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土條件的證明。2012梨山茶區翠峰冬茶採收紀錄
圖片:10月24日,連續採收的第五天,海拔高度1850公尺的翠峰茶園現場。
台灣的高山茶,向來界定為海拔高度1200公尺以上的高山茶園所生產的部份發酵茶,這種茶的風酵程度約為20%,就廣泛定義來說,其實是烏龍茶的一種。
10月28日,來到南投仁愛鄉翠峰,翠峰的制高點為海拔2350公尺,不過通過高點,我們到了海拔高度1850公尺的茶園;翠峰介於大庾嶺與梨山之間,以往被歸為梨山茶區。
10月上旬以後,大庾嶺到梨山一線的冬茶陸續採收,由海拔最高的大庾嶺開始,接著往梨山,然後翠峰,茶區的冬茶採收便告結束,其後杉林溪接著採收,杉林溪採收一星期後,最後換到阿里山,這也是台灣高地茶園冬茶的採收順序,而春茶則反之,由海拔高度較低的茶區採收起。
在探訪高山茶產區的旅程裡,我們發現阿里山茶區的主要茶種為青心烏龍,並種有次要茶種金萱,杉林溪亦為金萱與青心烏龍,但金萱的栽種面積便少了,到了海拔高度1800公尺以上的梨山與大庾嶺,茶園的茶種則清一色為青心烏龍,青心烏龍是最適合製作高山茶的茶種,製成品的評價比金萱高,此乃高海拔茶園,茶樹栽種面積或茶葉產量越少,於是往利益最高的青心烏龍方向集中。
青心烏龍是台灣最早引進的茶種之一,兼之具有高經濟價值,如今已是全台栽種面積最廣的茶種,此外茶樹品種決定了適製性,譬如魚池鄉的紅玉適製紅茶,卻不適製綠茶,而金萱生命力強,好種易活,不僅適製烏龍,近年更在紅茶領域大放異采,成為台灣栽種面積第二名的茶樹品種。
不過話說回來,高山茶的王者仍是青心烏龍。
事實上,不管要製作什麼茶,茶葉的風味特徵一直深受茶樹品種與風土條件兩項因素的影響。
僅就阿里山、杉林溪、梨山與大庾嶺的的高山茶比較,製程相同,同樣都是青心烏龍品種,但三處高山茶卻在大地區上,各自擁有獨特的產地風味,其道理在於土壤、氣候與地勢等風土條件的構成,而這三項風土條件中,地勢方面的海拔高度又對高山茶最重要。
因為1200公尺以上的高山茶園,茶樹生長緩慢,茶湯中的苦澀物質兒茶素含量低,形成茶湯鮮爽及活性的茶氨酸成份甚至較平地茶樹多出26%的比重。
在與翠峰茶農對話的過程中,茶農很習慣以「山頭氣」來形容各主要高山茶區的不同風味,當然,從構成茶葉香氣與滋味物質含量的角度,由阿里山、杉林溪、梨山與大庾嶺向上爬昇的海拔高度,茶葉中不同含量的茶氨酸成份,便成了各地高山茶風味各異其趣的印記。
風土條件並非一個抽象的概念,台灣的高山茶為風土條件的重要性作了最佳的詮釋,而,更重要的,配合獨特的烏龍茶製作工序,創造無與倫比的風味價值,世人講到台灣的高山茶,其欣賞者,豈止是單純的海拔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