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收的夢魘 小農韌性
圖片:雲林土庫鎮的黑金剛花生田野。
台灣地處亞熱帶,加之農業技術優良,向來是農產品的王國,但近年來農產品產銷失衡,導致價格大跌的情形卻時有所聞,單單水果,從香蕉、芭樂、水梨、乃至紅柿,農人害怕天災,然而幾曾何時如此諷刺,產地豐收居然也會成為巨大的夢魘。
壞消息讓人沮喪。
不過,某些生命力性質的事物也在土地的角落滋長。
是關於花生,我們在雲林土庫鎮看到了另一種農業形態的希望。
對很多種植花生的農人來說,花生糖是花生演變出來的「副產品」,即使製作花生糖的技術並不困難,生產成本的門檻很低,但農人們供應市場的商品通常只是樸素的原物料,田裡收成是他們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他們強調有品質的花生。
對此,花生糖製造業者抱持稍稍不同的觀點,因為製作花生糖需要砂糖、麥芽糖乃至芝麻等食材,花生不是唯一的材料,於是花生就只是花生糖的一項材料。
將花生當作一種最重要的商品或只是加工品花生糖的材料之一,因生產者的角度不同,產生重要性的區別,但台灣發展農產品時,花生可以透過怎麼樣的商品化過程來提高價值,卻是絕對需要投注關心。
台灣中部的大甲向以芋頭品質聞名,但早期卻曾因產季芋頭豐收,發生價格崩跌的情形,為了謀求芋頭的出路,當地的糕餅業者將其作為糕餅餡料,如今芋頭酥家逾戶曉,已是中台灣最重要的物產之一;此外,台灣的經典物產鳳梨酥,傳統製程向以冬瓜入餡,但這幾年來不少糕餅業者進行配料的研發,改採土鳳梨為全部餡料的作法,亦創造出了美味價值與市場口碑,從此鳳梨這項農產品的運用邁入了全新的里程。
將黑金剛花生製為【在地果】黑金剛花生糖的用意,其實遵循著這種意旨前進。
我們很清楚,產地的花生農人會為消費者喜歡吃他們的花生而高興,能種出好的農產品是一種驕傲,但更重要的前提是,花生要能賣得出去,花生最後以帶殼樣貌或加工為花生糖形態被消費者接受,都是次要。
我們思考台灣花生農人的未來時,發掘黑金剛花生這種在地特有品種,並以品牌形式推廣到國際市場固然是一個面向,這種以獨特性農產品去創造市場的策略簡單易行,然而,絕大部份的農產品並不是那麼獨特,即使市場胃納量不是那麼大的國內市場,芋頭酥與鳳梨酥的發展歷史仍帶來了一些啟示,或許不單單只是黑金剛花生這種特殊品種,即使農人目前種植的是傳統九號花生,若能將其視為食材,形之為另種美妙的食物,譬如將花生導入花生糖這項平民飲食的領域,同樣地予以品牌化工程,其前景可能大不相同。
當然,由花生而花生糖,不論製作技術的琢磨或食材組合,一樣需要美味的研發與反複嚐試;令人雀躍期待的是,雲林土庫的農人在獨自摸索的狀況下,已自然發展出花生糖的產業群聚,在這條不同的路上,我們看見了台灣土地的韌性。
上一篇:我們之所以仍津津樂道於日治時代的紅茶輝煌史 小農時刻
下一篇:土地的憂傷 小農震撼