邊緣地帶種了少量的青心大冇,茶樹同樣是生長在檳榔樹底。
然而,第二處茶園的管理法則,在這裡遇到運用的瓶頸,不舞•阿古亞那小姐說,早期生產烏龍茶時,這處茶園是首要的區域,但茶園改以有機農法栽培,昆蟲極喜愛青心烏龍的品種味,草不管怎麼留,都會有蟲害,而且那種蟲害是難以想像的,因此喪失了產量,沒辦法,幸好青心大冇不受影響,也就成為他們製作紅茶的主要材料:這塊山坡也兼作雜種區,栽植咖啡樹及苦茶等農作物。
看完茶園,車子便開回山麓下方的來吉村。
圖片:位於山麓冷杉樹群下的茶園。
圖片:茶園中栽培的茶樹品種為小葉種青心大冇。
圖片:冷杉林下的有機茶園具有獨立性,並未跟其它茶園鄰接。
圖片:茶園的海拔高度為一千公尺。
圖片:森林常年落葉形成了腐植土質層,茶樹養份充足,生長情形茂密翠綠。
圖片:茶園中保持適度長度的雜草,可以降低蟲害。
圖片:冷杉林下的有機茶園,給人一種生機蓬勃的印象。
圖片:茶園中四處散佈著石塊,茶樹像長在岩石堆上一樣。
圖片:茶園中有很多中大型的岩石,維持山麓地帶的水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